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既是对中国历史上各大王朝形成、兴旺、僵化、消亡这一代谢过程的分析。
书中分为“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帝国兴衰”三篇。
不同于以往通史图书将历史归纳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许倬云先生更重视考察每一个朝代社会机构的构成方式、运行效率、基层反馈等,从更加新颖的“生态系统”角度理解各大朝代的兴衰往复。
对比中国历代王朝的运行方式,作者还简要讨论了西方罗马帝国为首的大帝国政治组织形式,在对比中更能彰显双方的差别和优劣之处。
·历史巨擘许倬云先生经典之作
·耳目一新的中国王朝更迭论
·东方西方文明最终去向的更优解
非博览硕学之士,不能下大断语。在许先生这种大历史著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种“截断众流”的大判断。
——学者 葛兆光
这位世纪老人的警世恒言,处处散发着思想的辉光和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
——学者 许宏
许先生是...
本书既是对中国历史上各大王朝形成、兴旺、僵化、消亡这一代谢过程的分析。
书中分为“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帝国兴衰”三篇。
不同于以往通史图书将历史归纳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许倬云先生更重视考察每一个朝代社会机构的构成方式、运行效率、基层反馈等,从更加新颖的“生态系统”角度理解各大朝代的兴衰往复。
对比中国历代王朝的运行方式,作者还简要讨论了西方罗马帝国为首的大帝国政治组织形式,在对比中更能彰显双方的差别和优劣之处。
·历史巨擘许倬云先生经典之作
·耳目一新的中国王朝更迭论
·东方西方文明最终去向的更优解
非博览硕学之士,不能下大断语。在许先生这种大历史著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种“截断众流”的大判断。
——学者 葛兆光
这位世纪老人的警世恒言,处处散发着思想的辉光和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
——学者 许宏
许先生是个大学问家,他的思想和他对中国文化的分析,对小波有深刻影响。当年小波获得《联合报》文学奖,也是出于许先生的推荐。
——李银河(学者)
许先生是有大智慧的学者,他本人就是一本让人读不够、读不完的书。
——经济学家、学者 张维迎
对我而言,许倬云先生是通向一个一个更广阔世界的桥梁。很少有人如他,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文化与时空。他的深厚与天真,皆令人动容。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编辑推荐
历史大家许倬云,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哲学博士,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中国王朝更迭,以生生态系统为视野探寻人类文明出路。
大国霸业的兴废的创作者
· · · · · ·
-
许倬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许倬云
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
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
代表著作有《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西文明的对照》《台湾四百年》《大国霸业的兴废》《文明变局的关口》《万古江河》等。
目录 · · · · · ·
上篇 古代中国
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
第二章 秦汉帝国的扩张与崩溃
第三章 征服王朝与胡汉双轨制
第四章 无效率的宋代
第五章 辽金元:没有管理体系的征服王朝
第六章 明清:最专制的中枢神经
中篇 近代中国
第七章 革命前的中国
第八章 边缘人的辛亥革命
第九章 从革命到北伐:中国向何处去
第十章 黄金十年,流泪十年
第十一章 八年抗战,为国格而战
下篇 帝国兴衰
第十二章 罗马帝国为什么崩溃
第十三章 帝国的精神理念
第十四章 帝国的制度系统
第十五章 罗马帝国与西班牙、英国之比较
第十六章 今日美国与中国该往何处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国就进入了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有两层含义:第一,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就是天下帝国。理论上天下帝国没有边界,边缘和核心的关系只有远近,没有敌我。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还是有不属于它管辖的邻居,尤其是北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很少被纳入中原的管辖体系,更常见他们向中原挑战,侵入、征服甚至统治了中原。历史上的匈奴、辽、金、元以及清朝都是较为显著的例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秦汉帝国的扩张与崩溃 -
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宋代整体讲起来,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 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土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样的风气。 宋代的士大夫都出自民间,可是,政府的决策却不一定反映民间的实际情形。因此,前面我们曾经讲过的政治体制的神经中枢和回馈系统的问题,在宋代一样存在。只是问题的所在,不是回馈和交流的断裂,而是在多种回馈之间神经中枢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措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无效率的宋代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国霸业的兴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国霸业的兴废"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国霸业的兴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7.5分 1520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7.7分 15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3年版) (天蝎小猪)
- 历史 (凛冬已至)
- 鉴古、知今。 (临安梦烟雨)
- 2022 (Asa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国霸业的兴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天大的水 2024-03-17 10:59:34 天津
国家就是一个系统,各个环节的兴衰是有不同周期的,如果系统僵化,底层人民的愿望不能被上层听道,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谨防绝对的权力带来自我的膨胀,群众路线、自我革命才是真正脱离历史兴衰的周期律。
0 有用 greenhands 2021-11-07 17:25:01
一本随聊记录的书,并不好读。
1 有用 沉睡的森林 2022-01-21 22:13:02
算《万古江河》的归纳总结版吧
3 有用 王彬 2023-11-02 19:23:22 天津
说书人水平
1 有用 ⠀ 2022-04-14 19:59:28
薄薄一本,但道出了王朝兴衰的根源——真实信息的流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