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给我人生观的冲击是巨大的。 有一个朋友问我,怎么不care网友的指责。 其实,我早就不关心这些东西了。 互联网上的成就或许重要,真正能过好现实生活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声誉,是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抽象的人永远无法代替具体的人,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从来就没有真正关心过法治和社会议题,出于一种从小到大受到的经验论苦难教育,就是离zz远点,风花雪月最安全。直到落在自己身上,才发现做一个成年人太难了,什么都得懂一点,不懂法律连吵架都没底气、拒绝都没信心。
各种奇葩案子我刷的够多了。 最打动我的是对谈里这一段:“以前经常就是偶尔空谈,空谈完之后喝得醉醺醺的,甚至抱头痛哭,但这些东西都很虚。现在,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一个人来到你们面前,而且当你看到了他的案件,你会发现法律是可以帮助他的,然后你就觉得很有意义。每个案件,它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家。”
总觉得罗老师的文章已经跳脱出,或者说是已超出原本法律公共写作范畴了,普法教育只是他帮助读者(和自己)通往永恒和无限的手段之一,阅读过程里收获了很多勇气和感动。他在学者的谦卑中,一面承认自己的无知,一面怀揣着真诚的悲悯之心,关心个体命运,坚持程序正义,做城邦的牛虻。
看书过程自动脑补了罗老师的声音,最喜欢《从法律角度破解电车难题》《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最后的采访挺有启发的,是那种对生活的启发,就好像跟信任的长辈聊了个天
文字中看得出这是一个谦卑、能够时时自省的人,跟我平时在视频上看到罗翔的感觉一样。不过就书而言,内容比较散,就是平时随笔文章的集合,更像是出版社为了趁网路红人的名气而凑出的一本书。
对话,读后感,多余了,没必要硬凑。
读的我有点难受……大杂烩的感觉
最重要的不是罗老师告诉你某个答案,而是罗老师给你示范怎么思考。独立思考未必会得出跟罗老师一样的答案,但这书也就不白读了
法治进程就如同这本书 欲言又止 顾左右而言他
1、不要爱人类,要爱具体的人。 2、要努力做事,然后接受事与愿违。 3、最难跨越的鸿沟是知道与做到。
东拼西凑。五六部分完全可以删掉。
对于法律人士来说,过于浅显了;但对于非法律人士,可以一读。
最喜欢小王子🤴那篇,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具体的人,并且自己承担责任付出时间
对罗老师学问不质疑,但是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一般,本来期望看到的是结合社会热点,围绕“法制的细节”这个主题去做一些超越公众认知的科普,但实际收获较少,反而是被罗老师后面一些真诚的自我审视感动,但又和主题没啥关系。 中间章节的大段内容很晦涩,有专业阅读门槛,后面读书笔记和对话的章节又过于浅显偏入门,作为卡在中间的读者适应不过来,相信在我前后的读者读到不匹配的内容不适感要更重。
罗翔划了几条底线。第一,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标准。第二,法律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法律只是最后的手段。第三,所有的正义都应该按照正当程序去追求,否则人们追求正义的初心,很有可能结出非正义恶果。第四,人类的有限性决決定了人类的司法制度只能寻找有限的正义,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圆圈。第五,抽象的关爱和具体的帮扶之间的距离可能天差地远,要爱具体的人,不要只盯着抽象的人类。第六,批评的目的不是解构而是建构。认为法律存在体系性的偏见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偏见。第七,刑法中应该使用更规范的概念“不同意”,女人如果说不就是不同意。语言或哭泣这些消极反抗,应该被视为一种合理的反抗,而非花花公子哲学“不等于是”。第八,每个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从个体的角度看也许是对的,但是放在人类的总经验中,又并不准确。要承认自己的有限。
因为此书对罗很幻灭,事实证明再怎么圣父的男人也是男人。怎么做到对被人口贩卖的弱智无性自主权的女性还能说出要体谅强奸犯,不然这些女性没人照顾体现了法律的人情温度的话啊……
时事新闻、法律经典的解读,还是更喜欢《圆圈正义》那本。序言里的那句话,值得记录下来: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做人当自省,接受有限,承认无知,认识幽暗,避免愚不可及,要爱具体的人,警惕道德智识优越感,克服偏见,摆脱伪善,误解乃常态,事与愿违亦如此,知道与做到之间,仍有鸿沟不可跨,勤勉度日,对焦超越,过有智慧的人生。
罗翔对我这两年思想上的影响还是不小的,比如为了搞懂他的观念,也会循着他的阅读轨迹,读柏拉图、孟德斯鸠、卢梭……他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也给周遭带来很多打破固有观念的力量。而生活中的他,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他爱读书,尤其小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小王子》,也读麦克尤恩、东野圭吾……(阅读量和记忆力惊人)总之,有时候觉得他就只是一个挺有趣的人,也没那么特别,成长的经历也跟多数同龄人差不多;但他之所以能发出那么强的光,肯定是跟常人有所区别吧,而这种区别可能就是他的内心有坚定的信奉。这本书能让我们更接近他,希望他的经验和思考对我们有帮助,让我们找到自己相信的东西,并朝着它走去。
> 法治的细节
496 有用 江上峰 2021-11-13 20:22:50
给我人生观的冲击是巨大的。 有一个朋友问我,怎么不care网友的指责。 其实,我早就不关心这些东西了。 互联网上的成就或许重要,真正能过好现实生活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声誉,是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抽象的人永远无法代替具体的人,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216 有用 叶酱 2022-05-19 22:24:35
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从来就没有真正关心过法治和社会议题,出于一种从小到大受到的经验论苦难教育,就是离zz远点,风花雪月最安全。直到落在自己身上,才发现做一个成年人太难了,什么都得懂一点,不懂法律连吵架都没底气、拒绝都没信心。
51 有用 乔峰 2022-12-22 17:36:49 四川
各种奇葩案子我刷的够多了。 最打动我的是对谈里这一段:“以前经常就是偶尔空谈,空谈完之后喝得醉醺醺的,甚至抱头痛哭,但这些东西都很虚。现在,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一个人来到你们面前,而且当你看到了他的案件,你会发现法律是可以帮助他的,然后你就觉得很有意义。每个案件,它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家。”
55 有用 Lottie 2023-03-15 21:48:10 上海
总觉得罗老师的文章已经跳脱出,或者说是已超出原本法律公共写作范畴了,普法教育只是他帮助读者(和自己)通往永恒和无限的手段之一,阅读过程里收获了很多勇气和感动。他在学者的谦卑中,一面承认自己的无知,一面怀揣着真诚的悲悯之心,关心个体命运,坚持程序正义,做城邦的牛虻。
220 有用 Air's Wing 2021-11-17 16:41:40
看书过程自动脑补了罗老师的声音,最喜欢《从法律角度破解电车难题》《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最后的采访挺有启发的,是那种对生活的启发,就好像跟信任的长辈聊了个天
11 有用 南国之风 2024-05-02 23:50:52 广东
文字中看得出这是一个谦卑、能够时时自省的人,跟我平时在视频上看到罗翔的感觉一样。不过就书而言,内容比较散,就是平时随笔文章的集合,更像是出版社为了趁网路红人的名气而凑出的一本书。
8 有用 冰镇乌龙茶 2024-04-20 11:54:59 海南
对话,读后感,多余了,没必要硬凑。
7 有用 涵 2023-11-20 14:24:52 四川
读的我有点难受……大杂烩的感觉
7 有用 万鳖奔腾 2024-04-20 22:33:20 浙江
最重要的不是罗老师告诉你某个答案,而是罗老师给你示范怎么思考。独立思考未必会得出跟罗老师一样的答案,但这书也就不白读了
7 有用 千树的鱼 2022-07-20 15:28:30
法治进程就如同这本书 欲言又止 顾左右而言他
5 有用 万人吾 2023-10-18 16:12:23 北京
1、不要爱人类,要爱具体的人。 2、要努力做事,然后接受事与愿违。 3、最难跨越的鸿沟是知道与做到。
10 有用 递🔧低端小工 2022-02-08 11:21:40
东拼西凑。五六部分完全可以删掉。
15 有用 一个喜桃🍑 2023-02-19 14:04:51 上海
对于法律人士来说,过于浅显了;但对于非法律人士,可以一读。
3 有用 Helixy 2022-04-01 20:54:15
最喜欢小王子🤴那篇,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具体的人,并且自己承担责任付出时间
4 有用 Kagura 2024-10-28 00:11:49 北京
对罗老师学问不质疑,但是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一般,本来期望看到的是结合社会热点,围绕“法制的细节”这个主题去做一些超越公众认知的科普,但实际收获较少,反而是被罗老师后面一些真诚的自我审视感动,但又和主题没啥关系。 中间章节的大段内容很晦涩,有专业阅读门槛,后面读书笔记和对话的章节又过于浅显偏入门,作为卡在中间的读者适应不过来,相信在我前后的读者读到不匹配的内容不适感要更重。
5 有用 饿霸地煮 2023-02-16 13:45:22 上海
罗翔划了几条底线。第一,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标准。第二,法律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法律只是最后的手段。第三,所有的正义都应该按照正当程序去追求,否则人们追求正义的初心,很有可能结出非正义恶果。第四,人类的有限性决決定了人类的司法制度只能寻找有限的正义,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圆圈。第五,抽象的关爱和具体的帮扶之间的距离可能天差地远,要爱具体的人,不要只盯着抽象的人类。第六,批评的目的不是解构而是建构。认为法律存在体系性的偏见也许才是一种真正的偏见。第七,刑法中应该使用更规范的概念“不同意”,女人如果说不就是不同意。语言或哭泣这些消极反抗,应该被视为一种合理的反抗,而非花花公子哲学“不等于是”。第八,每个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从个体的角度看也许是对的,但是放在人类的总经验中,又并不准确。要承认自己的有限。
3 有用 猹索科洛夫 2023-01-12 18:09:15 广东
因为此书对罗很幻灭,事实证明再怎么圣父的男人也是男人。怎么做到对被人口贩卖的弱智无性自主权的女性还能说出要体谅强奸犯,不然这些女性没人照顾体现了法律的人情温度的话啊……
99 有用 星小兔 2021-11-21 20:38:46
时事新闻、法律经典的解读,还是更喜欢《圆圈正义》那本。序言里的那句话,值得记录下来: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5 有用 shininglove 2022-04-18 10:33:30
做人当自省,接受有限,承认无知,认识幽暗,避免愚不可及,要爱具体的人,警惕道德智识优越感,克服偏见,摆脱伪善,误解乃常态,事与愿违亦如此,知道与做到之间,仍有鸿沟不可跨,勤勉度日,对焦超越,过有智慧的人生。
55 有用 马掰掰 2021-11-16 18:23:06
罗翔对我这两年思想上的影响还是不小的,比如为了搞懂他的观念,也会循着他的阅读轨迹,读柏拉图、孟德斯鸠、卢梭……他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也给周遭带来很多打破固有观念的力量。而生活中的他,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他爱读书,尤其小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小王子》,也读麦克尤恩、东野圭吾……(阅读量和记忆力惊人)总之,有时候觉得他就只是一个挺有趣的人,也没那么特别,成长的经历也跟多数同龄人差不多;但他之所以能发出那么强的光,肯定是跟常人有所区别吧,而这种区别可能就是他的内心有坚定的信奉。这本书能让我们更接近他,希望他的经验和思考对我们有帮助,让我们找到自己相信的东西,并朝着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