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丁·菲耶罗》 短评

热门
  • 0 把噗 2022-08-14 10:36:30

    博尔赫斯更倾向于认为《马丁·菲耶罗》是小说,而不是史诗。

  • 0 陈小乐 2022-12-01 21:10:58 湖南

    找到《马丁·菲耶罗》会再次重读

  • 1 翁德尔 2022-10-05 09:14:47 江苏

    博尔赫斯在各种场所经常谈论的几部书之一 让我感到心情激动的不是博尔赫斯的分析,而是引用的马丁菲耶罗原文,这种质朴的感觉,这样的故事,无怪博尔赫斯会一直喜欢

  • 0 穆霒 2022-11-02 15:26:59 江苏

    博尔赫斯巧妙回避了《马丁菲耶罗》是史诗(卢贡内斯。具备民族性但人物不完美)还是小说(奥约拉。人物不完美和复杂性但有阅读愉悦)之间的论证,认为它通过充分实现了“表现未来几代人不愿忘记的一些人物是艺术的使命之一”而成为杰作。

  • 0 ghost 2022-11-06 17:06:25 广东

    我不知道上译干嘛要出这一本。

  • 2 Ehdn~ 2022-07-24 21:22:20

    总论中的总结对史诗定义和作用挺有意思,感受愉悦倒是没有,而且也没读过《奥德赛》和北欧的《萨迦》,感受的只是博尔赫斯的炫技日常。这算是对阅读《马丁菲耶罗》的一种推广。“史诗需要人物性格的完美,而小说则以其性格的不完美和复杂性而显得生机勃勃。这种结局的不确定性正是艺术完美产物的特点之一。。完美最终还是不知道谁是哈姆雷特,谁是马丁菲耶罗,可是也没有人让我们知道实际上我们自己是谁,或者谁是我们最爱的人”。

  • 0 水不洗水 2022-08-31 17:44:27 安徽

    为了安利阿根廷文学,博尔赫斯不遗余力的按头啊。。写了一本书,尽管它不长。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读过《马丁·菲耶罗》,所以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不过,从本书的引用段落中可以看到,要把诗歌翻译成朗朗上口的七字押韵体,也下了不少功夫。翻译是二次创作,对于原作语系一定会有所改变。我个人觉得,这给了另外一种解读史诗的角度——毕竟,“史诗需要人物性格的完美,而小说则以其性格的不完美和复杂性而显得生机勃勃。”

  • 0 冷建国 2022-07-14 14:44:15

    总论写得很有意思,关于诗歌美学上的长处是如何与主人公道德上的优点混淆的。

  • 0 刀叢中的小詩 2024-09-06 22:41:43 北京

    《关于马丁·菲耶罗》——博尔赫斯念念不忘的史诗传统,这也是源源不断支持他的创作源泉。他说,我不知怎么福至心灵,会想到写直截了当的短篇小说。我不敢说它们简单;因为世上的文章没有一页、没有一字不是以宇宙为鉴的,宇宙最显著的属性就是纷纭复杂。我写的故事,正如《一千零一夜》里的一样,旨在给人以消遣和感动,不在醒世劝化。

  • 0 即食大脑切片 2024-04-20 00:19:06 河南

    一星给上海译文出版社

  • 1 𝓉𝓊𝓌ℯ𝓇𝒾 2023-05-31 22:41:59 日本

    就算是博尔赫斯也免不了要进行一场民族文学的造神运动,而恰恰每个民族形成民族文学时的拓荒作品又都颇具莽原风格。于是全书就成了博尔赫斯自己的左右手互搏,无论是佯装抽离地用文体性来对《马丁·菲耶罗》的矛盾性进行解构和维护,或者将自己都无法认同的“民族史诗论”包装上感性外衣来勉强为它披上。(评分:7.0,日期:20230531)

  • 0 卡西莫多 2023-05-15 19:08:39 陕西

    马丁·菲耶罗 阿根廷史诗?小说?

  • 0 yuwww 2023-10-19 10:52:26 广东

    “我们不谴责马丁·菲耶罗,是因为我们知道,行为常常会给人带来恶名。有的人会去偷,但他不是贼,有的人杀了人,但他不是杀人凶手。可怜的马丁·菲耶罗并不存在于他参与过的混乱的死亡之中,也不存在于使他麻木的过多的抗议和种种厄运之中。他存在于诗句的声调和呼吸中,存在于那些让人回忆的质朴的、消失了的幸福的纯真之中,还存在于那不会不知道人生来就是为了受苦的人的无所畏惧之中。我觉得我们阿根廷人就是下意识地这样看的。对于我们,菲耶罗的遭遇不像对于一个经历过那些遭遇的人那么重要。”

  • 0 大A 2023-10-11 14:48:44 安徽

    比较乏味的从情节角度进行的文本细读

  • 0 Θ 2023-02-08 17:29:11 四川

    “要表现未来几代人不愿忘记的一些人物是艺术的使命之一”

  • 0 Py_0228 2023-04-27 19:53:22 浙江

    前些日子刚刚读完《马丁·菲耶罗》,刚好趁热打铁。博尔赫斯对这一本的爱真是呼之欲出:“常常有人问我关于阿根廷文学的事情。我总免不了说:阿根廷文学(总是有人不把它当回事)是存在着的,至少有一本书,它就是《马丁·菲耶罗》。”博尔赫斯不厌其烦地引用、阐释,所以我又跟着博尔赫斯再读了一遍,阿根廷的民族性好像就在眼前了——正义与解放,潘帕草原上英勇的高乔人。

  • 0 世界上的另一个i 2023-03-20 23:17:48 河南

    很短很小一本来自您的“安利”。好了,我现在要读刚“种草”的《马丁·菲耶罗》了,读完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

  • 0 无名客 2023-03-24 23:06:03 河南

    本以为会是伪纪录视角的完美虚构小说,原来是阿根廷文学的一部作品论文,学术上固然严谨但折损了诗意。

  • 0 喵叔 2023-03-22 17:50:08 北京

    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多次提到《马丁·菲耶罗》,开始我以为是他虚构的一本书,没想到真的有这么一本书,而且在阿根廷有极大的影响力——怪不得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越读越觉得真实。然后我干脆先放下了这本书,去找到《马丁·菲耶罗》读了一遍,再回来看博尔赫斯的解析。不得不说他对整本书的理解相当透彻,赞誉之情也是溢于纸面。为了这样一本书,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解析和评价,粉丝光环也是可见一斑。

  • 0 那希索斯 2022-09-20 16:39:47 安徽

    当博尔赫斯写了本小书来安利一本书——《高乔人马丁菲耶罗》及《马丁菲耶罗归来》。长诗开头部分的戍边情节蛮让人想起杜甫的《兵车行》,成为逃兵、与警察对战而使警察站在自己这一边,也蛮江湖义气的,当然,博尔赫斯理解为西班牙的个人主义遗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