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荷] 巴尔特·范埃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二战中的荷兰犹太人和地下抵抗运动
译者: 成琳
出版年: 2021-9
页数: 308
定价: 62.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甲骨文丛书
ISBN: 978752018589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二战中的荷兰犹太人和地下抵抗运动
译者: 成琳
出版年: 2021-9
页数: 308
定价: 62.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甲骨文丛书
ISBN: 9787520185899
内容简介 · · · · · ·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陆大肆追捕犹太人,因荷兰当局的大力配合,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犹太人家庭时刻笼罩在巨大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追捕,犹太女孩小利恩被父母交付给地下抵抗组织中的寄宿家庭保护,历经多次躲避和逃亡,目睹无数同胞遇害,她最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作者范埃斯的祖父母一家是保护小利恩最久的家庭,然而,由于战后的一场争执,双方再也没有联系。
战争时期和战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犹太女孩视角里的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通过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深入调查荷兰的抵抗运动,范埃斯讲述了一段荷兰版《辛德勒的名单》般的真实故事。
作者简介 · · · · · ·
巴尔特·范埃斯(Bart van Es),文学评论家和作家,1972年生于荷兰,后移居英国,精通英语和荷兰语。牛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圣凯瑟琳学院资深导师。范埃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以及莎士比亚。
成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精通日语、英语,现为出版社编辑。
目录 · · · · · ·
本书获誉
目录
序言2014年12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尾声2017年7月
致谢
· · · · · · (收起)
目录
序言2014年12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尾声2017年7月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照片、信件和各种物件等资料只有在她想起它们的时候才逐渐出现,但到了午后,随着外面的日光逐渐变弱,桌子上已经铺满了记忆碎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这是一个包容的国家,它让人们放手一搏,只要与自己无关,就绝不预别人的事情。这促进了荷兰的进步。但这也能解释为何德国人被纵容且为所欲为吗?20世纪30年代的荷兰仍然被称作“支柱”社会:不同派别的人——如新教徒、天主教徒和自由主义者——相遇时互碰双肩,礼貌地问候对方,但也仅限于此。人们遵守法律,做事一丝不苟。其他的事都是别人的事,没有必要去干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甲骨文丛书(共33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樱格拉姆》《雷蒙·阿隆回忆录》《无政府》《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京都的诞生》
等
。
喜欢读"被隔绝的女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被隔绝的女孩"的人也喜欢 · · · · · ·
被隔绝的女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Random House (201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
Penguin Press (2018)暂无评分
-
未知出版社 (2019)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外的那些翻译家们 (菠耳)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甲骨文丛书[ORACODE](已出书目) (Yursler_林)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納粹德國書籍2019-2021大爆發 (鎮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被隔绝的女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七川漓 2023-05-05 23:58:06 北京
书中介绍道:荷兰是犹太人生存率最低的国家,而对犹太小孩的大规模拯救和保护是荷兰独有的现象。虽然荷兰人勇敢、慷慨地迎接犹太孩子进入自己的家庭,但无暇关注他们的内心,没有玩伴和亲人、无法上学、难以接触外界,甚至遭遇“保护者”侵害的孩子们,成年后普遍缺乏归属感,难以建立与世界的联结,也有人因此而自杀(这里也能够理解利恩养母的愤怒,除了信仰以外,明明是费尽心血才救下来的宝贵的生命……)但是作者家族史式的写... 书中介绍道:荷兰是犹太人生存率最低的国家,而对犹太小孩的大规模拯救和保护是荷兰独有的现象。虽然荷兰人勇敢、慷慨地迎接犹太孩子进入自己的家庭,但无暇关注他们的内心,没有玩伴和亲人、无法上学、难以接触外界,甚至遭遇“保护者”侵害的孩子们,成年后普遍缺乏归属感,难以建立与世界的联结,也有人因此而自杀(这里也能够理解利恩养母的愤怒,除了信仰以外,明明是费尽心血才救下来的宝贵的生命……)但是作者家族史式的写作削弱了史料的厚度,时间线的切换又让感情频频被打断,翻译更是雪上加霜,经常有句子来回看三遍才能猜测是要表述什么意思() (展开)
0 有用 一亩白色 2023-05-02 11:57:09 上海
五味杂陈,活着真的比离开更艰难。
4 有用 时光潋滟 2021-12-14 01:26:59
文中说曾经世界最大港口欧罗波特港每年为欧盟国每个成员国运送约一吨物料,是不是有错
0 有用 maclane 2023-01-09 13:17:18 江苏
文字优美,故事悲伤
1 有用 农夫渔夫 2021-12-28 04:30:57
可以理解为:荷兰在二战中的另一面—犹太人存活率最低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