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于中国而言,碳中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70年的过渡期,而我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已积累起新一轮变革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
本书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科普读物,我们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清碳中和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影响。本书将通过六大章节回答以下问题:①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② 我们凭什么能够实现碳中和?③ 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将做出怎样的努力?④ 碳中和世界是怎样一幅画面?⑤ 面对未来世界我们该如何做?⑥ 碳中和时代下,国际能源格局将会如何演变?
曹开虎,曾任《第一财经日报》能源与环境领域资深记者,现任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能见研究院副院长,长期研究能源与环境行业。
粟 灵,曾任卫生部新闻中心研究实习员,《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现任能见研究院研究员,长期研究能源与环境行业。
科普读物
技术和机遇两章是书中的重中之重,为2060年的主要产业、领域以及能源替代的方向指明了思路。无论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博弈还是新能源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不无描绘出2060年的美好图景。期待三网融合、碳中和时代的到来!
历史的又一页:能源,交通,信息的转型。 时间或许比想象的更漫长,但临界点后的变化可能更迅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
相比《碳中和时代》这本书来讲,本书是站在更宏观的视角来介绍碳中和的,两本书内容会稍显重复。 由于第一本书已经有了系统认知,读这本书的阅读速度也就更快。 本书的优点是没有《碳中和时代》里渲染读者情绪的部分,所以会更客观。 另外,书里对能源发展的历史、工业革命的历史都有一定描述,通过历史长河的脉搏来认识世界以及碳中和,是有意思的事情。
不如碳中和时代,也可以看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6篇
> 14人在读
> 88人读过
> 77人想读
订阅关于碳中和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osward 2022-12-07 11:18:45 浙江
科普读物
1 有用 药风 2022-02-07 17:02:32
技术和机遇两章是书中的重中之重,为2060年的主要产业、领域以及能源替代的方向指明了思路。无论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博弈还是新能源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不无描绘出2060年的美好图景。期待三网融合、碳中和时代的到来!
0 有用 意方远 2024-12-08 12:08:16 浙江
历史的又一页:能源,交通,信息的转型。 时间或许比想象的更漫长,但临界点后的变化可能更迅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
0 有用 週末時光 2022-04-24 09:11:40
相比《碳中和时代》这本书来讲,本书是站在更宏观的视角来介绍碳中和的,两本书内容会稍显重复。 由于第一本书已经有了系统认知,读这本书的阅读速度也就更快。 本书的优点是没有《碳中和时代》里渲染读者情绪的部分,所以会更客观。 另外,书里对能源发展的历史、工业革命的历史都有一定描述,通过历史长河的脉搏来认识世界以及碳中和,是有意思的事情。
1 有用 artpopping42 2021-12-21 10:52:00
不如碳中和时代,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