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前言 >>>1
致 谢 >>>1
前 言 >>>1
第一章 他自沅水支流来 >>>1
成长期的这些年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暴力的。逃学的沈从文不会忘记肉铺里的一滴血、尸首上的一根毛发,以及一根粉条、一块铁屑、一缕汉麻、一滴汗珠,甚至是铁匠的铁砧里发出的一线微光。
第二章 血色的河流 >>>11
回顾这些惨痛的经历,这位曾经的部队司书谴责人们的愚蠢。他曾经耽于尽职,曾经绝望地缄默,现在,他要以文还击。他的自传记录了无辜者被屠杀时的尖叫声,尸骨腐烂的恶臭,以及任何不人道的愚蠢行为。
第三章 屠夫、印刷工头、轻便手杖制造者 >>>27
沈从文傲慢地对持续不断的求婚置之不理,尽管他的家人都认为那是解决他生计的“更理想的方法”,但他被一个女孩迷住了,到后来才知道,与其说那是恋爱,还不如说是单相思。
第四章 政治动荡 >>>41
激进主义的学生也与教师、工人和商人联合起来,发动人民的力量,鼓励大众摆脱习俗的束缚,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无论当局看起来多么高高在上,五四运动都证明了群众的愤慨不容忽视。
第五章 北京的学徒生涯 >>>53
他的学习使他认为在任何社会重造展开之前,当代的文学必须先加以重造。他深信,由于过分迷恋和滥用权力,一个民族的感受力萎缩了。个人若承认这种由军阀、杀戮和鸦片吸食所构成的现实,就意味着接受了整个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第六章 上海:1927年 >>>63
由于持有较为明确的信念,沈从文、胡也频和丁玲多多少少与同辈人孤立了开来。为了保持商业运作,同时出于民族良心和民族意识,他们必须在共产主义者的无产阶级文学或民族主义者的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做出选择。
第七章 随风而折 >>>75
对成效甚微的社会变革,沈从文再次感到震惊。事实上,在武昌的生活条件并没有任何改观。浑浑噩噩的生活以及政府对民众的漠视,使得他开始寻找和确认自己的根。
第八章 评论一: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 >>>91
每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背后,都有其特定的风格,每一个创作中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关注点,有他特定的主题和领域,可以与他的视野和独有的天分完美地匹配。沈从文的领域或可称之为乡下人:贴地的人和水上人。
第九章 评论二:沈从文小说中的主题、意象与风格 >>>137
沈从文的文字是自发的:它是广阔的,未经雕饰的,叫人去感觉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叫人五官一起用。正是这种文字,诗的文字,他几乎在每一种文学形式中都富有天赋,并愈加娴熟地加以使用。
第十章 审查和沉默 >>>169
沈从文的身体略微恢复以后,不知是出于什么人的努力,他有些不情愿地在大学复职了。沈从文知道这一新的安排是不稳定的,因为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的课程表中已经取消了他所讲授的课程。
第十一章 结语 >>>189
对于那些批评家来说,未经雕琢的宝石这一比喻,可能意味着沈从文是一位“写实主义者”或“自然主义者”。而他们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位象征主义者,也忽略了作为作家的他所创造的乡下人形象预示着文学中现代异化人的出现。
注 释 >>>195
参考文献 >>>209
索 引 >>>217
附录一:乡下人沈从文,1984 >>>229
附录二:与自然融合的人回归自然了
——台北旅次惊闻沈从文先生辞世 >>>241
· · · · · · (
收起)
0 有用 飞鸟2018 2022-07-17 17:47:11
#读书.7月.07.047#2022年7月17日,用微信读书花了5小时2分钟看完了《沈从文评传》。作者聂华苓本就是一个小说家,小说家给小说家写评传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这书写于1971年,由于资料的限制,加上那时候信息的闭塞,所以聂在传记上基本采信的沈自己的自传,所以传这方面没什么特色。评这方面就显出小说家的独见来,首先在作品方面,就比较特别,通常评沈的作品肯定重点谈《边城》,但聂却独爱《三个男人和一... #读书.7月.07.047#2022年7月17日,用微信读书花了5小时2分钟看完了《沈从文评传》。作者聂华苓本就是一个小说家,小说家给小说家写评传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这书写于1971年,由于资料的限制,加上那时候信息的闭塞,所以聂在传记上基本采信的沈自己的自传,所以传这方面没什么特色。评这方面就显出小说家的独见来,首先在作品方面,就比较特别,通常评沈的作品肯定重点谈《边城》,但聂却独爱《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其次,提出了乡下人的意象,认为与加谬的局外人可以相提并论;最后是提出大多数评论家对沈从文散文式小说、情绪的体操、情节的自然主义倾向显得琐碎,而忽略了沈文的象征手。看后确实有新认识,新收获。译者也很不错。 (展开)
0 有用 Fenng 2022-02-11 23:28:04
赤子之心。
0 有用 玫瑰天雪地 2022-08-19 20:43:18 安徽
因聂华苓而种草已久的书,读完反而对她祛魅了。作为评传来说,评算略有意思,传部分实在不敢恭维,她对沈从文的喜爱已经溢出纸张了,作为小说家的主观性实在太强,加之写作上一跳一跳的,充满天马行空的文人式遐想,算不得客观佳作。
4 有用 bookbug 2022-12-11 22:07:01 北京
成书于五十年前,以英文写就,旨在向西方读者扼要介绍沈先生其人其文,当下读来确乎无甚新意,但在当时自有其影响力和价值。故而中文版增补的八九章从文本上评论沈先生小说中的人物、主题、意象和风格反倒是最可读的了。此外还附有聂华苓怀念沈先生的篇什,其中1980年相见时那段真好。聂坐沈旁边,为他拣了块烤鸭,沈说他只吃面条,吃很多糖。聂问原因沈先生答道:我以前爱上一个糖坊姑娘,没成,从此就爱吃糖。满堂大笑。这就... 成书于五十年前,以英文写就,旨在向西方读者扼要介绍沈先生其人其文,当下读来确乎无甚新意,但在当时自有其影响力和价值。故而中文版增补的八九章从文本上评论沈先生小说中的人物、主题、意象和风格反倒是最可读的了。此外还附有聂华苓怀念沈先生的篇什,其中1980年相见时那段真好。聂坐沈旁边,为他拣了块烤鸭,沈说他只吃面条,吃很多糖。聂问原因沈先生答道:我以前爱上一个糖坊姑娘,没成,从此就爱吃糖。满堂大笑。这就是沈从文,这才是沈从文啊! (展开)
3 有用 独孤奴 2022-01-10 22:32:39
该书系美国特怀恩出版社(聂华苓称之为传文出版社)著名的“世界作家丛书”(Twayne's World Authors Series)第237种,英语世界第一部沈从文研究、传记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