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爱欲的书评 (91)

青杉 2023-05-07 22:10:27

造物主是完整的,但造物不是!

我们终日忙碌,看似为了得到一点物质的报酬,为追求六便士舍弃很多,可那是因为我们需要秩序,追求安全、稳定和成就。 即便是梭罗,瓦尔登湖的小木屋也只是一种可能性。现实中,梭罗的人生并不受限于物质。然而我认为梭罗在精神上更富有。当你继承了大片的土地和房屋,你的“拥...  (展开)
Devilbean 2024-04-13 16:30:38

生命的“统一性”

开头修道院里两位个性鲜明、特质截然相反的主人公一下令我着迷,黑塞诗意地刻画出他们的气质、精神风貌,令人物形象十分饱满。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分别是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智识与感官、冷静克制与热情奔放、精神与爱欲的象征,不过他们同样的高贵,互相被彼此吸引。此外...  (展开)
猫右 2023-06-08 18:18:10

每个人都是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的混合体

关于如何生活的信仰光谱上站着两种人———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他们站在精神与情欲的两端,前者是理智、使命、自省、克制与形而上的纯粹,后者是真诚、勇敢、体验、鲜活、极致爱欲的纯真。 纳尔齐斯未必不想踏入浑浊罪恶的世界,只是他过于智慧,知晓此身使命,洞察天赋,因此...  (展开)
瀛政 2023-06-17 10:26:06

精神/爱欲:一对被谈论了千年的语言符码。

好久没看黑塞了,几年前一股脑的把《悉达多》《德米安》《荒原狼》《玻璃球游戏》一同看完,所以现在再看,竟有些不适应黑塞的文风。写下了几个关键词:同性;宗教;疗救;欲望;恋母;朝圣。 这本书更多翻译为《纳尔齐斯与歌尔蒙德》,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侧重于后者的个人成长...  (展开)
Ustinian. 2022-06-19 00:25:07

完美互补

无法描述最终如何含着热泪读完,我听过看过很多真情的独白,都没有这样动人,“众人当中,你是唯一能够让我去爱的人。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里的清泉,荒原里开花的树。正是因为你,我的心灵才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保留了一处神恩可以抵达的地方。” “现在我一...  (展开)
暂无 2023-11-03 23:39:19

歌尔德蒙的另一种人生

曾经的我以为理性与意志能统摄万物,坚定不移的精神能使人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永恒。因此,人应该尽量远离感官,追求精神,这样才能升华自我,为生命赋予意义。如今我才明白,通往永恒的道路有许多条,精神并非唯一的道路,甚至也不是最好的道路。 有些人注定将成为艺术家或者诗...  (展开)
月乡的梦 2023-06-18 23:40:23

做不一样的转瞬即逝的蘑菇吧——读《精神与爱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纳尔齐斯曾对歌尔德蒙说:“我是清醒的,而我觉得你是迷糊的,有时甚至是昏睡的。我所说的清醒,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运用理智和意识来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非理性力量,以及欲望和弱点,由此做出清晰的判断。”纳尔齐斯,仿佛一颗蓝色火焰,静静地在歌尔德蒙昏暗混乱的人生中燃烧着...  (展开)
陈独白 2023-04-19 12:00:12

还是那基情的河水

一直觉得黑塞爱写基情,这可能和他早期的修道院经历有关,不过美好的事物相互吸引应该是没错的吧。黑塞自己是及其厌恶修道院的教育体制的,他认为这是压制和摧毁人性,于是就有了他1906年出版的《在轮下》。有意思的是《在轮下》和《精神与爱欲》的故事发生地都在修道院,但是...  (展开)
希边 2022-11-13 11:21:54

没有激荡

这本书在歌尔德蒙离开修道院的那一刻,于我而言是结束了的。后面基本蹙眉卒读。我最大的迷惑点来源是:作者没能以足够令我信服的描摹将滥交这种行为跟艺术牵连在一起,也没有让我理解性欲如何助长了主角的艺术性。因为毫不夸张,后文将大量笔墨倾注到了歌尔蒙德的流浪生活与风...  (展开)
知常曰明 2022-08-24 16:53:45

精神与爱欲的三部曲

1920年,刚刚接受完心理疗愈后的黑塞,选择了克林索尔,一个美好的夏天,南方和自由。有画家、诗人、占星师,还有美女。面对被战争打烂了的机器世界,举杯论艺术。不要“太高估感官愉悦”,“感官并不比精神更有价值”。艺术只是对这个肥皂泡、歌剧式、欢闹荒唐世界的补偿… 19...  (展开)
Yui Shikano 2022-06-29 20:07:32

无题简评

读完一直忙噩梦级的医学期末考试,差不多得小一个月了才来写书评……所以现在的心情一定是没有刚读完那般激动的。 《精神与爱欲》是我最近这个阶段,可以说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了。(我敢保证读过的人就多少会明白一点为什么黑塞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接触黑塞式的...  (展开)
知常曰明 2021-09-30 17:29:50

黑塞中年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德国卡尔夫的一个宗教世家。父亲是新教牧师,母亲因外祖父长期在印度传教而出生于印度,她熟悉印度的各种宗教和语言。宗教信仰就埋进了黑塞的灵魂,但他并不皈依某一宗教。那时的欧洲正处于巨变之中。1867年9月,卡尔•马克思著的《资本论》在德国汉...  (展开)
cutie菠萝蜜 2024-04-22 17:46:03

自我实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喜欢的一本书,简单、纯粹、直观、深刻,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创作,他也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骑士”。通俗易懂地用一句话概括此书:渣男放荡不羁难舍爱与自由的一生。展开说说:如何在这个割裂且矛盾的世界中获得自洽。书中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主要围绕歌尔德蒙的...  (展开)
阿尔吉侬 2024-01-03 17:20:10

浮士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通读下来,这是一则浮士德式的寓言。 歌尔德蒙是一只纯粹的小野兽,也许是出于神与恶魔的赌约,被派遣到俗世,经历神圣殿堂的循规蹈矩,在精神导师的引领下再次发现神圣的母亲,发现自己生活的方向并开始流浪,在艺术情绪需要表达时成为一名艺术家雕琢感受、苦难以及自己的弥赛...  (展开)
十亩之间 2023-12-12 12:55:25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最近写论文重新读了一遍《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小说中的歌尔德蒙在流浪生活中不断投向女人的怀抱,从女人中他不仅丰富了“母亲”的形象,更激发了他的爱欲,性欲使人死,爱欲让人生。女性作为他的灵魂拯救者,激发其产生的爱欲充满理性的光辉和对永恒的渴望,浮士德中写“永...  (展开)
Baron 2023-10-15 00:00:36

三种力量

据说改过好多名字。《精神与爱欲》这个名字试图透露书中本意,但是可能书作者还是怕以偏概全,所以干脆用两个人的名字。而用两个人的名字,又容易被误导,以为讲的是两个男人的一生纠葛,有些宣传竟然还说什么“有种感情超越性别”,真是大无语。 所以这本书是一个纯虚构的哲学...  (展开)
Summer 2023-05-27 17:17:17

该如何存在

创造是自我实现,将可能性付诸实践。思想之创造和艺术之创造同样需要艰辛和挣扎。一个需要承受远离世俗的虚无,一个需要承受藉由感官体验通达带来的混沌和高低起伏。时不时的怀疑及对自我的疏导克制与奉献是共通的。 神性不单单是秩序和规矩,或者说不仅是精神和理智,而是负载...  (展开)
三文 2023-02-11 09:06:46

真的很惊喜的一本书!

真的是很惊喜的一本书! 作者近乎完美的表达了一个少年的成长, 然而却在字里行间探讨的是 人类对自由的追寻, 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对精神和爱欲的感官欲念的思考。 他写精神, 让我惊叹于理论世界的崇高深邃, 写自然和人类世界, 让我震撼于世界的绚烂多彩。 以及歌尔德蒙所...  (展开)
浮游 2023-01-03 16:43:53

《精神与爱欲》——黑塞式浪漫

在22年的夏天我遇到了黑塞,提起黑塞最让大家熟知的应该是《悉达多》。但是偶然间刷到了《精神与爱欲》。不得不说,书籍设计真的太符合黑塞浪漫的调调。通体浅粉色,深浅不一的粉色人像色块,让我决定翻开看看。这本书我是省图借来的,电子书我一般习惯读通俗小说,也比较容易...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1条)

订阅精神与爱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