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有这样一家港股上市公司,2020年末的市值才12亿港元出头,而其2017年至2019年间,每年的净利润都不低于13亿港元,也没有进行配股或供股。在2017年初,其股票对应的动态估值就只有1倍PE出头,如果你觉得“便宜”,买入并持有,你可以每年都“回本”一次吗?
不会!三年后你会亏损约15%。这难道是“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如果你不死心,再多坚持一年,第四年的结果是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再亏损约28%。
价值投资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市场先生、股权思维、安全边际、长期竞争优势(护城河)、能力圈。价值投资入门容易,但在实践中,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赚的真就是假钱”?为什么说股票是一张“可作弊”债券,它通过何种方式“作弊”,以实现复利效应?为什么高ROE不代表高成长,甚至“护城河”也不意味着高成长?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可以用较少的资本开支实现高成长?
...
(展开全部)
本书从投资实战出发,配以丰富案例,通俗易懂。笔者愿与聪明投资者一起,踏上思维进阶之旅。
那一水的鱼:
我于2007年“5·30”前日入市,投资第一课便是风险教育课,也因此更早拥抱价值投资。2014年底,在毕业七年半之后,我结束了最后一份拿薪资的工作,过上了别人眼中“逍遥”的日子。经常有人问我,全职投资是怎样的体验。于我而言,投资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只是享受生活而已。
近十年来,我以笔名“那一水的鱼”在雪球社区及微信公众号发表各类博文超百万字,曾出版投资类畅销书《投资第一课》《理财不用懂太多》《读懂银行股》。
有很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知识
挺有意思的 正好适合我目前的水平..
比预期的质量高。 在低估 成长 确定的描述上,股票与债券的关系上,复利再投对应成长性上,线性外推的问题等,补充了我已知但模糊的知识; 还有成长量价费的来源等; 案例稍显不足, 作者早期在银行地产上赚了钱…就羡慕吧。 也确实勤奋。
扩大净利润最终都落到三个点上——量,价,费。
书里较大篇幅介绍了港股的各种坑,各种骗局和监管不作为,所以那个地方估值低是活该的,偶尔也有好公司,千里挑一了。 整体而言比投资第一课有进阶,可惜都是我2017年已经弄明白的事情,我过于看中市盈率变化+业绩增长率+分红等于股价变化这个公式,所以我同样和作者一样华融上面栽了一手。 但是似乎我学到了更多:自那以后,我明白价值投资的本质还是生意,比较喜欢研究各种企业业务上的浮沉,本书里面提及得较少略有遗憾... 书里较大篇幅介绍了港股的各种坑,各种骗局和监管不作为,所以那个地方估值低是活该的,偶尔也有好公司,千里挑一了。 整体而言比投资第一课有进阶,可惜都是我2017年已经弄明白的事情,我过于看中市盈率变化+业绩增长率+分红等于股价变化这个公式,所以我同样和作者一样华融上面栽了一手。 但是似乎我学到了更多:自那以后,我明白价值投资的本质还是生意,比较喜欢研究各种企业业务上的浮沉,本书里面提及得较少略有遗憾。 建议作者多思考对比下中南建设2019年和现在2022年的对比,你可以说19年挣的是情绪的钱、投机的钱、运气的钱,但很难说是赚的价值投资的钱。 P.S. 那三只垃圾发电的票未来五年想有15%年化收益比较难。个人观点,希望打脸。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 7人在读
> 49人读过
> 233人想读
订阅关于投资进阶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 2024-03-20 10:07:57 江苏
有很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知识
0 有用 G 2023-07-09 21:41:15 江苏
挺有意思的 正好适合我目前的水平..
0 有用 木丁西 2023-11-13 16:03:13 陕西
比预期的质量高。 在低估 成长 确定的描述上,股票与债券的关系上,复利再投对应成长性上,线性外推的问题等,补充了我已知但模糊的知识; 还有成长量价费的来源等; 案例稍显不足, 作者早期在银行地产上赚了钱…就羡慕吧。 也确实勤奋。
0 有用 一只花甲 2024-08-17 20:58:37 天津
扩大净利润最终都落到三个点上——量,价,费。
0 有用 说那 2022-02-23 01:32:51
书里较大篇幅介绍了港股的各种坑,各种骗局和监管不作为,所以那个地方估值低是活该的,偶尔也有好公司,千里挑一了。 整体而言比投资第一课有进阶,可惜都是我2017年已经弄明白的事情,我过于看中市盈率变化+业绩增长率+分红等于股价变化这个公式,所以我同样和作者一样华融上面栽了一手。 但是似乎我学到了更多:自那以后,我明白价值投资的本质还是生意,比较喜欢研究各种企业业务上的浮沉,本书里面提及得较少略有遗憾... 书里较大篇幅介绍了港股的各种坑,各种骗局和监管不作为,所以那个地方估值低是活该的,偶尔也有好公司,千里挑一了。 整体而言比投资第一课有进阶,可惜都是我2017年已经弄明白的事情,我过于看中市盈率变化+业绩增长率+分红等于股价变化这个公式,所以我同样和作者一样华融上面栽了一手。 但是似乎我学到了更多:自那以后,我明白价值投资的本质还是生意,比较喜欢研究各种企业业务上的浮沉,本书里面提及得较少略有遗憾。 建议作者多思考对比下中南建设2019年和现在2022年的对比,你可以说19年挣的是情绪的钱、投机的钱、运气的钱,但很难说是赚的价值投资的钱。 P.S. 那三只垃圾发电的票未来五年想有15%年化收益比较难。个人观点,希望打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