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蓋亞
原作名: J.D. Salinger: A Life
译者: 葉佳怡
出版年: 2021-9
页数: 504
ISBN: 9789863195658
内容简介 · · · · · ·
他的悲劇,是他嘗試走入世界時,卻發現空無一人。——威廉‧福克納
美國史上最神祕的文學家
沙林傑
對抗世界的厭世者
想奮力抓住所有懸崖邊孩子的英雄
讓編輯抓狂的機車作家……
一九五一年,《麥田捕手》的出版點燃了當時青少年厭倦虛偽成人世界的火苗。這本反社會者的文學經典,不但直接啓發了凱魯亞克、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作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更由爭議禁書成為全美學校指定讀物,也是現今審視二十世紀英文小說時不可忽略的世紀之書。威廉‧福克納說本書是他心中的共鳴之作;海明威直言沙林傑是他最欣賞的當代作家;深受影響的村上春樹親自翻譯日文版;奧斯卡金獎影帝菲力普‧西蒙霍夫曼則視之為引領他走過人生迷惘的精神指標。
在成為叛逆者的代言人之前,沙林傑是嚮往軍伍與文學的熱血少年,在二戰慘烈的前線炮火中,他口袋裡還塞著熱騰騰的手稿。即使日後被戰爭後遺症的陰影纏上,也始終沒有放棄創...
他的悲劇,是他嘗試走入世界時,卻發現空無一人。——威廉‧福克納
美國史上最神祕的文學家
沙林傑
對抗世界的厭世者
想奮力抓住所有懸崖邊孩子的英雄
讓編輯抓狂的機車作家……
一九五一年,《麥田捕手》的出版點燃了當時青少年厭倦虛偽成人世界的火苗。這本反社會者的文學經典,不但直接啓發了凱魯亞克、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作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更由爭議禁書成為全美學校指定讀物,也是現今審視二十世紀英文小說時不可忽略的世紀之書。威廉‧福克納說本書是他心中的共鳴之作;海明威直言沙林傑是他最欣賞的當代作家;深受影響的村上春樹親自翻譯日文版;奧斯卡金獎影帝菲力普‧西蒙霍夫曼則視之為引領他走過人生迷惘的精神指標。
在成為叛逆者的代言人之前,沙林傑是嚮往軍伍與文學的熱血少年,在二戰慘烈的前線炮火中,他口袋裡還塞著熱騰騰的手稿。即使日後被戰爭後遺症的陰影纏上,也始終沒有放棄創作。《麥田捕手》讓他的聲名席捲文壇,然而他卻對此憎惡至極。終其一生,他都在試圖擺脫這本書帶給他的一切。作為知名作家,他拒絕在書上刊登照片與生平,反對編輯寄送宣傳公關書,還計畫在出版前,先逃離美國「避難」。他的隱居避世與成名後的種種古怪行為,使他變成美國史上最神祕的作家,也有關他的研究蒙上了一層薄紗。
本書作者肯尼斯‧斯拉文斯基是舉世公認最有權威的沙林傑資訊庫——DeadCaulfields.com的創建者。他耗時八年,搜集大量信件、訪談與公開資料,在他的抽絲剝繭下,這位一代文豪成名前後的生命體驗、罕為人知的亡佚創作,還有憤世嫉俗外表下純真柔軟的心靈,才終於能在讀者眼前細細展開……
本書特色
★電影《叛逆的麥田捕手》取材原著
★最權威的沙林傑資訊庫創建者
★肯尼斯‧斯拉文斯基,解鎖大師傳奇人生
名人推薦
王聰威|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胡淑雯|作家
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葉佳怡|譯者/作家——盛讚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沒有任何作家能做得比斯拉文斯基更好,他勾勒出沙林傑壯闊的一生。」——《華爾街日報》
「令人讚嘆……充滿洞見……一本了不起的文學傳記。」——《今日美國》
「嚴謹、理解、敏銳……斯拉文斯基梳理了沙林傑的創作和思想變化,成就出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紐約時報》
「斯拉文斯基或許就是沙林傑一直想要的那種讀者。」——《華盛頓郵報》
「這也許是我們能破解這個男人的神話,看見真實的他的最佳機會。」——《華盛頓新聞報》
「本書之後,難有人再揭露更多沙林傑相關事蹟。」——《波士頓環球報》
作者简介 · · · · · ·
肯尼斯・斯拉文斯基 Kenneth Slawenski
肯尼斯・斯拉文斯基是被公認為最有權威的沙林傑資訊網──DeadCaulfields.com的創建者。
這個創立於二〇〇四年的網站,不只受到《紐約時報》推薦,也是各大西方主流媒體摘錄引用沙林傑相關資料的重要來源。
為了讓大師形象與生命經歷再現於世人眼前,斯拉文斯基耗時八年,深入田野調查,親自走訪有關的當事人、蒐集和分析許多深藏的文獻資料,才完成了沙林傑的傳記,讓讀者以最全面的角度認識這名引領數代美國年輕人的精神導師。他筆下的這部傳記不但被改編為電影《叛逆的麥田捕手》(Rebel in the Rye),還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在二十個國家出版。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人文社科作品《絕望者之歌》...
肯尼斯・斯拉文斯基 Kenneth Slawenski
肯尼斯・斯拉文斯基是被公認為最有權威的沙林傑資訊網──DeadCaulfields.com的創建者。
這個創立於二〇〇四年的網站,不只受到《紐約時報》推薦,也是各大西方主流媒體摘錄引用沙林傑相關資料的重要來源。
為了讓大師形象與生命經歷再現於世人眼前,斯拉文斯基耗時八年,深入田野調查,親自走訪有關的當事人、蒐集和分析許多深藏的文獻資料,才完成了沙林傑的傳記,讓讀者以最全面的角度認識這名引領數代美國年輕人的精神導師。他筆下的這部傳記不但被改編為電影《叛逆的麥田捕手》(Rebel in the Rye),還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在二十個國家出版。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人文社科作品《絕望者之歌》、《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報導文學《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圖像小說《歡樂之家》;長篇小說《勸服》、《消失的她們》、《什麼荒謬年代》,以及短篇小說集《恐怖老年性愛》和《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等數十種。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35年5月,多丽丝在塞林格家的客厅里成婚,这次婚礼上既没有拉比也没有牧师,为新人证婚的是著名幽默表演艺术家约翰·艾略特博士,他是民族文化协会的领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小说的结尾陡然发生了讽刺性的变化,我们发现又冷又醉的霍尔顿正在等待着他无比痛恨的麦迪逊大道公交车。如果说故事有自传成分,那就在小说的结尾寻找:此时的霍尔顿显然渴望拥有他所憎恨的那些东西。《轻度反叛》有自我挖苦的成分,此外,小说还描述了个人因经验不足而陷入的困境。像他的创造者塞林格一样,霍尔顿大概对世俗事物不以为然,但他知道的却只是这些东西。事实上,正是这些东西给他下了定义。另一方面,霍尔顿总要经过大脑的深刻反省、内心的强烈挣扎、言词的穷尽追问才能勉强接受这个即成的世界。小说结尾表现出的可悲之处在于让我们发现了霍尔顿·考尔菲尔德最终融入了他所蔑视的那个世界——他仇视公交车,那是寻常生活的象征,但他又不能不坐。 塞林格可能想借这个故事来揭露并贬斥曼哈顿上流社会的空虚,但这却是他所知道并生活于其中的唯一世界。这个世界将他塑造出来,虽然或许他对这个世界自身存在的弊病不乏真知灼见,但他已然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分子。 所以,《轻度反叛》是一次自白,是对某种困惑的一次解释——当时塞林格正在生活中体验着这种困惑。就像他在专业方向上犹豫不决的态度一样,他在个人的生活中发现了同样的矛盾。当霍尔顿痛斥上流社会的伪装时,他的创造者塞林格正坐在斯托克俱乐部里面,品味着伪装的生活,追逐着自己在文字中极力批判的那些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沙林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别样的隐士,别样的塞林格

塞林格和他的写作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请阅读并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十次。请读一读《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重新感受塞林格的作品,向这位深深根植于其中的作家致敬! 我相信大多数人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霍尔顿·考菲尔德并非... (展开)
塞林格:始终追求宁静与自由的破碎之心

塞林格,永远的守望者

他对社会的纷扰有深刻的洞见,却一心追求心灵的安静

塞林格|纯粹的创作者 孤独的守望者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现代出版社 (2016)7.1分 37人读过
-
Random House (2011)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现代出版社 (2012)7.7分 230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4)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清林的小书房 (清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沙林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啃石头 2024-03-21 12:44:02 广东
“《麦田捕手》是告白、是涤罪、是祷告,也是启示,这包含在叙事者声音中的一切,即将改变美国的文化。这部小说不只是一连串回忆,也不只是青少年经历的忧愁,而是对人类生命的净化,其中也包括沙林杰本人的生命。”(You See See别人家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