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的圣人的笔记(30)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项平 (且食蛤蜊,不问狐狸。)

    2023-11-19 19:56:06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王阳明:“满街人都是圣人。” 王阳明:“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二说适相反而可互足。前句是立志之事,要让“愚夫愚妇”亦知圣人可为;后句是处世之事:“愚夫愚妇”不知自己与圣人本来无二,反谓天悬地远,阻断了其上进之念,故“圣人”须以与之同类的面目示现,循循善导,令其发现自己也具有的“圣人”心性。换一角度说,前句事涉个体(“我”)...

    2023-11-05 23:03:06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对一个儒者来说,如何处理和世俗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颇费拿捏的课题:“教化”仅仅针对他人吗?“被教化”的一方是否就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角色?他们是否可能对“教化者”表示反对,或者对“教化者”施行一种“反向”的教化——但对后者来说,可能是以“自我教化”(自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把儒者的成圣过程放到一个更加具体的人际互动环境中考察。 在这里,比较难以把握的是“被教化者”一方。近年有...

    2023-11-05 22:40:36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为气质平反,逻辑上已经包含了对身体的肯定——杨儒宾已指出,气本论者的工夫论“具有强化体质的意义”。但他也强调,这“并非气学修养论的正宗”,多数“气学学者经营气质所欲达到的目标”并不在身体层面。换言之,并非所有的气本论者都像颜元那样,用如此隆重的态度对待一具肉身。德国学者薛凤(Dagmar Schäfer)发现:除了“气”这个词汇,“晚明探讨‘气’的思想家们”几乎没有多少共同点,“他们对‘气’的阐释方式千差...

    2023-11-05 22:19:41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不是每个思想者都能随心所欲地从抽象层面进入思想之流。至少对一部分人来说,要想灵活地运用一个多少抽象的概念,大概是需要某些“原型”帮助的。“原型”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相对更加具体的心象,使人更容易把握概念的要点,将之变成运思的对象和工具,并在下意识中,依据这一心象来审视和构思有关的概念与命题。颜元就是这类不擅长抽象思考的人(当然,他自己亦不看得那些)——就像他自己所说,即使是“盎于背”这样的描绘,...

    2023-11-05 16:35:22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从明代中叶以后思想的流变看,颜元提出的绝大多数观点,包括反对“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二分,对气质、身体、才情、器物、个性与专长的肯定,对“变化气质”的否决等,都已被其他思想家提出与阐释过。颜元只是这个思潮的“预流者”,远非创生者。同时,他和其思想对手之间,也远不如他自己想的那样势不两立,黑白分明。他们虽然隶属于对立流派,但既然共为儒家,便自有共享资源。

    2023-11-05 15:25:05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颜元:“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但说静息将养,便日就惰弱。” 颜元主要靠教书、行医、为人算命谋生,也置办了一些田产。 —————— 参考文献 杜正胜,《古典气论》,收在《从眉寿到长生——医疗文化与中国古代生命观》,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第246页。(p143) 《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里收有《论气质变革——张载与道教的自我变革论》《论朱熹的...

    2023-11-05 14:39:57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来源于Erik书《Youth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hchoanalysis and History》。王东杰认为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第十二章对宋孝宗心理的分析也是受此概念启发。 心理创伤则来源于Erik书《甘地的真理——好战的非暴力起源》。 p131 颜元的医学水准则似乎不低。在读《朱子语类》时,他发现朱熹有严重的腰痛现象,立刻断言,此是醉心于读书、思考的结果:“医工皆知好内...

    2023-11-03 19:58:31

  •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少数人头脑中的思想风暴,怎样成为多数人心中不问自明的“常识”?反过来,为何有些被后人认为及其精彩的言论(比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却难以真正变为当时公众的日常?纸面和实践之间的落差,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充满连续性的异质共同体 —————————— 颜元应该没有读过《牟子理惑论》 —————————— 《书籍的社会史》p167:他(钱近仁)的学问仍然是那种既不藏有很多书也无法看到很多...

    2023-10-09 23:33:55

  • 第二个缸中脑

    后颜元听闻法乾自称真武大帝转世,乃“大惊曰:‘吾儒有才如此,而切磋无人,致使孤立生骄,认妄为真,其如天生才之心何!’于是登门纳交,相规以正”。

    2022-10-22 08:46:13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乡里的圣人

>乡里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