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以天津为代表的通商口岸城市治理现代性是由国际临时政府共同缔就的。具有相对强政府、弱社会特点的天津比上海更具案例分析代表性。翻译太出色了。推荐延伸阅读罗芙云的《卫生的现代性》。
天津一直缺乏本土性研究,私以为南开是要为天津文化界负一定责任的。 能看到这样一本书问世,不管是作为半个天津人,还是作为研究者,都十分欣喜
天津和上海在近代以开放著称,且都曾遍布租界,如今学界对上海史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而有关天津史的佳作相当鲜见。这本书研究的是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所谓“都统衙门”。这个“国际政府”在天津实行一种特殊统治,既不同于殖民地,又和租界有异。那两年,列强内部、列强与市民间,都是矛盾重重,可还是在公共卫生、司法独立等方面留下不少遗产,被后来接收天津的袁世凯所继承。
正如天津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目的,这个政府建立只是一场实验,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理念来打造一座异与清帝国其他城市的地方。浅尝则止,一些有趣的细节还是很有趣且吸引人的。日军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色,军纪严明,令人刮目相看。
用了多国的档案,尤其是法文资料。在拆除天津城墙问题上,作者提到除了军事与卫生考虑外,与欧洲18世纪末开始的城市拆除城墙风气有关。诸国结盟与底层兵士关系的偏差也值得玩味。 有个别翻译上的小瑕疵,譬如第185页《天津鸟瞰图》其实是《天津城厢保甲全图》;作者是冯启鷬而非冯奇黄。作者的个别观点也值得商榷:第32页说列强发动的天津战役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战争,以及第163页认为中国最早的慈善形式大概就出现在光绪即位之初的大饥荒时期。
一些有趣的史实而已
游览天津之前看了几章,在游览天津以后又看完了后面的章节,大概也算是有种特殊的“身临其境”吧,有不少编辑错误,不过原著本身很下功夫,这种专门研究天津临时政府的著作(或者类似著作)看完之后的确很受启发,也很有意思
之前看过法语版。。。。但好像没啥印象了。。。。不过才几年中文版就出来了。。。还挺快~
天津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战争期间内有一多半的条约在这里签署;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豪华酒店利顺德;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可能没有之一)的电话机;有第一座中国真正的火车站;这里创立了第一家医学院,比协和早出很多;篮球在1891年被发明之后尚未进入欧洲就被带到这里……这本书聚焦了1900年那场战争之后的混乱与实验,作者写到:1900年的天津既是全球化的参与者也是全球化的产品,像是世界性的小宇宙。作为一个天津人,在年轻时一直想离开那里,直到40岁的时候才对天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越来越以一种非故乡的、相切的眼光重新看待和深入那个城市,每次从北京返回都有独特的感受,都有探究的新目的地和计划。它太独特了,世俗又超脱,幽默又悲情。读过这本书,再去利顺德、五大道和西北角,会迥然不同。
7分,以统治天津两年零一个月的八国联军临时政府实施的现代化方案为中心
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击败义和团和清军攻占天津老城,在一番屠杀和劫掠后成立了临时政府,开始了两年零一个月的统治。在扩大老租界和创建新租界的同时,临时政府积极与中国政府和当地绅董合作,组建警务队伍,维持社会治安;建立司法体系,实行请愿制度;管理地产交易,打击制售假币;完善社会救助,保障粮食供给;开展疾病防治,抗击鼠疫霍乱;发展电车、电报、照明,治河修路架桥,城市面貌得以改观;规范饮水、排污、殡葬,修建公共厕所,公共卫生得以改善。这段国际殖民的微型统治促进了西方现代化在天津的本土化发展。袁世凯接手城市后延续有关现代理念、行政管理和工程建设,天津继而成为中国的全球化实验室。
一处疑问:第352页,“尽管史学家奥托雷穆森曾在著作中提及,但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中国精英阶层动员起来换留临时政府的证据”,但下文又说“当地人给委员会送去了一此礼物,比如天津三家孤儿院和全节堂赠送了三把红色的遮阳伞…”我不由怀疑,此处的“红色遮阳伞”是否就是通常说的“万民伞”?这里是否有因作者对中国文化了解不足而导致得出结论偏差的情况存在…
很好的考察视角,阐述了义和团在北京和天津的区别,也对之后联军在天津的所谓“临时政府”有较为全面的考察。或许是由于基本完全运用外文史料的缘故,有不少小讹误。亦由于对中文史料着力较少,导致在叙述“临时政府”时几乎全然是西方视角,天津的官民都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位置,本应体现国人生存智慧的“共生”,变成外国人单向度的“治理”,是一个遗憾吧。
翔实描述了天津如何变成九国租界
非常精彩、也是非常稀缺的解读。只有通过对真实的历史进行详细的梳理,才能解释后来发生的这一切。不得不说,临时政府占领的这两年真正塑造了天津这座城市的性格,通过城市形态固化下来,成为深深烙下的印记。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章 一是第六章盐 讲述各国为了抢夺盐坨 费尽心思用尽各种手段。本地的盐商在天津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利 这一点对于商人来说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比较特殊的。 我自己就是天津人 在天津大型盐场 产盐的地方可以说就在我家附近 读到盐这个地方感觉离我很近 像是自己就在历史当中。二是第七章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这一章讲述各国之间微妙的关系 有些国家从最开始就是“朋友 ”有些从开始就是“敌人” 在天津这个城市 各国也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争端闹剧 世界各种媒体 每天都在关注着天津 关注着各国之间的闹剧。最后 感觉读这本书跟其他历史书很不一样 因为书中讲到的很多都是现在非常熟悉的地方 虽然生在天津长在天津 但对它却了解不多 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我的家乡。
外国材料写就的庚子事变前后的天津。可能是因为作者对中国史没那么熟悉,所以出现了不少诸如“天津巡抚”这样的错误。虽然开发了许多从未听闻的档案,但是对档案阐释、组织还是有些问题,章节安排更像是基于全宗、主题的排列。每一个主题揭示几个面向,每个面向下面列一些现象。这类写法实际上阐释出来的意义有些,诸如士绅办善堂、市民社会、分局占领中的冲突之类的观点也是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的。仅就卫生那一章节来看,其阐释的力度就不如《卫生的现代性》。
中译本序言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天津成为清朝事实上的外交首都。 庚子国变,列强与清政府谈判期间,联军组成了天津的临时政府,统治天津两年一个月,直到1902.8.15移交给直隶总督袁世凯。 天津临时政府是殖民统治的新版本。不能以天津临时政府的某些先进管治措施,为殖民者的铁血政策提供历史合法性。若无这样的批判,历史学就会让“弱肉强食”变成文明的通则。更何况临时政府的一些作为,也是作秀给世人看的,是对北京谈判施加压力的手段。 列强促进天津现代化的举措:公共卫生设施、城区土地整治、现代化管理理念(行政管理、现代警务制度) 君不见,西方列强退出之后的殖民地国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总有数十乃至上百吧,它们摆脱贫困和落后了吗?如果只是在农业文明的地摊上,增添几件工业品的摆件,这算现代化了吗?
Tientsin,百廿年前庚子拳乱后,浴火重生,租借切分,疾速重建为世界文明城市标杆,堪称全球化先行实验室。十国列强交参杂处,敌友莫辨,随后日俄战争及一战阴霾亦于此显出端倪。地图好Q,兼顾东风西雨,根本是元祖人肉3D嘛!Bug 1 处:P70,第4行,克里木(Cremia)一般今译为克里米亚。
原作和翻译关于日本的部分,处理的挺准确的,有点意外。另外,说起协调的意思,樱井那里也有,尽管视角完全不同。
> 万国天津
8 有用 神宮寺香澄 2021-08-29 22:09:55
以天津为代表的通商口岸城市治理现代性是由国际临时政府共同缔就的。具有相对强政府、弱社会特点的天津比上海更具案例分析代表性。翻译太出色了。推荐延伸阅读罗芙云的《卫生的现代性》。
13 有用 凭泉 2021-11-14 20:53:19
天津一直缺乏本土性研究,私以为南开是要为天津文化界负一定责任的。 能看到这样一本书问世,不管是作为半个天津人,还是作为研究者,都十分欣喜
18 有用 启风 2021-08-16 09:54:37
天津和上海在近代以开放著称,且都曾遍布租界,如今学界对上海史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而有关天津史的佳作相当鲜见。这本书研究的是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所谓“都统衙门”。这个“国际政府”在天津实行一种特殊统治,既不同于殖民地,又和租界有异。那两年,列强内部、列强与市民间,都是矛盾重重,可还是在公共卫生、司法独立等方面留下不少遗产,被后来接收天津的袁世凯所继承。
4 有用 格斯手中的剑 2021-09-19 15:49:00
正如天津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目的,这个政府建立只是一场实验,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理念来打造一座异与清帝国其他城市的地方。浅尝则止,一些有趣的细节还是很有趣且吸引人的。日军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色,军纪严明,令人刮目相看。
5 有用 伯凌 2021-09-04 16:58:02
用了多国的档案,尤其是法文资料。在拆除天津城墙问题上,作者提到除了军事与卫生考虑外,与欧洲18世纪末开始的城市拆除城墙风气有关。诸国结盟与底层兵士关系的偏差也值得玩味。 有个别翻译上的小瑕疵,譬如第185页《天津鸟瞰图》其实是《天津城厢保甲全图》;作者是冯启鷬而非冯奇黄。作者的个别观点也值得商榷:第32页说列强发动的天津战役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战争,以及第163页认为中国最早的慈善形式大概就出现在光绪即位之初的大饥荒时期。
1 有用 荒荒 2022-06-22 00:51:02
一些有趣的史实而已
2 有用 HeliumTrois 2021-09-24 23:53:06
游览天津之前看了几章,在游览天津以后又看完了后面的章节,大概也算是有种特殊的“身临其境”吧,有不少编辑错误,不过原著本身很下功夫,这种专门研究天津临时政府的著作(或者类似著作)看完之后的确很受启发,也很有意思
1 有用 स्वादिस्ट 2021-08-05 18:50:27
之前看过法语版。。。。但好像没啥印象了。。。。不过才几年中文版就出来了。。。还挺快~
2 有用 frozenmoon 2023-06-29 21:21:48 北京
天津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战争期间内有一多半的条约在这里签署;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豪华酒店利顺德;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可能没有之一)的电话机;有第一座中国真正的火车站;这里创立了第一家医学院,比协和早出很多;篮球在1891年被发明之后尚未进入欧洲就被带到这里……这本书聚焦了1900年那场战争之后的混乱与实验,作者写到:1900年的天津既是全球化的参与者也是全球化的产品,像是世界性的小宇宙。作为一个天津人,在年轻时一直想离开那里,直到40岁的时候才对天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越来越以一种非故乡的、相切的眼光重新看待和深入那个城市,每次从北京返回都有独特的感受,都有探究的新目的地和计划。它太独特了,世俗又超脱,幽默又悲情。读过这本书,再去利顺德、五大道和西北角,会迥然不同。
0 有用 殷顽民 2022-03-29 09:51:18
7分,以统治天津两年零一个月的八国联军临时政府实施的现代化方案为中心
3 有用 紫菜头 2022-03-15 00:55:04
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击败义和团和清军攻占天津老城,在一番屠杀和劫掠后成立了临时政府,开始了两年零一个月的统治。在扩大老租界和创建新租界的同时,临时政府积极与中国政府和当地绅董合作,组建警务队伍,维持社会治安;建立司法体系,实行请愿制度;管理地产交易,打击制售假币;完善社会救助,保障粮食供给;开展疾病防治,抗击鼠疫霍乱;发展电车、电报、照明,治河修路架桥,城市面貌得以改观;规范饮水、排污、殡葬,修建公共厕所,公共卫生得以改善。这段国际殖民的微型统治促进了西方现代化在天津的本土化发展。袁世凯接手城市后延续有关现代理念、行政管理和工程建设,天津继而成为中国的全球化实验室。
0 有用 海蜇影子 2022-03-08 23:17:54
一处疑问:第352页,“尽管史学家奥托雷穆森曾在著作中提及,但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中国精英阶层动员起来换留临时政府的证据”,但下文又说“当地人给委员会送去了一此礼物,比如天津三家孤儿院和全节堂赠送了三把红色的遮阳伞…”我不由怀疑,此处的“红色遮阳伞”是否就是通常说的“万民伞”?这里是否有因作者对中国文化了解不足而导致得出结论偏差的情况存在…
2 有用 竹圃 2021-11-10 22:56:28
很好的考察视角,阐述了义和团在北京和天津的区别,也对之后联军在天津的所谓“临时政府”有较为全面的考察。或许是由于基本完全运用外文史料的缘故,有不少小讹误。亦由于对中文史料着力较少,导致在叙述“临时政府”时几乎全然是西方视角,天津的官民都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位置,本应体现国人生存智慧的“共生”,变成外国人单向度的“治理”,是一个遗憾吧。
1 有用 霍斯特-威塞尔 2021-12-29 16:03:00
翔实描述了天津如何变成九国租界
2 有用 小乔 2022-01-13 23:28:40
非常精彩、也是非常稀缺的解读。只有通过对真实的历史进行详细的梳理,才能解释后来发生的这一切。不得不说,临时政府占领的这两年真正塑造了天津这座城市的性格,通过城市形态固化下来,成为深深烙下的印记。
0 有用 哏儿都少女大娜 2021-10-28 01:01:43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章 一是第六章盐 讲述各国为了抢夺盐坨 费尽心思用尽各种手段。本地的盐商在天津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利 这一点对于商人来说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比较特殊的。 我自己就是天津人 在天津大型盐场 产盐的地方可以说就在我家附近 读到盐这个地方感觉离我很近 像是自己就在历史当中。二是第七章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这一章讲述各国之间微妙的关系 有些国家从最开始就是“朋友 ”有些从开始就是“敌人” 在天津这个城市 各国也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争端闹剧 世界各种媒体 每天都在关注着天津 关注着各国之间的闹剧。最后 感觉读这本书跟其他历史书很不一样 因为书中讲到的很多都是现在非常熟悉的地方 虽然生在天津长在天津 但对它却了解不多 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我的家乡。
1 有用 湖墅南路平平猫 2022-01-07 13:11:38
外国材料写就的庚子事变前后的天津。可能是因为作者对中国史没那么熟悉,所以出现了不少诸如“天津巡抚”这样的错误。虽然开发了许多从未听闻的档案,但是对档案阐释、组织还是有些问题,章节安排更像是基于全宗、主题的排列。每一个主题揭示几个面向,每个面向下面列一些现象。这类写法实际上阐释出来的意义有些,诸如士绅办善堂、市民社会、分局占领中的冲突之类的观点也是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的。仅就卫生那一章节来看,其阐释的力度就不如《卫生的现代性》。
1 有用 沈安 2022-01-11 17:30:41
中译本序言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天津成为清朝事实上的外交首都。 庚子国变,列强与清政府谈判期间,联军组成了天津的临时政府,统治天津两年一个月,直到1902.8.15移交给直隶总督袁世凯。 天津临时政府是殖民统治的新版本。不能以天津临时政府的某些先进管治措施,为殖民者的铁血政策提供历史合法性。若无这样的批判,历史学就会让“弱肉强食”变成文明的通则。更何况临时政府的一些作为,也是作秀给世人看的,是对北京谈判施加压力的手段。 列强促进天津现代化的举措:公共卫生设施、城区土地整治、现代化管理理念(行政管理、现代警务制度) 君不见,西方列强退出之后的殖民地国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总有数十乃至上百吧,它们摆脱贫困和落后了吗?如果只是在农业文明的地摊上,增添几件工业品的摆件,这算现代化了吗?
0 有用 holly2007 2021-09-11 11:23:55
Tientsin,百廿年前庚子拳乱后,浴火重生,租借切分,疾速重建为世界文明城市标杆,堪称全球化先行实验室。十国列强交参杂处,敌友莫辨,随后日俄战争及一战阴霾亦于此显出端倪。地图好Q,兼顾东风西雨,根本是元祖人肉3D嘛!Bug 1 处:P70,第4行,克里木(Cremia)一般今译为克里米亚。
0 有用 一桥阿尼玛 2022-06-02 18:44:15
原作和翻译关于日本的部分,处理的挺准确的,有点意外。另外,说起协调的意思,樱井那里也有,尽管视角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