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当代朱子家礼学研究大家吾妻重二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东亚文明以“礼”为特征,礼之本必在于家,而家礼文化以《朱子家礼》为宗。
★研究内容从文献版本流衍到礼仪实践,包括《家礼》版本考、宋代家庙考、东亚儒服考、丧葬礼仪考等。
★东亚各大高校教授联袂推荐,展现东亚视野下的“家礼学”。
宋代朱熹《家礼》成就了一部代代相传的礼学经典;日本学者吾妻重二教授新著《爱敬与仪章》将家礼研究拓展至东亚地域,开创了东亚“家礼学”研究的典范。
——吴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日本朱子学研究引领者吾妻重二先生的新作问世!本书是作者多年对《朱子家礼》进行具体实证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此次中文版也是本书首次出版问世。以日本近世对《朱子家礼》的接受状况为核心,将研究视野扩大至整个东亚范围,对今后的儒教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三浦国雄 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前日本道教学会会长
《家礼...
★当代朱子家礼学研究大家吾妻重二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东亚文明以“礼”为特征,礼之本必在于家,而家礼文化以《朱子家礼》为宗。
★研究内容从文献版本流衍到礼仪实践,包括《家礼》版本考、宋代家庙考、东亚儒服考、丧葬礼仪考等。
★东亚各大高校教授联袂推荐,展现东亚视野下的“家礼学”。
宋代朱熹《家礼》成就了一部代代相传的礼学经典;日本学者吾妻重二教授新著《爱敬与仪章》将家礼研究拓展至东亚地域,开创了东亚“家礼学”研究的典范。
——吴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日本朱子学研究引领者吾妻重二先生的新作问世!本书是作者多年对《朱子家礼》进行具体实证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此次中文版也是本书首次出版问世。以日本近世对《朱子家礼》的接受状况为核心,将研究视野扩大至整个东亚范围,对今后的儒教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三浦国雄 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前日本道教学会会长
《家礼》为朱子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影响后世达七百年,深刻塑造了中华礼仪文明。《家礼》不仅对中国近世社会影响深远,而且走向东亚诸国,成为整个东亚世界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正是经由《家礼》的普及,“礼”成为了寻常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本书为日本朱子学、礼学专家吾妻重二教授《家礼》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分三编:文献足征、礼文备具、礼书承传,共十四章,广涉《家礼》版本、木主、深衣、日本《家礼》接受史等议题,融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于一炉,全面深入地揭示《家礼》在东亚的“漫游史”。
爱敬与仪章的创作者
· · · · · ·
-
吴震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吾妻重二,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1956年1月生,1978年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1981—1983年作为高级进修生留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关西大学文学部部长、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科长、大学院东亚文化研究科科长、关西大学理事;兼任日本中国学会副理事长、日本道教学会理事、东方学会评议员及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研究领域为近世东亚儒学思想。主要专著有《朱熹<家礼>实证研究》(2012)、《朱子学的新研究——近世士大夫思想的展开》(2017)和《<朱子家礼>宋本汇校》(2020)等,并有译著、编著共三十余部。
目录 · · · · · ·
初版序 1
第一编 文献足征
第一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3
第二章 江户时代儒教仪礼研究——以文献学考察为中心69
第二编 礼文备具
· · · · · · (更多)
初版序 1
第一编 文献足征
第一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3
第二章 江户时代儒教仪礼研究——以文献学考察为中心69
第二编 礼文备具
第三章 《家礼》版本考——到《性理大全》为止99
第四章 宋代家庙考——祖先祭祀的设施133
第五章 木主形状考——到朱子学为止212
第六章 木主影响考——朱熹《家礼》的一个侧面235
第七章 深衣考——近世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儒服问题272
第三编 礼书承传
第八章 《家礼》和刻本——日本《家礼》传播史323
第九章 《家礼》与日本——日本近世的儒教丧祭礼仪365
第十章 藤井懒斋的《二礼童览》——“孝”与儒教葬祭礼仪391
第十一章 佐藤一斋的《哀敬编》——日本阳明学与朱子学的交融411
第十二章 水户藩的儒教丧祭礼仪文献——水户学与家礼427
第十三章 郑齐斗的礼学——朝鲜阳明学与礼教461
附录 周惇颐墓——历史与现状486
原题、译者一览513
后记 礼学与绝学51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朱熹的学问思想即“朱子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对东亚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博大精邃的学问思想,不仅在儒教史的展开过程中在质与量上都有突出的内容,还在成为近世中国以及东亚世界各种思想的母体这一层面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日本而言,批判朱子学、产生新的日本儒教展开的伊藤仁斋“古学派”、荻生徂徕“古文辞学派”等,其思考的出发点原本都在于朱子学;如果撇开朱子学的影响,恐怕也不能充分理解他们的思想。这在中国的明清时代、朝鲜王朝以及越南的黎朝、阮朝时期都是如此,那么“作为近世东亚思想母体的朱子学”这一观点,并不是夸张之言,而是在历史上有十分明确的证据。朱子学确实具有这样巨大的冲击力量。 关于朱子学的接受情况,只要确认一下朱熹的著作在东亚世界里是如何被广泛阅读,特别是包括《论语集注》在内的《四书集注》的普及程度,就会立即明白。众所周知,在近世日本,《四书集注》的“和刻本”不仅被多次翻印,而且还有很多用日文编写的通俗易懂的解说,如溪百年的《经典余师》等。《经典余师》是自学用的教材,为了让不能上学、不会读汉文的初学者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此书为只懂“和文”(日语书写的文章)的平民阶层敞开了朱子学的大门。 如果考虑到朱子学这样的普及方式,我们就很容易明白朱熹的《家礼》被广泛阅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学界早已确认《家礼》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朝鲜、韩国和越南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在日本产生的巨大反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近年的研究才得以明确的。这种结果表明,儒教礼仪的一面与其哲学的一面都对东亚诸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反响在日本是如何产生的,就会发现不仅朱子学派,就连古学系、古文辞学系、阳明学系、考证学系甚至洋学系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家都非常关注《家礼》。《家礼》中展现的儒教礼仪受到各学派的极大注意。其中,冠婚丧祭中的丧礼和祭礼两类尤为引人关注。丧礼和祭礼,是以父母为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佐藤一斋的《哀敬编》——日本阳明学与朱子学的交融4
爱敬与仪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中永远保持期待:好书追寻中 (无心恋战)
- 朱子学 (忙莽鸡)
- 『中国礼俗史』研究专题【2】 (南池子)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0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爱敬与仪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读史拼命三郎 2023-10-30 19:52:49 广东
宋代朱熹制定的《家礼》对近世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将原来“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打破,将礼制改善到普通百姓日用可以施行的范围,不只如此还对整个东亚的习俗礼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主要梳理了东亚(日本、朝鲜、越南)国家关于《家礼》的研究文献,分析了朱子家礼的特点和亮点,重点分析了家礼对中国之外的东亚各国的深远影响,这到今天都非常有意义。
0 有用 momo 2024-10-17 20:07:25 江苏
吾妻重二教授关于《家礼》的集大成之作,书的内容本身基本为过去表的论文,中国人可能会看不习惯日本人做学术那种不紧不慢抠细节的行文风格(包括我本人,一句话能说完为啥不凝练,当然这也是现在的学术环境逼的)结构基本就是从《家礼》在东亚广泛传播的影响力作为引子,介绍了一些《家礼》文本的基本事项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作者的老本行——《家礼》在日本的比较研究,包括版本演变,儒者实践和器物对比等等。个人觉得第四张章体量... 吾妻重二教授关于《家礼》的集大成之作,书的内容本身基本为过去表的论文,中国人可能会看不习惯日本人做学术那种不紧不慢抠细节的行文风格(包括我本人,一句话能说完为啥不凝练,当然这也是现在的学术环境逼的)结构基本就是从《家礼》在东亚广泛传播的影响力作为引子,介绍了一些《家礼》文本的基本事项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作者的老本行——《家礼》在日本的比较研究,包括版本演变,儒者实践和器物对比等等。个人觉得第四张章体量过大,在这本书中的作用比较模糊。另外这本书里面的文献罗列的特别全,作为工具书是很棒的 (展开)
1 有用 胡桑 2022-02-18 10:40:00
偏于实证研究,没有读到题目所显示的《朱子家礼》中的“爱敬”与“仪章”中含蕴的“冠婚丧祭”的伦理、情感和精神形态。过多着眼于《朱子家礼》的文献流传,尤其是在日本的流传情况,对于不做相关学术研究的读者,这部分比较枯燥,也难怪,该书的基础是作者的《朱熹<家礼>版本与思想的实证研究》项目。不过对于家礼中的建筑和器物(家庙、木主、深衣)的研究部分有些意思。
0 有用 彭城下吏 2024-04-16 21:33:46 北京
相当出彩的研究。从《朱子家礼》文献学考察到思想史考察,再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讨论,作者都做出了不少令人拍案的分析。本书十三章附录一章,都曾经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但汇编到一起时,仍旧能看出这十四篇东西一以贯之的东西——朱熹作为一手划开两个经学时代的巨擘,恰恰遇见了一个慢慢从四散孤立走向联系紧密的世界,于是就缪斯女神的视角去看,朱熹对于东亚世界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孔子,尽管朱熹是以洙泗传人的形象被人接... 相当出彩的研究。从《朱子家礼》文献学考察到思想史考察,再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讨论,作者都做出了不少令人拍案的分析。本书十三章附录一章,都曾经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但汇编到一起时,仍旧能看出这十四篇东西一以贯之的东西——朱熹作为一手划开两个经学时代的巨擘,恰恰遇见了一个慢慢从四散孤立走向联系紧密的世界,于是就缪斯女神的视角去看,朱熹对于东亚世界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孔子,尽管朱熹是以洙泗传人的形象被人接受的,尽管朱熹的影响有如潜藏于地底深处的根一样。或许理解朱熹,是理解一个近代东亚的开始。于个人而言,本书中对于深衣一节的考察,为计划中的汉服考察提供了非常必要且深刻的参考,这是意外之喜。 (展开)
0 有用 y 2024-02-15 16:41:47 浙江
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