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把世界描绘成与自我脱离的世界;我们知道的自我就在这个世界中。
——兰姆赛(Frank Ramsey, 1903—1930)
Notes on Philosophy,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在拙著《“世界”的失落与重拾:一个分析实用主义的探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中,我曾在该书“后记”中预告了一项“三步走”的研究计划,本书是这项计划中走出的“第二步”。《“世界”的失落与重拾》以一种差强人意的方式试图融合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探究,即借助实用主义式的实践概念,在做的实践活动(doings)中吸纳自然(外部世界)的一面,然后在说的语言活动(sayings)中将之表达出来。这种理解蕴含两个进一步的推论:第一,(自然)世界和(语言)世界不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界限,重拾的“世界”是兼纳自然和语言的丰富世界;第二,自然中已经源生了语义因素,自然的语义机制与后来成熟的语言的语义机制是一贯的,在此意义上,外间的自然世界从未“失落”(welllost,罗蒂语),它仍然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和能力之内。“第一步”的工作强差人意的原因在于,它仅旨在提供一幅问题图景,而未能深入探查问题的细节,也未能提出一项合宜的解决方案。
《表征论的多副面孔》是对《“世界”的失落与重拾》的延伸和发展。本书的讨论以“表征”为题眼,主要借助普莱斯、塞拉斯、布兰顿、麦克道威尔、米丽肯,以及埃文斯等人的理论资源,在辨析诸位哲人思想及相关论辩交锋的基础上,阐释表征的实在、自然、语用、语义等诸种面孔,披露世界的自我呈现、世界在心灵中的呈现,以及心灵对呈现的接收之间的三股张力,最终勾绘了自然空间和概念空间勾连的具体细节,提供一种兼纳诸种面孔的新的表征论立场。
《“世界”的失落与重拾》和《表征论的多副面孔》共享这样的思想:语言首要的本质不在于指称事物与传递信息,而在于敞开世界和规范建制。这一思想包含了我们的语言观和世界观的根本转置。关于“规范建制”方面,这两本著作均着笔不多,我将于正在修改和完善的《推论、社会和历史:布兰顿哲学导论》一书中重点突出这一维度上的理论工作。
前叙的“三步走”研究计划的第三步将是建构一种“符号哲学认识论”,这将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完成它或许会遥遥无期。
本书是我近四年来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支持,敝作的出版受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资助。在此特别感谢方松华所长在出版资助上予以的友善和积极的帮助。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一个可以安心做学术的宝地,领导开明,同仁友善。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沉淀下来,潜心于自己的研究。入职以来受惠于方松华、成素梅、计海庆、戴潘、石永泽、曹敏、牛婷婷、邹蕴、阮凯、裴延宇等领导、同事的诸多照顾,在此致谢,恕不一一列举。
求学的路上,不仅有恩师陈亚军教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也有多年的学友相伴,在此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孙宁、程都,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姜妮伶,与你们的友谊让我在求学问道的路上不至失去方向和勇气。
最后,向本书责任编辑于力平老师致以敬意和谢意,与一些编辑朋友的交往让我认识到,编辑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我们打开的每一本书都凝结着编辑们辛劳付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周靖2020年10月于上海
1 有用 Agilulfo 2021-12-15 22:56:15
作者写得蛮清晰但我没法分享他们的关切。我的直觉在两个立场间摇摆:i 倒杜威式心理学色彩浓厚的老实用主义把实在-心灵问题废掉;ii dynamical systems via domains (Hornischer 2021)。没太看懂的地方:(页193-194)图5-3对图5-2的批评像是连孩子带洗澡水一块倒了,把使真者当作语句为真的方式way,是世界层面的,拿掉思想,跟米利肯的自然信息好像也没啥... 作者写得蛮清晰但我没法分享他们的关切。我的直觉在两个立场间摇摆:i 倒杜威式心理学色彩浓厚的老实用主义把实在-心灵问题废掉;ii dynamical systems via domains (Hornischer 2021)。没太看懂的地方:(页193-194)图5-3对图5-2的批评像是连孩子带洗澡水一块倒了,把使真者当作语句为真的方式way,是世界层面的,拿掉思想,跟米利肯的自然信息好像也没啥区别;而使真者还在本体论上占点便宜。紧接着,全篇没涉及两个问题:1. 如果表i表ii同时靠谱,那么我们要不要相称原则排除一个?2. 套用Delia的第三个分类:即便我们对表征的三副面孔在未来获得了一套混合的理论回答,人们还是直觉上感觉表征时不时出问题,这个心理学问题怎么解释?#图书馆催还了 (展开)
0 有用 南极旅行家 2023-10-16 11:37:43 上海
感觉挺棒的
1 有用 法妹儿 2021-11-10 12:59:39
梳理融汇,自有机杼,勤于笔耕,不辍思辨。本书主题可以概括为如何辩护语言或心灵对世界的应答。出发点是塞拉斯、麦兜和布兰顿通过将表征和实在融为一体(阿利森解读康德的视角)后对传统表征论的否定合改造。作者的思路非常明晰,但显然在形而上学实在论、经验实在论以及直接实在论直接来回游弋,以至于认为新表征论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立场。这其实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本书的探索依旧是有价值的,呈现出语言哲学内部的根本困难。
0 有用 理解一切OvO 2023-04-30 15:07:54 江西
本体与现象的问题 自然自我显现 所有事物的绝对唯一性,从这种角度怎么理解抽象/心灵?这也关联到“真”的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