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俗尘渺渺总茫茫 2023-05-03 23:26:57 上海

    徐lao'shi博论增补版,修订了初版的部分疏漏,增补了后面发表在期刊上的几篇论文。徐老师在硕士时研究魏晋,直到博士才转到近代史领域,在他读博时,讨论被视为国家与社会之中介的士绅,这是九十年代以来社会史领域的重要议题,读这本书,导论必读,细致梳理了2000年以前国内讨论士绅和地方精英的代表性研究。结合本书、李世众老师的博论导论、陈世荣的研究回顾,三篇可知如何研究地方精英问题,之后再延续这个思路做的只有罗士杰对温州的研究。在大陆,随着历史人类学对地方的解构,“士绅”和“地方精英”也被解构了,大家不再把它们结构化,而是想看到它们究竟在地方上是什么角色,有什么身份,如何在地方上编织自己和家族的社会网络。从这个角度上说,该研究的士绅还属于地方上的上层。徐老师另外的研究是以家族见长。

  • 0 啾啾霸 2022-02-13 12:00:16

    57-58 重赋➕政治打击,江南市隐

  • 1 姚城一霸 2021-12-15 08:53:07

    后面几篇论文极为精彩,很见功力。

  • 0 柳无益 2021-12-01 13:49:20

    三星半吧。较初版增补了几篇附录文章。

  • 0 陈庆之 2023-04-18 11:07:11 广东

    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对前人研究也有很好的消化,感觉可作为硕博论文的典范

  • 0 别的猫 2023-10-20 09:37:50 上海

    本人读过的第一本“江南”研究专著,书中对江南地区的行政结构、权力运作和文化衍变梳理得还是蛮清楚的,可以作为“江南”研究爱好者的入门书。

  • 0 无常 2023-10-13 15:55:43 重庆

    非常非常不错,隐逸的视角,论文细节也很到位,客体的转换也是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3-04-09 19:02:21 上海

    “士绅是科举时代形成的一个特殊知识群体,他们不仅拥有朝廷赋予的政治与经济特权,同时还因为文化资本的独占而具有对社会进行规范整合的文化权力。江南士绅文化权力的运作网络包括家族组织、慈善机构、乡约社学、文会书院、宗教信仰、社会舆论等,对上维护道统,对下化民成俗,是传统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机制。明清两朝之初,在专制皇权的摧抑之下,士绅的活动与影响均受到严格限制,而到了中后期,由于内外各种因素之影响,士绅之数量与力量都获得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晚清以来,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士绅不仅活跃倍增,同时其内部结构也潜移默化,至清末“新政”废除科举之后,附丽于科举制的士绅阶层开始蜕变,成分更为复杂的地方权势阶层取而代之。”

  • 0 非虛構 2023-04-28 23:32:37 北京

    江南文化土族子弟都极为珍视、竭力护持家族的势力,将其视为高贵血统的象征和标记。他们认为,自己的名士家风、文采风流是世世代代形成的,而不是哪一个皇帝加封的。因此,对于中国频繁的改朝换代和帝王陵替,他们以老庄的超然心态漠然处之,认为不过是“将一家物与一家”,无动于衷。他们关心的是家族的延续,而不是朝廷的兴衰。所以,后世有些人曾戏言,在江南文化士族子弟中,要找到三五个忠臣不易,要找到三五打孝子不难!国难当头,需要披挂上马到江淮鏖兵时,王谢的子孙不是考虑到国家的需要,而是想到家族的荣誉。如果仗打赢了,他们固然为家族增添了光彩;如果仗打输了,江山易色,乌衣子弟一样地可以吟风弄月,啸傲东山,自然会有新主来致礼诚邀,文采风流一样可以演绎下去。

  • 0 冰糖葫芦娃 2023-08-23 10:03:27 江苏

    论文又白写了,不想干了

  • 0 烟雨归舟 2023-09-10 06:19:15 江西

    在民生凋敝,传统儒家规范松弛,西方入侵,社会秩序混乱的背景,绅士或者说低级儒生这一阶层,仍以旧制度的卫道士自居,发挥其文化权力,在江南地区重建基层组织,维护儒家秩序。明清官方几度遏制江南士绅的发展,但一遇契机,这个阶层又蓬勃发展,直至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绅士的“名正言顺”的正统性旁落,“豪强劣绅”的由来似乎也可以追溯至此。 个人感觉本文的立论观点中规中矩,关于江南地区流言、流民奠定了天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心理基础这一观点觉得有新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