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年: 2021-7
页数: 195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鉴真馆
ISBN: 9787547926413
内容简介 · · · · · ·
★王季迁家族私藏多年的鉴赏日记手稿+流落在外的鉴赏日记,首次公开+合璧!
★对所有手稿进行释读整理,保留了日记删改原文。
★对日记中涉及的200多幅存世画作进行了考证,补入作品图片及收藏情况。
★呈现王季迁对古代书画的鉴定思维与深度分析。
★记录了王季迁在20世纪40年代日常寓目、购藏的书画作品,兼及交游、鉴赏、考辨、售格等额外信息。
本书是对目前市面上可见王季迁所有手稿的首次整理出版。这三本日记手稿——题画杂录、题画杂录(二)、备忘(二),记录了王季迁在20世纪40年代日常寓目、购藏的书画作品,兼及交游、鉴赏、考辨、售格等额外信息。
这些日记手稿中清晰可见王季迁写日记时的构思,在涂涂改改中表现了他的艺术观点、鉴藏理念等。在书中,我们保留了这些删改的内容原文,方便读者阅读与比对王季迁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此揭示鉴藏家对古代书画的鉴定思维与深度分析...
★王季迁家族私藏多年的鉴赏日记手稿+流落在外的鉴赏日记,首次公开+合璧!
★对所有手稿进行释读整理,保留了日记删改原文。
★对日记中涉及的200多幅存世画作进行了考证,补入作品图片及收藏情况。
★呈现王季迁对古代书画的鉴定思维与深度分析。
★记录了王季迁在20世纪40年代日常寓目、购藏的书画作品,兼及交游、鉴赏、考辨、售格等额外信息。
本书是对目前市面上可见王季迁所有手稿的首次整理出版。这三本日记手稿——题画杂录、题画杂录(二)、备忘(二),记录了王季迁在20世纪40年代日常寓目、购藏的书画作品,兼及交游、鉴赏、考辨、售格等额外信息。
这些日记手稿中清晰可见王季迁写日记时的构思,在涂涂改改中表现了他的艺术观点、鉴藏理念等。在书中,我们保留了这些删改的内容原文,方便读者阅读与比对王季迁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此揭示鉴藏家对古代书画的鉴定思维与深度分析。
书中记录的众多作品现存于世,本书采取补入作品图片及注释藏地两种方式,以作阅读时的参照。
本书因是日记手稿,作者在记录时较为轻松,在表达观点时也更开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作为鉴定家的王季迁。也从日记中,看到王季迁同吴湖帆、庞莱臣、潘博山等人的交往游艺。
王季迁书画过眼录的创作者
· · · · · ·
-
王季迁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他是苏富比拍卖的特别顾问,一生收藏作品千余件,掌眼书画无数,人称书画“一入王门,价格三倍”。
★受聘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顾问。馆中特辟“王季迁家族艺术馆”,陈列他的收藏。
★他是吴湖帆的第一个学生。我们熟知的海外研究中国艺术史大家,如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高居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主席(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特别顾问方闻,耶鲁大学获得终身教授、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馆、大都会艺术馆顾问指导班宗华,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铃木敬等,都是由他启蒙进入中国艺术研究圈。
★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介绍给了西方艺术圈,让更多的西方人士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处。
王季迁(1907-2003),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旅居纽约知名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家,并集画家和...
★他是苏富比拍卖的特别顾问,一生收藏作品千余件,掌眼书画无数,人称书画“一入王门,价格三倍”。
★受聘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顾问。馆中特辟“王季迁家族艺术馆”,陈列他的收藏。
★他是吴湖帆的第一个学生。我们熟知的海外研究中国艺术史大家,如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高居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主席(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特别顾问方闻,耶鲁大学获得终身教授、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馆、大都会艺术馆顾问指导班宗华,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铃木敬等,都是由他启蒙进入中国艺术研究圈。
★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介绍给了西方艺术圈,让更多的西方人士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处。
王季迁(1907-2003),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旅居纽约知名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家,并集画家和鉴赏家于一体的学者。在中国艺术的研究与收藏领域里备受海内外书画界的肯定与推崇。1907年出生在苏州的一户官宦世家。5岁时由父亲带着描红学习书法,15岁开始随表舅、清代著名收藏家顾文彬之孙顾麟士习画。1928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其间跟随吴湖帆习画,并成为其弟子。1947年受聘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49年移居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季迁先生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介绍给了西方艺术圈,让更多的西方人士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处。1999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建了“王季迁家族艺术馆”。
王义强,旅美中国书画鉴藏家,画家,宝五堂主人,其祖父是被誉为“收藏之富,华人魁首”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家及画家的王季迁先生。
目录 · · · · · ·
题画杂录 / 1
题画杂录 ② / 57
备忘 ㈡《中国名画》漫评《名笔集胜》漫评/ 125
补第一本 / 157
补第捌册 / 162
《名笔集胜》漫评 / 166
《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书画集》评 / 182
后 记 / 19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寓目的广度成为鉴别的基石,鉴赏家总是竭尽全力观看更多的作品…… p3 严格地品第,反映出鉴赏家极力把握每件作品相对水平的需求。因为,每件作品的相对位置画家的平均水平都将成为他们鉴定书画的尺度。 p4 笔法、水平成为他们判别真伪、鉴定作品的有效工具。对照、比较,则成为兼容二者的操作手段。 在此基础上,鉴赏家还衍生出一种构建画史的努力。…… 以笔法作为准绳,顺藤摸瓜,得到的是对一连串画家的风格认识。由此积少成多,则形成对整个画史的认知框架。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地调取框架,可使未知的画家成为已知,零散的知识获得秩序。这是许多鉴赏家孜孜以求的原因。 回到作品本身,它们就非但是“物”,也是穿行在鉴赏家生活知识、思想世界里的舟楫。不同时代不同的鉴赏家,对待舟楫的态度可能不同,但总在驱遣它去往更远的地方。而观画、鉴画、买画,对王季迁而言,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思想方式的现实起点。 p5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 言 / 1 -
盖鉴画之道,大都不外下列数种: (一)以印章为判断者,此类大都属于研究金石、刻印之人,以杭浙方面之人为多。 (二)以款书、题跋为依据者,此类多属于文学家、书家。 (三)以气息及纸质为依据者,此类都属于古玩商。盖此等人胸无点墨,画之神气过得去,则至少为同时人之伪品,能进亦能出,营利为目的,本身究竟如何,可不问也。 (四)以画之笔法优劣为判断依据者,此类大都属于画家。 如能于上述各点中,抓得住依据任何一点,则可谓虽不中不远矣。但真论鉴赏,则终须具备以上各条,缺一不可。 p7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题画杂录 / 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王季迁书画过眼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王季迁书画过眼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中国艺术史 (林别)
- 2021年艺术类图书出版观察 (陆花鱼)
- 乙未以后藏书目 (黑陶鬶)
- 文学艺术 (拒绝再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4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王季迁书画过眼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郁则 2024-05-09 23:52:29 北京
仅仅是资料的性质了
0 有用 龙之芥 2023-08-31 09:57:11 重庆
干货。此鉴赏日记手稿,可补《画语录》。
0 有用 Rosehelen 2022-01-06 20:27:26
书内容不错,可惜王先生看的黄公望《芝兰室图》,配图是王蒙《芝兰室图》,牛头不对马嘴
5 有用 韧勉 2021-09-10 15:55:00
王季迁自问画不足为人师,而于画理及学画应两途径,尚能略知一二,但求不入歧途。造诣则在学者之天分与学力分耳。学画先求合法,乃为师之责,继求脱法,则在学者自为之。试观唐岱、王昱之师麓台,不可不工。拘泥不化,虽名师未必出高徒。唐寅之师东村而俊雅过之,有出蓝之目。师生之关系,如是而已。其鉴画每以题跋、款识、记载、印章等为依傍,而画之本身,犹不能彻底了解,故于画之款识稍有异同者,每失之交臂,殊为憾事。本书实... 王季迁自问画不足为人师,而于画理及学画应两途径,尚能略知一二,但求不入歧途。造诣则在学者之天分与学力分耳。学画先求合法,乃为师之责,继求脱法,则在学者自为之。试观唐岱、王昱之师麓台,不可不工。拘泥不化,虽名师未必出高徒。唐寅之师东村而俊雅过之,有出蓝之目。师生之关系,如是而已。其鉴画每以题跋、款识、记载、印章等为依傍,而画之本身,犹不能彻底了解,故于画之款识稍有异同者,每失之交臂,殊为憾事。本书实乃大师之作,寥寥数语,品画之特点精要~ (展开)
8 有用 malingcat 2021-07-31 16:26:18
拍卖中的手稿,加上王季迁之孙在整理家族文件时偶然获得的宝藏,三本20世纪40年代王季迁日记手稿合集。此前杨凯琳编辑的《王季迁读画笔记》主要依据1959和1963年王在台北故宫看画的私人笔记和评语。本书内容更为丰厚,不仅有日常寓目和购藏的记录,还有交游、考辨、价格等信息,特别是此中体现的艺术见识,非常令人叹服。书中不时出现的下划线,是他在文稿中删去的,编辑勇敢地将其恢复,一是可以见出他的真实想法,二... 拍卖中的手稿,加上王季迁之孙在整理家族文件时偶然获得的宝藏,三本20世纪40年代王季迁日记手稿合集。此前杨凯琳编辑的《王季迁读画笔记》主要依据1959和1963年王在台北故宫看画的私人笔记和评语。本书内容更为丰厚,不仅有日常寓目和购藏的记录,还有交游、考辨、价格等信息,特别是此中体现的艺术见识,非常令人叹服。书中不时出现的下划线,是他在文稿中删去的,编辑勇敢地将其恢复,一是可以见出他的真实想法,二是可以见出鉴藏时的犹豫,相当有趣。比如他说“近代书画家张某,竟以作伪为号召,斯文扫地,莫此为甚。” 明眼人当能辨识这是直指张大千。他对齐白石的赞赏、对溥氏兄弟的批评,以时人眼目看也是十分坦率的。关于南北宗,亦有高论。王季迁藏品中差不多有五十张是中国最闻名的藏品,慧心明眼,叹为观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