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本针对研究生的简明学术指南,涉及研究生阶段的方方面面,为研究生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学术建议,尤其是那些经常被忽略的、“秘而不宣”的技能技巧。书中详细讨论了与导师相处、文献阅读、研究设计、论文写作与发表、论文答辩、学术会议、人际关系网络构建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方面内容,是广大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内容详尽生动,可操作性强,以其各种实用的建议而在同类书中脱颖而出,受到读者和专家的广泛赞誉。
作者简介 · · · · · ·
玛丽安·彼得(Marian Petre),英国开放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优异奖获得者。
戈登·鲁格(Gordon Rugg),英国基尔大学高级讲师、知识建模小组组长,开放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你必须知道的“读博”那些事1
第一节 什么是博士学位 2
第二节 做学位论文需要精湛的技艺 5
第三节 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7
第四节 工具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同等重要 10
第五节 导师一般不教的那些秘而不宣的技能 12
· · · · · · (更多)
第一节 什么是博士学位 2
第二节 做学位论文需要精湛的技艺 5
第三节 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7
第四节 工具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同等重要 10
第五节 导师一般不教的那些秘而不宣的技能 12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你必须知道的“读博”那些事1
第一节 什么是博士学位 2
第二节 做学位论文需要精湛的技艺 5
第三节 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7
第四节 工具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同等重要 10
第五节 导师一般不教的那些秘而不宣的技能 12
第六节 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的标准是什么 17
第七节 给研究生的十个建议 20
第二章 各种类型的博士学习模式23
第一节 “读博”的三个阶段 23
第二节 “读博”的六个关键步骤 24
第三节 各种类型的博士学习模式 28
第四节 指导博士生的三种形式 32
第五节 论文的各种形式 34
第六节 遵循流程和步骤,保持良好的研究习惯 35
第三章 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38
第一节 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是什么意思 40
第二节 学术技能如何在研究项目和论文中体现 41
第三节 重视技能培养 42
第四节 如何成为一名国际化的研究者 44
第五节 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研究技能 50
第四章 如何与导师相处53
第一节 导师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55
第二节 学生要明确学习要求 58
第三节 从导师见面会中学习 59
第四节 进行有效的争论 61
第五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3
第六节 预防比“治疗”要好 67
第七节 出错后的对策 68
第八节 最重要的原则 70
第九节 为使导师见面会达到预期效果而需要做的简单规划 70
第五章 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网络73
第一节 主动搭建人际关系网络 74
第二节 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小技巧 76
第三节 与陌生人联系的技巧 78
第四节 除了研究人员,你还应该认识哪些人 81
第五节 建立人际网络关系的有用建议 83
第六章 如何阅读文献85
第一节 为什么要大量阅读文献 85
第二节 文献梳理和文献综述有什么不一样 86
第三节 建立自己的核心文献库 87
第四节 阅读文献要有所取舍 88
第五节 如何引用文献 88
第六节 如何找到正确的参考文献 90
第七节 如何利用线上资源 91
第八节 从其他途径获得参考文献 96
第九节 阅读论文的技巧 96
第十节 如何写文献综述 99
第十一节 剽窃和引用虚假文献是大忌 101
第十二节 编制一份带说明的文献目录 103
第十三节 终身读书的人有哪些读书习惯 106
第七章 了解学术论文的各种类型108
第一节 数据导向型论文 109
第二节 方法导向型论文 112
第三节 理论型论文 113
第四节 唤起问题意识型论文 114
第五节 议程设置型论文 115
第六节 评论型论文 116
第七节 立场型论文 117
第八节 选择不同类型研究论文的一般原则 117
第八章 如何进行学术研究的设计119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三个关键步骤 120
第二节 要考虑所提问题对所引出答案的意义 123
第三节 寻找可靠的证据 125
第四节 预研究 126
第五节 选择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 127
第六节 伦理规范 133
第七节 如何避免不良后果 135
第八节 如何找到正确的研究问题 139
第九章 保持批判性思考142
第一节 研究就是在进行对话 143
第二节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145
第三节 批判性思考与理论有什么关系 146
第四节 研究风格、研究规则和寻找真理的方法 148
第五节 数据不一定是证据 152
第六节 构建批准性思维框架 156
第十章 论文写作与投稿161
第一节 明确自己要写的是哪类文章 162
第二节 初学写作者经常问到的问题 163
第三节 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建议 165
第四节 论文被接收后还有哪些流程 170
第五节 学位论文发表应该遵守的一般原则 174
第六节 论文检查清单 176
第十一章 如何运用语言风格和组织论文结构179
第一节 根据内容确定写作风格 180
第二节 如何运用学术语言:一个案例 188
第三节 不同的语言风格传达出不同的信息 190
第四节 如何组织论文结构 194
第五节 避免犯一些典型错误 200
第十二章 如何应对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2
第一节 放下杂念,集中精力 203
第二节 着手写作 203
第三节 开始动笔时可以做的事 205
第四节 找到重点 206
第五节 控制写作进程 207
第六节 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困难 208
第七节 论文写作进入尾声 214
第十三章 如何做好口头陈述报告216
第一节 口头陈述报告内容选择的关键要素 217
第二节 口头陈述报告的形式和风格 221
第三节 做口头陈述报告时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227
第四节 公共演讲的三条黄金法则 232
第五节 陈述报告前的准备工作 233
第十四章 如何参加学术会议234
第一节 新手如何参加学术会议 235
第二节 学术会议的组织过程 239
第三节 新手参加学术会议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241
第四节 如何最好地利用学术会议 242
第十五章 如何进行学位论文答辩245
第一节 表现不佳的答辩可能会使你前功尽弃 245
第二节 答辩时意外发现论证不严密怎么办 247
第三节 校外评审人的意见 249
第四节 了解答辩过程:开场、中场和结束 251
第五节 为答辩做好充分准备 258
第六节 按照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尽快修改论文 262
第七节 答辩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64
第八节 答辩中一般会问到哪些问题 271
第十六章 如何养成良好习惯273
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名声 273
第二节 改掉有害的习惯 275
第三节 合理规划时间,采取有用的替代活动 279
第四节 养成良好的习惯 283
第十七章 答辩后还有哪些事情要做289
第一节 成功学术生涯的驱动因素 289
第二节 选择学术界还是其他职业 293
第三节 不同的学术职业生涯各有利弊 295
第四节 使自己快速成长的路径 297
第五节 善于抓住机遇 299
第六节 如何写简历 299
第七节 申请表和求职信的不同作用 303
第八节 如何求职面试 304
第十八章 最后的建议316
附录:一些有用的术语317
· · · · · · (收起)
第一节 什么是博士学位 2
第二节 做学位论文需要精湛的技艺 5
第三节 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7
第四节 工具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同等重要 10
第五节 导师一般不教的那些秘而不宣的技能 12
第六节 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的标准是什么 17
第七节 给研究生的十个建议 20
第二章 各种类型的博士学习模式23
第一节 “读博”的三个阶段 23
第二节 “读博”的六个关键步骤 24
第三节 各种类型的博士学习模式 28
第四节 指导博士生的三种形式 32
第五节 论文的各种形式 34
第六节 遵循流程和步骤,保持良好的研究习惯 35
第三章 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38
第一节 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是什么意思 40
第二节 学术技能如何在研究项目和论文中体现 41
第三节 重视技能培养 42
第四节 如何成为一名国际化的研究者 44
第五节 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研究技能 50
第四章 如何与导师相处53
第一节 导师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55
第二节 学生要明确学习要求 58
第三节 从导师见面会中学习 59
第四节 进行有效的争论 61
第五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3
第六节 预防比“治疗”要好 67
第七节 出错后的对策 68
第八节 最重要的原则 70
第九节 为使导师见面会达到预期效果而需要做的简单规划 70
第五章 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网络73
第一节 主动搭建人际关系网络 74
第二节 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小技巧 76
第三节 与陌生人联系的技巧 78
第四节 除了研究人员,你还应该认识哪些人 81
第五节 建立人际网络关系的有用建议 83
第六章 如何阅读文献85
第一节 为什么要大量阅读文献 85
第二节 文献梳理和文献综述有什么不一样 86
第三节 建立自己的核心文献库 87
第四节 阅读文献要有所取舍 88
第五节 如何引用文献 88
第六节 如何找到正确的参考文献 90
第七节 如何利用线上资源 91
第八节 从其他途径获得参考文献 96
第九节 阅读论文的技巧 96
第十节 如何写文献综述 99
第十一节 剽窃和引用虚假文献是大忌 101
第十二节 编制一份带说明的文献目录 103
第十三节 终身读书的人有哪些读书习惯 106
第七章 了解学术论文的各种类型108
第一节 数据导向型论文 109
第二节 方法导向型论文 112
第三节 理论型论文 113
第四节 唤起问题意识型论文 114
第五节 议程设置型论文 115
第六节 评论型论文 116
第七节 立场型论文 117
第八节 选择不同类型研究论文的一般原则 117
第八章 如何进行学术研究的设计119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三个关键步骤 120
第二节 要考虑所提问题对所引出答案的意义 123
第三节 寻找可靠的证据 125
第四节 预研究 126
第五节 选择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 127
第六节 伦理规范 133
第七节 如何避免不良后果 135
第八节 如何找到正确的研究问题 139
第九章 保持批判性思考142
第一节 研究就是在进行对话 143
第二节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145
第三节 批判性思考与理论有什么关系 146
第四节 研究风格、研究规则和寻找真理的方法 148
第五节 数据不一定是证据 152
第六节 构建批准性思维框架 156
第十章 论文写作与投稿161
第一节 明确自己要写的是哪类文章 162
第二节 初学写作者经常问到的问题 163
第三节 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建议 165
第四节 论文被接收后还有哪些流程 170
第五节 学位论文发表应该遵守的一般原则 174
第六节 论文检查清单 176
第十一章 如何运用语言风格和组织论文结构179
第一节 根据内容确定写作风格 180
第二节 如何运用学术语言:一个案例 188
第三节 不同的语言风格传达出不同的信息 190
第四节 如何组织论文结构 194
第五节 避免犯一些典型错误 200
第十二章 如何应对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2
第一节 放下杂念,集中精力 203
第二节 着手写作 203
第三节 开始动笔时可以做的事 205
第四节 找到重点 206
第五节 控制写作进程 207
第六节 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困难 208
第七节 论文写作进入尾声 214
第十三章 如何做好口头陈述报告216
第一节 口头陈述报告内容选择的关键要素 217
第二节 口头陈述报告的形式和风格 221
第三节 做口头陈述报告时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227
第四节 公共演讲的三条黄金法则 232
第五节 陈述报告前的准备工作 233
第十四章 如何参加学术会议234
第一节 新手如何参加学术会议 235
第二节 学术会议的组织过程 239
第三节 新手参加学术会议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241
第四节 如何最好地利用学术会议 242
第十五章 如何进行学位论文答辩245
第一节 表现不佳的答辩可能会使你前功尽弃 245
第二节 答辩时意外发现论证不严密怎么办 247
第三节 校外评审人的意见 249
第四节 了解答辩过程:开场、中场和结束 251
第五节 为答辩做好充分准备 258
第六节 按照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尽快修改论文 262
第七节 答辩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64
第八节 答辩中一般会问到哪些问题 271
第十六章 如何养成良好习惯273
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名声 273
第二节 改掉有害的习惯 275
第三节 合理规划时间,采取有用的替代活动 279
第四节 养成良好的习惯 283
第十七章 答辩后还有哪些事情要做289
第一节 成功学术生涯的驱动因素 289
第二节 选择学术界还是其他职业 293
第三节 不同的学术职业生涯各有利弊 295
第四节 使自己快速成长的路径 297
第五节 善于抓住机遇 299
第六节 如何写简历 299
第七节 申请表和求职信的不同作用 303
第八节 如何求职面试 304
第十八章 最后的建议316
附录:一些有用的术语31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然后顺着规划好的道路前行的人,他们偶尔陷入沮丧和绝望,但往往最后都会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除非在这期间做出一些相当愚蠢的事情或半途而废)。然后,他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第二种人则是多数博士生的缩影。他们跌跌撞撞地闯进来,在数年里漫无目标地徘徊和循环往复,时常陷入沮丧和绝望的境地,最后可能拿到,也可能拿不到博士学位。在这之后,他们仍然继续徘徊,不知道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中该做些什么。 2.对一个做学术的人来说,需要的技能则是掌握正式的学术用语、熟悉该学科的相关文献、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坚持精确严谨的标准等等。 3.大部分博士生都清楚地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不是他们需要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巨大的。 4.给研究生的建议: 1)读,再读,反复读:经验丰富的研究者通常有一份不断完善的“文献目录”,大约五十页到一百页左右,这份文献目录集里集中了他们所在专业的核心参考文献,有了这份目录,他们才能非常熟悉自己所在专业的文献,当然,要制作这样一份目录,学生们首先要读足够多的书。 2)写,再写,反复写:a)写作是熟能生巧的一项技能:写得越多,写起来也就越容易。b)在写作的时候应该以出版为目的,也就是要成文,这样做的好处之一首先是可以为将来的修订带来不少便利,其次是如果有人对你的研究感兴趣的话,你也有东西可以展示给他们看。c)不要扔掉你写过的东西。把它们编好日期并存放在一个“便携”文件夹里,这些材料对你来说可能会是很有用的。d)做修订通常比写新东西来得容易。 3)做一份有注解的文献目录:这是唯一一个你能够提供给自己的最好的研究工具。它应该是一个非常具有个性色彩的工具,包括常用的书目信息、读到该论文的时间,以及其他一些注释(资料中你认为有趣的内容/有创造性的内容/让人不满的内容)。 ...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一篇成功地通过了答辩的博士论文表明你已经掌握了一个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独立研究的研究者所需要的全部技能。 对一个做学术的人来说,需要的技能则是掌握正式的学术用语、熟悉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坚持精确严谨的标准等等。 写作的确是一项可迁移性技能,你可以把学术写作的技巧从一个学术环境迁移到另一个学术环境,当然你也可以把商务写作的技巧从一个商业领域迁移到另外一个商业领域。 工具性行为是指一系列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行动。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要学会开车,那么工具性行为就包括报名参加驾驶培训班、购买一份交通法规等。 表现性行为则是指那些可以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到你是什么样的人的举止。比如坐在报告厅的最靠前的位置,以很引人注意的方式记大量的笔记,以显示你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 工具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是同等重要的。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学生们往往比较擅长一些工具性行为,而不幸地在一些表现性行为方面表现得十分糟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解释他们应该如何表现。 时间大把花费,研究毫无进展,出现这种事倍功半的情况,是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的。 原因1:虽然你花了很多时间,但是研究却毫无进展,原因在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设计你的研究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原因2:你忙于做些无形的准备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做好研究尤其重要;从定义上看,虽然付出努力,但是却不能够创造任何可见的成果。比方说,你忙于准备文具,或者你在做文献准备,查看有没有人已经做过类似的研究;或者你在做大量泛读,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相对于精读而言)。这些事情必须要做。文具很重要,背景知识也不可或缺。 事实上,即使论文结构清晰,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很容易“迷路”,因为论文里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因此一个聪明的作者会使用过渡段和指向标。过渡段是将文中的两个部分连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丛书(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大学学习方法与论文写作》《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第2版)》《如何成为优秀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版)》
等
。
喜欢读"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第二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第二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学术为人一个道理,只有改变才是永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一些建议 1.读,再读,反复读。 经验丰富的研究者通常有一份不断完善的“文献目录”,大约五十页到一百页。有了这份目录,他们才能熟悉自己所在专业的文献。 2.写,再写,反复写。 写作是熟能生巧的一项技能:写得越多,写起来也就越容易。 3.不... (展开)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告诉你一点研究僧们的潜规则
原文发布在这里: http://www.oeddyo.com/%E3%80%8A%E7%BB%99%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AD%A6%E6%9C%AF%E5%BB%BA%E8%AE%AE%E3%80%8B%E2%94%80%E2%94%80%E5%91%8A%E8%AF%89%E4%BD%A0%E4%B8%80%E7%82%B9%E7%A0%94%E7%A9%B6%E5%83%A7%E4%BB%AC/ 以下是正文,因为...
(展开)


帮助很大,解决了很多疑惑,指出很多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给研究生的学生建议,停不下来地仔细看了7小时,读完了4/5左右,很好的书,能在读博期间读到这本书,十分幸运。 作者对很多问题看得非常准确,对整个博士生阶段及后续各个阶段、设计的各个主题给出十分具有有益的分析和建议,整本书充满了智慧和对研究生理性关怀,读了全书的1...
(展开)

找对和你一起喝咖啡的人
这本书写的有点细致得,把读博士的完整流程仔细描述了一遍。这部书介绍了很多隐形的知识,即没有人明确告诉你的,太过熟悉忘记告诉你的,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其中在如何阅读、写作、答辩费墨最多。 可以和《How to get a PhD 如何获得博士学位》结合着看,《如何获得博士学位...
(展开)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8.6分 883人读过
-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4)8.8分 50人读过
-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0)8.1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第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悟 劼 2025-04-23 22:41:35 贵州
中文译名所揭是写给研究生,但很多建议可能博士生更有参考价值。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你怎么把学术作为一项工作做好(并不涉及学术本身价值的判断)的一本书。极度的细致全面,上至应对性骚扰如何保留证据,下至在陌生地点面试要留意当地洗手间水龙头喷水溅湿衣服影响仪表,庶几可谓无所不包。
1 有用 夕蝉 2023-01-25 04:40:35 江西
相当不赖的一本研究生手册,内容和知乎上对研究生的建议相似,不过是写给英国PhD学生的。很方法论,有的章节建议很中肯,值得以后再翻翻看。
0 有用 Cokka 2022-11-13 20:05:03 上海
框架挺详细的,可以挑着看。对照着看了下英文版,还是英文版更生动一些
1 有用 小球i小人 2022-05-30 09:28:03
重点阅读第六章
1 有用 悄悄小雪 2022-11-30 12:00:54 北京
讲的很全面了,从你读博前的心理准备,到毕业之后的事情都讲了。一三六八章值得一读。一是告诉你博士毕业只是学术圈的入门券,意味着你不必要求自己博士期间有什么天大的发现,你只需要通过读博培养独立完成研究的能力就好。三是具体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六是如何读文献,要时时思考“这清楚吗?这全面吗?这可信吗?”其中讲写综述文章时,提到假装自己是手提长剑的勇士,这一点可以帮我减少一点写论文的痛苦。八是讲大方向如何设计... 讲的很全面了,从你读博前的心理准备,到毕业之后的事情都讲了。一三六八章值得一读。一是告诉你博士毕业只是学术圈的入门券,意味着你不必要求自己博士期间有什么天大的发现,你只需要通过读博培养独立完成研究的能力就好。三是具体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六是如何读文献,要时时思考“这清楚吗?这全面吗?这可信吗?”其中讲写综述文章时,提到假装自己是手提长剑的勇士,这一点可以帮我减少一点写论文的痛苦。八是讲大方向如何设计你的学术研究。 (第四章讲与导师相处的也可以看看) (ps. 感觉更适合给读了一段时间的博士生看,因为对于还没着手做研究的人,那些具体操作有写太难以想象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