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中信·商业家
副标题: 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
原作名: Think Like a Freak
译者: 汤珑
出版年: 2021-7-1
页数: 230
定价: 6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魔鬼经济学
ISBN: 9787521731453
内容简介 · · · · · ·
《魔鬼经济学》,有趣的烧脑奇书,畅销数十个国家的经济学通识读本,洞察行为的深层动机,像聪明人那样看世界。
请放弃固有思维,让思想来一次自由的飞翔,做一个标新立异的思考者吧。
单单了解经济学背后的逻辑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用这些逻辑去解决问题。毕竟,有些问题,用常规思考是解决不了的。
列维特和都伯纳,用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不同寻常的分析,带着我们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教每个人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思考,也就是如何进行魔鬼式思考。
通过书里的故事,列维特和都伯纳旨在提供解决问题方式的新蓝图——不论你是想改变生活,还是改变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如既往,没有什么话题是过分或不可讲述的,所以你会在这里面读到商业、慈善、体育、气候、政治等诸多话题,这些话题都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
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用反常思维进行魔鬼式思考:
首先,...
《魔鬼经济学》,有趣的烧脑奇书,畅销数十个国家的经济学通识读本,洞察行为的深层动机,像聪明人那样看世界。
请放弃固有思维,让思想来一次自由的飞翔,做一个标新立异的思考者吧。
单单了解经济学背后的逻辑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用这些逻辑去解决问题。毕竟,有些问题,用常规思考是解决不了的。
列维特和都伯纳,用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不同寻常的分析,带着我们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教每个人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思考,也就是如何进行魔鬼式思考。
通过书里的故事,列维特和都伯纳旨在提供解决问题方式的新蓝图——不论你是想改变生活,还是改变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如既往,没有什么话题是过分或不可讲述的,所以你会在这里面读到商业、慈善、体育、气候、政治等诸多话题,这些话题都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
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用反常思维进行魔鬼式思考:
首先,抛下你的道德指南针---假如你已经决定了处理方式便很难看清问题。
学会说“我不知道”---你若不愿承认自己有所不知,便学不到你所需要的知识。
像孩子一样思考---你能因此想到更好的主意,问出更好的问题。
上一堂关于诱因的课---不论如何,诱因控制着整个世界。
学会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观点正确是远远不够的。
学会欣赏放弃的美---你若不愿抛下今天的烂摊子,便解决不了明天的问题。
魔鬼经济学3的创作者
· · · · · ·
-
史蒂芬·列维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D. Levitt)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2003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该奖被视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指针),该奖授予美国40岁以下年度影响力经济学家。
列维特198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执教,两年后成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2002年,列维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他还曾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和美国《经济学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编辑。
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J. Dubner)
作家、记者、电台与电视人,曾就职于《纽约时报》,著有《骚动的灵魂》《一个英雄崇拜者的自白》《长两个肚脐眼的男孩》等作品。
目录 · · · · · ·
我们想要抹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对与错、聪明与愚蠢、红与蓝之分的观念。当今世界需要我们以更有效、更具创造力、更理智的方式来思考。我们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系列机制、换一份期待去思考。思考时需要抛却好恶、盲目的乐观或刻薄的怀疑。也就是说,我们要像魔鬼一样思考。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 021
当纠结于对与错时,不论是关于水力压裂法、枪支管制,还是转基因食物,你都很容易忽视问题的本质。道德指南针会说服你相信答案显而易见(即便事实并非如此),它会告诉你有明显的对错之分(而通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最糟糕的是,它会让你确定自己已懂得关于此话题的一切,于是便不再汲取新知识。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 053
不论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确定你不是在专攻动静较大、吸引你注意力的环节。在你倾入所有时间和资源之前,恰当地定义问题至关重要,若能“重新定义”问题则更佳。
· · · · · · (更多)
我们想要抹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对与错、聪明与愚蠢、红与蓝之分的观念。当今世界需要我们以更有效、更具创造力、更理智的方式来思考。我们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系列机制、换一份期待去思考。思考时需要抛却好恶、盲目的乐观或刻薄的怀疑。也就是说,我们要像魔鬼一样思考。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 021
当纠结于对与错时,不论是关于水力压裂法、枪支管制,还是转基因食物,你都很容易忽视问题的本质。道德指南针会说服你相信答案显而易见(即便事实并非如此),它会告诉你有明显的对错之分(而通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最糟糕的是,它会让你确定自己已懂得关于此话题的一切,于是便不再汲取新知识。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 053
不论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确定你不是在专攻动静较大、吸引你注意力的环节。在你倾入所有时间和资源之前,恰当地定义问题至关重要,若能“重新定义”问题则更佳。
第四章 真相在问题的根源 // 071
直视本因会令人不安,甚至会引起恐慌。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回避本因……不过当直面本因时,你至少知道你在与真正的问题做斗争, 而不是在和影子打仗。
第五章 像孩子一样思考 // 095
想想孩子们爱问的问题。当然它们有可能听起来有点儿傻,过分单纯或者不着边际。然而孩子们有百折不挠的好奇心,且相对而言少有偏见。因为他们知道得很少,不会像成人一样戴着有色眼镜,看不见事情的真相,而这在解决问题时是个极大的优势。成见会使我们拒绝很多可能性,只因它们看似不可能或者让人不舒心,只因它们让人感觉不对劲或者从未被尝试过,或者只因它们看上去不够深奥。不过别忘了,最后指出皇帝的新衣并不存在的就是个孩子。
第六章 爱吃糖的孩子 // 115
如果有魔鬼式思考者赖以生存的箴言,那就是人们会对诱因做出反应。尽管这点看似无比明显,但我们还是惊讶地发现人们常常忘记它,而这样也往往会带来后果。了解一个情形中针对每个当事人奏效的诱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七章 所罗门王和戴维·李·罗斯有什么共同点? // 149
说谎的人往往会对诱因做出与常人不同的反应。如何利用这点抓住坏蛋呢?这需要理解诱因的基本作用方式,以及了解不同的人对诱因的不同反应。魔鬼智库中的一些工具或许在你的一生中只会起到一两次作用, 而这便是此类工具之一。然而它具有力度和某种程度的优雅,能诱惑犯罪者无意间以自己的行为暴露罪行。
第八章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 179
每个希望进行魔鬼式思考的人都会偶尔发现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或许你提出了令人不适的问题,挑战了传统,或者只是碰到了不该触碰的话题。因此人们开始对你颇有微词。他们指责你勾结巫师或经济学家。你或许面临着一场恶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第九章 放弃的好处 // 203
放弃是魔鬼式思考的核心。如果这个词依然令你恐惧,那么让我们用“放下”一词代替吧。放下那些折磨着我们的传统认知,放下束缚着我们的人为限制,放下对承认不知道的恐惧,放下指使我们把球踢向球门一角而非中心的习惯性思维,即便踢向中心的命中率更高。
致 谢 // 22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It has long been said that the three hardest words to sa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I love you. We heartily disagree! For most people, it is much harder to say I don’t know. That’s a shame, for until you can admit what you don’t yet know, it’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learn what you need to. If the consequences of pretending to know can be so damaging, why do people keep doing it? That’s easy: in most cases, the cost of saying “I don’t know” is higher than the cost of being wrong—at least for the individual. But when it comes to solving problem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start is by putting away your moral compass. Why? When you are consumed with the rightness or wrongness of a given issue—whether it’s fracking or gun control or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it’s easy to lose track of what...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ALL -
!!!魔鬼思考的核心:放弃(更彻底,更自由的思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魔鬼经济学3"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魔鬼经济学3"的人也喜欢 · · · · · ·
魔鬼经济学3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经济学家说:要懂得魔鬼式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茁壮的猫 见到过这样一个心痛的场面,家长说: 你不是说好要考80分吗?怎么才40多?问题出在哪? 孩子低头不说话,眼眶湿了。妈妈继续: 不说是吧?今天不说出来就不准睡觉!我等你说! 那刻觉得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因为总有人逼迫他们去做不会的事情。家长说“他就是... (展开)
这是四本中最好的一本

分享书本中有意思的几个观点和案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分享几个我觉得本书中提到的有意思的几个观点或者案例,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1. 什么因素促使你节省能源的调查。调查从四个维度提出原因,省钱(经济因素)、保护环境(道德因素)、造福社会(社会因素)、很多人都这么做(从众心理)。当通过电话调查的时候,大部分人回答是... (展开)
“魔鬼式思考”,噗,反常思维

这本侧重方法论,虽然还是讲了很多有趣的案例,但跟之前的画风不太一样了。

这个时代我们所缺少的--魔鬼式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正好赶上信息化的浪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讯变得越来越容易,普通人所能够接收到的资讯也越来越多:你可以轻易地在网上找到可以外语资源创建一个语言学习环境、你可以轻易在网上对各种商品比价和... (展开)
这个畅销系列大概让作者成为了摇滚明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教会大家魔鬼的思考方式:了解动机,正确的使用数据来量化复杂的世界,敢于挑战传统认知,以及明白相关不等同于因果。 我喜欢作者的观点(Steven D. Levitt & Stephen J. Dubner),也乐意在文章中不断偶遇他们机智的俏皮话。 本书的最后,作者以自己作... (展开)>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中信出版社 (2016)7.5分 1150人读过
-
William Morrow (2014)7.6分 181人读过
-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8.1分 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T (dhcn)
- 书单|投资外汇金融理财 (小周)
- 书单|经管丛书 (MurloNate)
- 书 (MurloNate)
- 书单 | 经济 (和不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魔鬼经济学3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immy47 2022-04-14 08:58:13
得到听书 第一,认知的非理性。人们要么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流俗观点和所谓常识,比如“毒贩都很有钱”这样的观点;要么是仅凭直觉和感性来理解事物,而不是通过客观数据,这导致人们往往错误地估计风险,夸大极端事物的危险,低估平常事物的危险。 第二,行动的非理性。从球员罚点球和高管投放广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不会仅仅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就去行动,而是受到各种诱因和动机的影响。从这些具体动机去看,这样做... 得到听书 第一,认知的非理性。人们要么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流俗观点和所谓常识,比如“毒贩都很有钱”这样的观点;要么是仅凭直觉和感性来理解事物,而不是通过客观数据,这导致人们往往错误地估计风险,夸大极端事物的危险,低估平常事物的危险。 第二,行动的非理性。从球员罚点球和高管投放广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不会仅仅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就去行动,而是受到各种诱因和动机的影响。从这些具体动机去看,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从他们想要达成的主要目标而言,显然又是非理性的 第三,后果的不可预期性。非预期后果法则是主宰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法则之一。非预期后果分为两类,一种是“眼镜蛇效应”,就是采取的措施适得其反,让问题更严重;还有一种类似于“蝴蝶效应”,就是行动在多年后、在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中显现出了后果 (展开)
0 有用 淡定哥走路带风 2022-10-22 12:01:08 加拿大
思维的飞跃从读《魔鬼经济学》开始
0 有用 横丫肠 2022-08-02 19:15:46
屎真的能治病(与本草纲目殊途同归),抛硬币真的是科学。
2 有用 潘Jackie 2022-02-12 22:42:08
魔鬼经济学核心就是要学会放弃,无视沉没成本考虑机会成本,承认自己的无知,克服惯性思维,能够不从众,将问题简单化。
0 有用 Hong 2024-11-02 18:05:51 河南
点子往往需要时间冷却一下 总体来讲,更偏向于一些统计学入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