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图的书评 (101)

既见君子 2022-10-03 19:12:09

关于《潮汐图》的一些词语解释和个人絮语

对于非粤语地区的读者来说,该书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在这里试着提供一些词语解释给大家参考: p1 ①海皮:即海边、海岸 p4 ①乸(nǎ):母、雌 ②大孖(mā)、细孖:指双胞胎,前者指哥哥或姐姐,后者指弟弟或妹妹 ③妹钉:身材娇小纤细的小女孩 ④阿水:带贬义,用于昵...  (展开)
冷建国 2021-12-03 10:27:32

想象巨蛙,告别巨蛙:一次事先张扬的虚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年林棹说起下一部作品的主角会是一只清朝的青蛙时,我因觉得意外和可爱而笑出来。待今年真的读到《潮汐图》,才悔恨此前笑得浅薄,这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却难于评述的小说,里面有一只无与伦比的巨蛙。 这只从灵蟾千里万里化作标本的蛙,这只识人悲苦、感人凄怆的蛙,既像是珠...  (展开)
琴酒 2022-01-16 18:50:15

文学制图术

早在《流溪》之时,我便倾慕于林棹卓越的隐喻能力。那是一种写作者独特的天赋,能将世界里稀松平常的经验重新赋形,娓娓道出。在这种宛如马良的神笔下,稀松平常的经验不再普通,世界也以不曾想象的方式凝固为剔透的晶体,一切已有形状之物蜕掉僵硬的壳,将柔软的身躯曝露在洁...  (展开)
#ArtfulDodger# 2022-01-08 08:29:46

真假之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虚构之物。我不讲人物,因为我根本不是人。我有过许多名字,它们一一离我而去,足以凑成我的另一条尾巴。我会说水上话、省城话和比皮钦英文好得多的英文。一点澳门土语。对福建话、葡萄牙话、荷兰话有一定认识。识得十几个字。”林棹的小说《潮汐图》一开篇就给人设下了...  (展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11-07 16:57:50

林棹:我在写我的体验,而我恰好是女性

高中时代,林棹开始对文学着迷。偶然的机会,她开始混迹于文学论坛,静静做一个“旁观者”。 大学,她选择了中文专业,但毕业后还是选择了从事其它职业,直到2017年的某天,她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冲动,开始重新在网络上写作。 后来,因为一场大病,林棹对生命有了新的感受,意识...  (展开)
qipar 2023-02-07 23:18:22

来自非粤语区读者的标注

我一个北方人其实是很喜欢粤语文化,所以不惜花费金钱,花费时间,花费精力查询了每一处不懂的词汇,以期望可以深入了解这段粤海风情。然而,并没有get到。 书中已有的标注就不重复了。有一些不懂的(用?表示)也标注出来了,希望评论区有小伙伴可以帮忙答疑解惑。如有不尽不...  (展开)
养鸡场客卿 2024-04-29 01:54:40

编辑部垃圾箱里的博尔赫斯

这本书读了两年多,读着读着读忘了。想起自己很久之前还没有做人(按照西方人道主义标准)的时候,在编辑部里过活。收到不知名的作者email投稿,随后家属发信道歉,指出作者妄想症发作,请我们原谅。邮件丢进垃圾箱。但是回忆起来,其他的稿件都忘了,只有妄想症患者的文字。记...  (展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11-17 16:08:00

岭南如何消失于冰?

文/刘欣玥 许多人初识林棹,是因为2019年的长篇小说《流溪》。这本处女作的出版历经曲折,我们只知道初稿在十几年前已经完成。那时候林棹还不叫林棹,她的才华更早地显露于一个BBS文学论坛盛行的时代。但这不是今天要讲的故事。 在《流溪》里,林棹笔底的岭南气质已经展露无余...  (展开)
宗城 2022-05-25 07:45:01

植物、巨蛙与鬼怪:林棹的新南方书写

本文写作于2021年11月。 修改于2022年3月。 在林棹还未出名、以林津鲈这个笔名潜游于文学暗河时,她反复书写这样几件事:观鸟、植物、潮汐、鬼怪与惊梦。 “林棹”是其笔名,她的真名隐匿在云雾中,“棹”乃多音多义字,既指桨,意为划船之桨,又同“桌”。在接受《随机波动》...  (展开)
云雀在巴黎 2022-01-28 13:51:23

专访林棹丨在语言的边界出海

首发于《文艺报》 采写丨吴俊燊 等待笔谈回复时,出版社编辑告诉我,林棹正在大海上旅行。 书写林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从何开始动笔,仿佛这个作家一闯入中国文坛就成为一道诡瑰的奇观。 2020年,林棹出版自己的处女作《流溪》,带上假面的少女回忆自己仓促而又荒...  (展开)
Dzolan 2021-11-25 19:32:08

远方搭纸而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0年4月,林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流溪》,与此同时,她的第二部小说接近完稿。去年的采访里谈到新小说,林棹将其概括为关于清朝广东和一个女青蛙,她希望新小说对自己来说是足够陌生的。那么,对于读过《流溪》,已收藏南国的地域感和矿石般的语言来辨识小说家身份的这批读者...  (展开)
不知用何名🍊 2022-09-28 12:11:34

岭南风物与世界想象

青年作家林棹在首作《流溪》中用碎片化的处理方式与意识流的写作技巧,以家族叙事为框架,通过一位攻读园林专业女大学生的回忆来记录其自童年以来的青春物语与家庭兴衰。林棹灵活运用诸如通感、借喻、倒叙、元叙事等各种小说技巧,将各种意象不断叠加重影,辅以关于视觉色彩、...  (展开)
黑伞 2022-12-12 10:53:37

锐气的新人与古老的小说

《潮汐图》的几处特色是足够抓人眼球的,比如奇异,比如诡谲,比如大气,比如虚空。而这与作者要处理的那段历史和地域也有直接关系:向海的南方,细密的粤语,变幻莫测的水的意象如同一条条悠长绵延的静脉,不动声色地延伸开去。奇异性是小说得以吸引人的主要原因,而对一位致...  (展开)
像玉的石头 2021-11-28 17:40:51

当巨蛙生吞文明

在大家的想象中,与文学相关的工作一定是充满诗意的、生动的。然而,作为一个学院体制内的文学研究者,我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更多地与芜杂的文献材料、严谨的逻辑论证有关。日子久了,所谓文学的感觉甚至会遭到磨损,变得有些迟钝。因此,合上林棹新作《潮汐图》的时候,我在潮涌...  (展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11-08 17:37:39

《城市画报》:卖过花、种过树、做过游戏设计的80后女作家,用流水、巨蛙和粤语开启“新南方书写”

2022年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将于近日举办颁奖典礼。作家林棹的第二部长篇《潮汐图》入选决选名单。 《潮汐图》的主角是一只雌性巨蛙,从十九世纪的南中国漂泊到欧洲,在旅途中和陆地或海上的人发生种种关联,见众生,见悲喜。评论家杨庆祥说《潮汐图》,“二〇二一年重要的小...  (展开)
雪深蓝 2022-01-30 18:56:40

雪暴、蚝灰和帆影

林棹在长篇新作《潮汐图》中打造了一座属水的迷宫,主人公却是在叶上产卵、属树的湾地巨蛙,判词来自一柄薄薄钢刃。作者从一开始就提醒读者注意,蛙是虚拟之物,“听古勿驳古”。19世纪的风和水自广州湾流向马来亚,自枕木而生的水上人家流向钢筋水泥的帝国之心。巨蛙眼里斑驳...  (展开)
单读 2022-03-29 09:57:14

人难以理解万物,但讲粤语的蛙可以 | Editor's Pick

本周 Editor's Pick 当班编辑汪清滢,她推荐的书是林棹的小说《潮汐图》。 单读实习生汪清滢的推荐语: 这是一个发源于中国南方水域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只尚未定型的“雌性巨蛙”。故事的时空背景被安放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林棹通过对历史碎片的截取,拼凑出了一个混沌、变...  (展开)
diduanyan 2022-02-07 00:13:03

我有关友情、亲情、爱情的简单思索(不算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晚和好友聊至深夜,志业、烦恼、时事、隐忧……无所不聊,畅所欲言。我们想打破各种传统定义,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亲密关系……创造新型的关系。我们也聊到彼此最不能容忍的东西是“庸俗”,此言既出,我突然意识到一些喜好或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亲近或离开某个人,做...  (展开)
A-sing一颗横星 2023-03-27 21:46:45

用虚构巨蛙凸眼,看透消逝与重现的万物,望尽隐匿的故乡和他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借着做播客的机会,写一个长评。 《潮汐图》是一本大书,翻开它你会被文字鲸吞、被奇幻梦魇纠缠、击败,合上它你的眼眶会湿、心思变皱、情绪打折。 你会从《潮汐图》中读到清末港口和海上历史呈现;读到被视作奇珍异宝的动植物如何被大笼子囊括;读到疍家人、水手或海员、帝国...  (展开)
Esse 2022-12-31 16:34:09

南方文学的能见度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陌生化,那么《潮汐图》几乎做到了这方面的登峰造极。其文本之绚烂冷僻,语言之迤逦奇崛,语态之活色生香,全然打破了近几年对中文世界的刻板印象。其间肆无忌惮的想象力、不可思议的拟人化运用、大量动词和短句编织的旖旎篇章,让这幅南方风物图景呈现出出...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01条)

订阅潮汐图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