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原文摘录

  • 早年我尚有一份官差,在出版社充当编辑,业余时间全花在璃厂,逛书店、逛古董店。那时的古董店不如现在亲切,并不欢迎我这种没有外汇券的人。可能也觉得我有投机之嫌。现在翰海拍卖公司的大堂,那时叫韵古斋,主营瓷器,二楼是内柜,专门为高级干部所设。以今天的标准看,里面每件都是国宝。那时,瓷器是我的至爱,甭管是什么,我一见就迈不开步,两眼发直,旁若无人。韵古斋的营业员大都是女士,喜欢家长里短,我就找些话题与她们交流,以博好感;其实全是为了 贴近瓷器,至今想起来仍觉可笑。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2江湖客秦公
  • 那些年我们常出门云游四方,征集拍品。无论到哪儿,都会有一大伙人凑在一起,煽呼海哨。对古董着迷的人都是各路神仙,一说起古董就眉飞色舞,摁都摁不住。秦公出门愿意带上我是因为我能解闷,还能圆场。记得有一年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刚开张,以低价招揽客人,我们便占便宜住下。早晨在咖啡厅等人,可能是秦公不修边幅,小姐就告之坐在此便要消费,否则得站着。秦公一听火冒三丈,说我消费,来二百个茶鸡蛋。我瞥了一眼餐台,上面最多就二十个茶鸡蛋。小姐先是一愣,后就哭了,伤心得很,没见过北方汉子有如此肚量。我马上两头相劝,小姐委屈落泪,背着身肩膀一耸一耸的。秦公一见,起了怜香惜玉之心,口气也就软了下来。出门后我问他,如果餐厅真有二百个茶鸡蛋怎么办?他说当然给钱呀!江湖四海得不行。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2江湖客秦公
  • 我和徐展堂先生认识是因为收藏。当年徐先生是收藏界叱咤风云的大腕,出价时手很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人还不知收藏之乐趣时,香港拍卖场大都是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想要的东西基本上没中国人插手的份。我那时年轻,人穷志短,只能对拍卖作壁上观。一次在与日本人竞拍一件瓷器时,徐先生的坚定使得价格扶摇直上,当最终价格突破千万而落槌时,满场掌声雷动,徐展堂先生因此获得“抗日英雄”的雅号。现在回顾这一幕我仍不免激动,只是徐先生已驾鹤西归。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3富翁徐展堂
  • 王先生出身望族,父母两系皆为权门。早些年社会还普遍不富裕的时候,他嘴里常常冒出让我听得瞠目结舌的话,他说读燕京大学(今北大)的时候,由于离家远,家里在学校旁为他租了个大院子,有中西厨子伺候,想吃中餐吃中餐,想吃西餐吃西餐。就这样,他还不好好读书,尽干养狗捉獾放鹰逮猫(兔子)之事了。所以他特瞧不上满街流行骑摩托车的小年轻,一见街上风驰电掣呼啸而过的摩托就说,这比骑马架鹰可土多了。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4学者王世襄
  • 已入藏上海博物馆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现在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殊不知这些宝贝当年在王先生家是一副窘状。一腿三牙的黄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为自己也为客人曾做过多少次菜,无人可知。我清晰记得王先生为我炒菜起锅时的锅勺叮当作响,菜未入口已令人直咽涎水。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其实,不仅懂吃还亲自下厨,并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国大公司在王府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广口罐头瓶内,拎着去赴宴,一路上对我说,王府饭店的厨子不行,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那天在餐桌上,当王先生将自己炒的肉丝菠菜装入盘中,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我觉得客人只是出于礼貌,尤其美国人本来就爱赞美人,但王先生却认真地说,刚出锅时比这还好吃,这会儿菜塌秧了。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4学者王世襄
  • 车一路西行,去八宝山。八宝山被选为告别之地实属巧合。小时候瞻仰革命先烈,给我的印象都是苍松翠柏、肃穆庄重。八宝,按佛家说法为佛之八宝:法轮、法螺、宝伞、法幢、莲花、宝瓶、双鱼、盘长。为佛前供器,寓意吉祥。为逝者送行,此地为最佳。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5时尚人吴泓
  • 徐邦达先生生于清朝最末一年,属猪。第二年就民国了,他算是沾了清朝气的民国人。解放后徐先生一直就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任凭窗外暴风骤雨,他老人家充耳不闻,一心扑在古书画上,几十年来成就非凡,高山仰止。 我知道徐老的时候他并不了解有我这个人的存在。我那时已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编辑部在北京东四十二条,胡同西口有个那时很有名的老字号,叫森隆饭庄,里面有几道拿手菜。油焖大虾、冬菜鸭子,我只记住了这两道菜。原因是徐老每次点菜都点油焖大虾,我每次点到头只敢点冬菜鸭子。那年月,敢吃大对虾可不是一般人,这道菜贵得一周卖不出几回,我三十岁前只吃过有数的两回。那道油焖大虾至今想起来还是口涎四溢,满目朝霞。森隆饭庄有个英俊小生叫林子,特有眼力见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爱闲聊,他干服务员屈才了,赶上我也是个不把生人聊成熟人不算完的,与他很快就熟了。林子告诉我,那个回回吃大虾的老头子叫徐邦达,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大专家,从小就有钱,一礼拜来吃一回。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徐老,实际上当时印象也模模糊糊的。尽管我喜欢收藏,但属于小打小闹,与徐老这种级别的文物泰斗相距甚远。很久以后我才认识了徐老夫人滕芳阿姨,滕阿姨话剧演员出身,嗓门大,一句话能穿透三间房,自来熟,笑声永远比说话声大。后来我和她说起这段历史,滕阿姨说,他有钱?他才不管钱呢,他只管吃。当年徐老就住在东四十条,吃森隆饭庄的油焖大虾是他的保留节目,每次节目上演时滕阿姨就幸福地陪着他吃。 其实我和滕芳阿姨更熟悉一些。滕阿姨是大连人,小时候家中特穷,穷到吃不上饭,十六岁就去工厂上班,因为形象好,尤其嗓门大又有天赋,遂阴错阳差地考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当上了一名话剧演员,进了北京。由于在北京生活久了,她完全成了老北京,不说出自己的历史谁看都是老北京人,张嘴京腔京韵,伸手一招一式,看着就有艺术范儿,加之又经过专业的舞台训练,生活中亦有演员的风范;只要滕芳阿姨在,...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6仙者徐邦达
  • 渐渐地,我了解了徐老,知道了他的专业成就。号称徐半尺,意思是古画打开半尺即知真假。徐老能写会画,鉴定古代书画天下第一。……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6仙者徐邦达
  • 朱汤生是 Julian Thompson 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从字面上看港味十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朱汤生一九七三年率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进驻了香港,并在那年主槌了香港第一场中国古董的拍卖。那时的拍卖都在富人小范围中进行,场地局促,朱汤生站在拍卖台上,尽管头都快碰上屋顶吊灯,但英姿焕发。 这张照片载入苏富比的史册。一个成立于乾隆九年(1744年)的老牌资本主义公司,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在二百多年后率先进军香港市场并大有斩获,今天看来已近乎神话。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9金槌朱汤生
  • 二〇〇九年的春季和秋季,朱汤生两次来到观复博物馆参观。每次我都陪同他看完全程。在展柜面前,只要为看文物,他不惜单腿下跪接近文物,脸上永远保留着对文物的敬意。他对文物的判断丝毫不带金钱的意味,别看他是苏富比的首席拍卖师,但他从未说过这件东西如何值钱的话语,所有的问题都是专业的对话。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9金槌朱汤生
  • 十五个月后,朱汤生西归,听到这一噩耗,我几近不能言语,从他的讣告中我才知道,这位我敬重的一辈子与陶瓷打交道的大家,早年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最古的国王学院,专业是数学和哲学。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9金槌朱汤生
  • 我第一次吃鲥鱼是陈逸飞先生请的客,那是他的最爱。在上海延安路的苏浙汇餐厅,逸飞笑容满面,周到地照顾着每一个上桌吃饭的人,完全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大画家。 说实在的,那天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鲥鱼,记忆犹新。我过去只在书中看见过鲥鱼的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才能吃到的美味这会儿就摆在我的面前。我以为是条整鱼,谁知仅是半条鱼,从脊到腹垂直一刀劈开,趴在盘中貌似一条整鱼。自小吃鱼都是中间一刀,头尾各半这齐刷刷的垂直劈开令人称奇。逸飞说,鲥鱼味美,名不虚传,我遂说长江三鲜我吃过河豚、刀鱼两鲜了,这回算领教苏东坡李渔赞不绝口的最后一鲜了。 逸飞是画油画的,我是先看他的画,又听说他的故事,后来才偶然与之相识的。逸飞的油画最早出名是大名鼎鼎的哈默收藏,哈默访华时心血来潮将一幅《水乡》送给了邓小平。邓小平接受礼物时对哈默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知道的是那以后,江南水乡周庄火了,游人如织。有一年我去周庄参观,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我对当地的领导讲,你们真应该给陈逸飞在街心广场立个像,是他最早发现的周庄之美。 其实逸飞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美女。早期他在美国画洋妞,大提琴手小提琴手,金发碧眼,皮细肤腻,一看就是学院派的古典画法。那时西方人已经不老老实实作画了,有这种基本功的画家不多,慧眼识珠的大收藏家哈默一眼就看中了逸飞画,多少买进不知,但不是个小数。后来逸飞又开始画上海妞,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远东第一重镇,造就了上海妞独有的风情。在逸飞的笔下,这些曼妙女子如醉如痴、如梦如幻,折射着旧上海的纸醉金迷、一代风华。 我看这些画仅限于看,离欣赏还有一段距离。囊中羞涩让我没好意思跟逸飞开口,尽管他暗示过我,对我可以不计价钱,喜欢就好。可君子不掠人之美,何况我们共同面对的已是一个铜臭飘香的社会。我说,西画我是外行中的外行,除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巨匠外知之甚少,名作要藏之名山,我能看见已然知足。 那次是去逸飞的工作...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12画家陈逸飞
  • 逸飞说,只有鲥鱼是不去鳞的,鳞有油,蒸着吃很香的,橘皮切丝与花椒装于鱼腹,用食盐、红酒糟腌渍两小时后蒸,其他你都看得见,无非火腿片、姜丝,这鱼《金瓶梅》中多有提及,咱没西门庆的艳福,可有西门庆的口福,说完就大笑不已。我跟着也笑了,我笑的不是艳福口福,是逸飞那一点儿也不像画家的性格,透明而不遮掩。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12画家陈逸飞
  • 我记得至少去过叶家三次时都未能见到叶圣陶老人,只是听三午老是说爷爷如何如何。他墙上挂着一副爷爷写的篆书字对,“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当时我认不全,尤其“垂”字,篆书奇特。 我是问了三午才知道的。三午说,爷爷写的,爷爷最爱写这字对。我 那时理解这字对的内容有些吃力,意思懵懵懂懂,深层之意弄不明白。后来很多年在一场拍卖会预展上看见叶老同样内容的一副字对,上面有关于此对的说明,叶老写道:此为一九三九年所作《浣溪沙》中语,时余全家居四川乐山城外草舍,篱内二弓地略栽花木,篱外不远临小溪,偶有垂钓者,溪声静夜可闻。 (查看原文)
    小山梦冴 5赞 2021-09-04 10:08:34
    —— 引自章节:14老人叶圣陶
  • 人生有长短,对自己重要,对亲人格外重要;但对人类,对这星球并不重要。我们来到这个星球,只是上苍给我们做事的机会,好事、坏事、不好不坏之事,全由个人决定。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1赞 2024-01-26 21:06:39
    —— 引自章节:5时尚人吴泓
  • 当过去真正成为过去之时,你才知道过去的重要;当未来永远是未来之时,你才知道未来未能够成为现实,所以人生要珍惜。 (查看原文)
    豆豆豆豆小王 2021-07-10 00:36:40
    —— 引自章节:11老麦麦戈文
  • 江山與人生都不會因為感嘆有所變化。江山是個自然,寒來暑往,日升月恆;人生也是個自然,尺璧非寳,寸陰是竟。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有所感受,江山不會有所感受,昨日的滿頭烏髮,今天已是花白,再有多少日子就會鬢髮成雪?我滿頭黑髮時,不曾知道自己會有一天白髮多於黑髮;今天頭髮花白,真不知有沒有鶴髮鷄皮老態龍鐘的那一天。 人越老越畏死,人越好越畏死,反之不然。年輕不知愁滋味,別説生死了;日子過得苦也不怕生死,所以年輕時常用“還不如死了呢”解一時之氣。 生死只是一個輪回,不論長短。唐代的孫思邈貴為長壽之人,今天看也成為久遠的歷史。人的生命長度只對他自己有意義,對歷史對別人無非是一個點,比較測量而已。能想通過這些,對人生就會坦然一些,海波先生想必通透,他拖著病體的日子對他也是如歌的日子。 宗少山兄最先告知我噩耗的,信息短得不能再短:海波歿了。我心揪了一下,“歿”字今天少有人用了,古字古音的,與“沒”通假。沉下漫過為沒,夕陽沉沒,大雪沒膝;到頭也為沒,沒齒難忘;想來古人造字功夫了得,浮沉江湖只是人生的片段,漂浮再久終有一沒。所以孔子説:未知生,焉知死。 未知生,焉知死。這話夠深度,不是每個人都能弄懂這六個字的。季路問孔子的是“死”,先生回答得十分巧妙。重生輕死,說易做難。重乃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活明白;輕乃輕淡,不做糾纏。“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浪漫的李白都寫過如此不浪漫的詩句,足見肉體生死之外的精神生死。 (查看原文)
    稚趣君 2021-09-08 09:18:57
    —— 引自章节:13大阿福海波
  •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查看原文)
    old boy 2023-01-27 23:13:20
    —— 引自章节:5时尚人吴泓
  • 秦公耳聋,凡不便立即作答的事情他立刻就聋了。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024-01-25 23:19:14
    —— 引自章节:2江湖客秦公
  • 与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随意聊天,应该算是人生难得的享受。共同的爱好使人生话题变得具体,传统文化又是一根强有力的纽带,让我们的聊天充满长幼之间的融洽。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024-01-26 08:07:06
    —— 引自章节:3富翁徐展堂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