内容简介 · · · · · ·
该书是贾樟柯本人第一本有关电影创作的著作,是对其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纪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
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发行其间还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贾樟柯的第一本电影专著,该书汇集了贾樟柯从影十二年里所写的心血文章和重要演讲,对谈实录。
全书文字风格坚定或迷惘,愤怒或幽默,更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良知的乡愁”的深切情怀。
贾想1996—2008的创作者
· · · · · ·
-
贾樟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纽约时报》评价他为“当今世界40岁以下的最佳导演”。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blog)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1998年,其处女作《小武》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国际电影界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逐渐被国际公认为当代电影大师。至今为止,《三峡好人》一片已经获得超过40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2007年,获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同年,担任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是有史以来担任这项职务...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纽约时报》评价他为“当今世界40岁以下的最佳导演”。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blog)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1998年,其处女作《小武》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国际电影界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逐渐被国际公认为当代电影大师。至今为止,《三峡好人》一片已经获得超过40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2007年,获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同年,担任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是有史以来担任这项职务的最年轻导演。2008年,获法国杜维尔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同年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全球十大环保人物。
目录 · · · · · ·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小武》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小武》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
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东京之夏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林旭东/贾樟柯
2000年。《站台》
《站台》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站台》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笔谈) 孙健敏/贾樟柯
2001年。《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导演的话
《公共场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遥》
《任逍遥》导演的话
我比孙悟空头疼
有酒方能意识流
无法禁止的影像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听说电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世界》导演的话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插曲)贾樟柯/左小祖咒作词
写给山形电影节
我们要看到我们基因里的缺陷(演讲)
我的电影基因
花火怒放,录像机不转
这一年总算就要过去
2006年,《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导演的话
2006年的暗影与光明
迷茫记
相信什么就拍什么(对谈) 侯孝贤/贾樟柯
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讲)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 徐百柯/贾樟柯
2006年,《东》
《东》导演的话
马丁·西科塞斯——我的“长辈”
每个人都有贴近自己身体的艺术(对谈) 刘小东/贾樟柯
找到人自身的美丽(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2007年。《无用》
《无用》导演的话
当我们赤裸的时候,没有阶级区别(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是剧情片,也是纪录片(对谈) 蔡明亮/贾樟柯
2008年,《二十四城记》
《二十四城记》导演的话
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对谈)达德利·安德鲁/欧阳江河/翟永明/吕新雨/贾樟柯
附:贾樟柯简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记得贾樟柯在一部电影的花絮中接受采访,他说,他在荒败的小县城混时,有很多机会沦落,变成坏孩子,毁了自己。这是诚实的自白。我在知青岁月中也有太多机会沦丧,破罐子破摔。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作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言 -
自由问题是让人类长久悲观的原因之一,悲剧是产生艺术的气氛。悲观让我们务实,善良;悲观让我们充满了创造性。而讲述不自由的感觉一定是艺术存在的理由,因为不自由不是一时一世的感受,决不特指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不自由是人的原感受,就像生老病死一样。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对自由问题的知觉,逃不出法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有限的自由?或者说我们如何能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我看来悲观会给我们一种务实的精神,这是我们接近自由的方法。 在一种生活中全然不知自由的失去可谓不智,知道自由的失去而不挽留可谓无勇。这个世界的人智慧应该不缺,少的是勇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贾想1996—2008"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贾想1996—2008"的人也喜欢 · · · · · ·
贾想1996—2008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4 条 )

从小镇出来的贾樟柯和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贾樟柯的文章,也发了好几篇,周末读完他的再版书《贾想》却还是想再写一遍。 《贾想》是本电影手册,收录了1996年至2008年间贾樟柯的创作手记、演讲稿和采访实录,290页的篇幅记录的不止创作的思路和感想,还有创作下真诚的人文关怀。陈丹青在序言说,贾樟柯...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台海出版社 (2017)9.0分 16748人读过
-
木馬文化 (2012)8.1分 3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你们都在希望能够不枉此生,我却希望完成一场修炼。 (AOI_YU)
- 趣味要这样炼成。 (費斯基)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09 (苏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贾想1996—2008的评论:
feed: rss 2.0
42 有用 陆支羽 2012-05-26 14:28:52
1.我们没有权力去解释别人的生活,正如我喜欢赫尔佐格的一个片名《侏儒也是一样长大》,没有那么多传奇,但每个人长大都会有那么多的经历。2.拍摄时我放弃了分切,让摄影机摇来摇去,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县城秩序无法切断,只能在一旁深切观望。3.其实谁也没有权力代表大多数人,你只有权力代表你自己,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这是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是一种学识,更是生活习惯。4.任何一种小布尔乔亚式的情感泛滥都只会使我... 1.我们没有权力去解释别人的生活,正如我喜欢赫尔佐格的一个片名《侏儒也是一样长大》,没有那么多传奇,但每个人长大都会有那么多的经历。2.拍摄时我放弃了分切,让摄影机摇来摇去,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县城秩序无法切断,只能在一旁深切观望。3.其实谁也没有权力代表大多数人,你只有权力代表你自己,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这是解脱文化禁锢的第一步,是一种学识,更是生活习惯。4.任何一种小布尔乔亚式的情感泛滥都只会使我步入误区。5.我自己会在失去创造力的那一天离开电影,从这一点上来看电影不会是我的终生职业。6.对我来说,一切纪实的方法都是为了描述我内心经验的真实世界。7.我特别喜欢安东尼奥尼说的一句话,他说进入到一个空间里面,要先沉浸十分钟,听这个空间跟你诉说,然后你跟它对话。 (展开)
16 有用 🫀Psyche 2015-06-26 21:37:50
科长大概是忘了许多他当年讲下的话,做下的事,你还记得你当年勉励自己不要成为广告公司的老板吗中。可是今年除了偶尔的小感伤之外,你不都在打广告吗?
6 有用 甘草披萨 2019-02-12 21:34:26
4.5 即便不是科长忠粉,也必须承认自己多么陶醉于本书,尤其是前四分之三部分,真不是吹捧,真觉得部分段落像老塔雕刻时光附身,科长的创作理念,对自己“纪录”风格的解读,对时代的文献式保存的意图,正如看他的电影时的直观感受;更难得的是他表达的准确性——这比煽情或是华丽难多了,例如他说小津电影的奇迹在于“极度具体又极度抽象”,“电影中的真实来自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 4.5 即便不是科长忠粉,也必须承认自己多么陶醉于本书,尤其是前四分之三部分,真不是吹捧,真觉得部分段落像老塔雕刻时光附身,科长的创作理念,对自己“纪录”风格的解读,对时代的文献式保存的意图,正如看他的电影时的直观感受;更难得的是他表达的准确性——这比煽情或是华丽难多了,例如他说小津电影的奇迹在于“极度具体又极度抽象”,“电影中的真实来自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非常凝练、精准的展示他的思考;眼见自己曾爱的导演陷入成功前与成功后的明显区别,同样恐惧自己会遇见这种转变,在作者化与商业化之间,科长的内心未必没有挣扎,人的处境决定人的思维,变化也许不可避免;让我学科长的句式来呼喊一声:所以还是看电影吧,这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 (展开)
11 有用 时间之葬 2018-03-02 22:26:58
科长不但是他自己电影的最好理论家,而且应该也是那十年中国最好的影评人,他对于电影本质和当代中国电影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的观察,如此深刻和准确。令人好奇的一点是,当年对于业界弊病敢公开批评的那些话,不知今时今日是否依然能说出口
5 有用 左胸上的吸盘 2010-07-01 17:01:14
子阳的书,我自己也买了一本,还行吧,想写纸媒专栏的话,学贾樟柯的这个腔调就很有效也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