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爱的秩序的书评 (4)

王寅丽评《政治与爱的秩序》|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公民自由主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王寅丽 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在《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和《人的本性与命运》中,对当时盛行的新自由主义观点进行神学反思以来,奥古斯丁就与西方政治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间,自由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政治思想... (展开)
爱的德行是公民伦理的基石
这世界上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爱是什么。对爱的种种定义都不能穷尽爱的真谛。我们以为自己会爱,有能力爱,其实不然。有人说爱是易逝的,爱是激情,不能持久。也有人说,爱是润物无声,默默地释放,天长地久。现代人对爱的理解是偏狭的,把爱归为私人性的情感。尤其是在当代政治学...
(展开)

以爱为导向的政治,非奥古斯丁主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人们谈及政治时,如果加入的“爱”的含量,或者是在讨论自由主义时,将其与“爱”或“博爱”捆绑,这样的讨论和形成的观念是否会影响公众的道德观、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 埃里克·格雷戈里(Eric Gregory)不仅想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他还注意到过去与当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