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写贫穷不要只写他的兜里空空、身无长物,要写他无所适从的自尊、无从选择的归处、无以为继的体面,写他在靴子破旧和扣子掉落时的狼狈和彷徨,写他一张丑脸陷入窘境竟还会涨红着发笑。“不幸是一种传染病。”
别林斯基连夜读完此书后对陀赞誉有加,因为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追随他的文学价值:用文学为社会治病。后来陀写出《双重人格》,别林斯基开始不喜欢陀了。殊不知陀在这处女作中就不曾追随过别林斯基,也未曾追随过果戈里,他一开始走的就是没有人走过的路——瓦尔瓦拉根本不是因为什么“荷叶边”才嫁给贝科夫的,瓦尔瓦拉是怀着绝望的心情结婚的(对杰武什金绝望、对未来绝望)。还没搬到乡下,贝科夫就露出了真面目,瓦尔瓦拉做地主婆也不会幸福。但我认为瓦尔瓦拉配得上幸福。我终于明白了康德那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配得上幸福比实际享有幸福更重要。这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是现实的要求:幸福是没有的,人生注定悲剧;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幸福。
“不幸是一种传染病。不幸的人和穷人应该彼此躲开,免得传染得更厉害。”
“做一个高尚的人吧,在患难中坚强。”小说末尾急转直下,瓦连卡突然就要嫁人,与杰武什金分别。刚读到时觉得很惊讶,再思考,觉得也许小人物的生活就是这样子。贫困的人会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一场恶劣的天气、突如其来的病症,就会把人拽入深渊;面对现实的境遇,实际没有选择婚姻与恋人的权利。然而比起生活的贫困,孤独才是带来痛苦的顽疾。无人倾诉是痛苦的。失去了可以倾注一切的瓦连卡后,杰武什金如何有面对苦难的力量。
与汉语“穷”兼指物质贫困与精神困苦类似,俄语“ бедные ” 亦兼“穷”“可怜”二义。“毁掉我的不是金钱,而是所有这些日常的惊惶不安,这些窃窃私语、微笑、笑谑。”“穷”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质问题,它往往与外在环境重压、内在精神匮乏等问题相纠缠。杰武什金唯唯诺诺、絮絮叨叨、文学品位不佳,但不乏善心、责任感、正义感。然而他总是在朴素本心与浮华虚荣间摇摆不定,一面批判“公民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会捞钱”,同情“比一块破布都不如”的穷人,一面又羡慕富人,“为了派头”喝茶,“为了维护名誉”穿大衣靴子,瞧不起“肮里肮脏的工人”,乃至主动维护“秩序”。瓦尔瓦拉亦具矛盾性:尽管对糖果、戏票等照单全收,但她对杰武什金的依恋、感激与关心又确乎真挚纯真。仅把此小说理解为一个油腻老登与绿茶婊的故事,恰是一种“穷”病。
陀的处女作,对心理描写的擅长已初见端倪。乍一看只是瓦尔瓦拉和马卡尔互诉衷肠的通信,细品可以抽丝剥茧出他们各自的社会状态。尤其是瓦尔瓦拉,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寄居在老鸨安娜家中,而除了与马卡尔的感情,她又和谁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为什么他们两个在一起会遭人非议?作为九级文官(最低为十四级),马卡尔的官位不算特别低,在遇到瓦尔瓦拉之前,他的生活也还算滋润,只是遇到她以后他的钱都用来给前者消费了。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其实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穷人,更多是“心穷”。一个没有双亲、寄人篱下的美丽姑娘,一个唯唯诺诺、缩手缩脚混迹官场、对美丽女伴有极度渴望的gwy,孤独寂寥下相互依偎。私以为瓦尔瓦拉和马卡尔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后者比前者更穷,因为他除了瓦尔瓦拉,已没有任何情感寄托之处,除非找到一个新的瓦尔瓦拉
陀爷的处女作,虽然是书信体来往的写法,但太流畅的内心戏描写,一口气读完。 "瓦伦卡说,不幸是传染病,不幸的穷人就得互相避开,免得让病传来传去。" 看完,我想起了托尔斯泰那句名言"不幸的家庭千篇一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就是原罪。
贫穷不是罪过,然而很多不幸是因贫穷而起。这虽然是老陀的处女作,已经初步显示他将来一直呈现的写作目的,“揭示人性的奥秘”。他笔下的穷人不单单是穷和善良能概括的,还包括了谨小慎微,自尊又自卑甚至有点爱虚荣,妥协,遇到绝望时也想着自甘堕落去酗酒等等。
有钱人是不喜欢穷人抱怨自己命苦的;有钱人说:“他们叫我们不得安宁,他们真讨厌!”是啊,贫穷总叫这些人讨厌,莫非穷人饥饿的呻吟害得有钱人睡不好觉?
而且何必要写这种事?写它干什么?难道读者之中有人看了这个会给我做件外套?会给我买双新靴子吗?不会的,瓦连卡。他读了还会要求你再写下去。有时候你躲起来,藏起来,随便找个地方隐藏起来,有时候都不敢露面,因为你非常害怕流言蜚语,因为他们会拿世上的任何事情来诋毁你,结果你的公私生活统统被写到书里去,印出来,让大家传阅,挖苦,纷纷议论!那时你就不能在街上露面了,因为这一切都可以证明,现在单看走路的模样就可以认出我们这种人来。换了我,我就会这么做,而像他这样写,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有什么出色的地方呢?这无非是平凡的、下贱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无聊的例子而已。您怎么会决定送这样一本书给我看,我的亲人。要知道,这是一本居心不良的书,瓦连卡;这简直是不真实的,因为不可能有这样的文官。读了这本书就得提出控诉,您的仆人。
“只要您幸福,我就会快乐。” 文学对于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真的,我的亲人儿,一个人往往会无缘无故把自己看扁,看得一钱不值,看得比木屑还不如。如果作个比较的话,我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也许就是因为我像那个向我乞讨的可怜的男孩一样,受尽了欺压和折磨。”还有,戈尔什科夫的故事太心碎了,不过官司赢了总算是挽回了对穷人来说更重要的荣誉!
贫穷不是罪过。永远保全高尚的灵魂。
老人对儿子战战兢兢的爱真是令人心疼。女主瓦连卡最爱的是那个大学生吧,跟《白夜》的故事很相似。
能理解杰武什金的很多心理和行为,是我会做的事,但是我不会有他那么豁达。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心脏老是一直怦怦跳,可能因为语气词太多了而且是大段大段的心理剖白……希望自己能记住其中一些话,何必要绝望呢: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努力善良和有能力吧
书信体小说,在一个穷人和一个不幸之人的互相诉说里推进。穷人说不幸的人和穷人应该互相躲避,以免彼此传染,病得更厉害。不幸的人一开始抗拒,最后还是选择嫁给有钱的老头,她说哪怕去处不是天堂,总好过现时身在地狱。离别之际穷人去信悲鸣,能同去就好了,被车轮卷去也好,跟着马车跑去也好,哪怕能继续通信也好…这封信再也没有回信了,小说结束了。
我不想祝愿您幸福无边——太俗气了;我也不希望您遭殃;而是向平民百姓的人生哲学学习,只是简单地重复:祝您长寿,并努力设法做到不要太烦恼。——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一些肉麻,not my type
是穷人,也是可怜的人。
不喜欢这种文风,不喜欢满页的俄国小词,不喜欢翻译腔,更不喜欢这种物质精神双贫瘠的伤感主义文学。
> 穷人
37 有用 不系之舟 2023-07-20 10:03:00 江苏
写贫穷不要只写他的兜里空空、身无长物,要写他无所适从的自尊、无从选择的归处、无以为继的体面,写他在靴子破旧和扣子掉落时的狼狈和彷徨,写他一张丑脸陷入窘境竟还会涨红着发笑。“不幸是一种传染病。”
25 有用 若昔难得 2023-11-09 19:23:40 北京
别林斯基连夜读完此书后对陀赞誉有加,因为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追随他的文学价值:用文学为社会治病。后来陀写出《双重人格》,别林斯基开始不喜欢陀了。殊不知陀在这处女作中就不曾追随过别林斯基,也未曾追随过果戈里,他一开始走的就是没有人走过的路——瓦尔瓦拉根本不是因为什么“荷叶边”才嫁给贝科夫的,瓦尔瓦拉是怀着绝望的心情结婚的(对杰武什金绝望、对未来绝望)。还没搬到乡下,贝科夫就露出了真面目,瓦尔瓦拉做地主婆也不会幸福。但我认为瓦尔瓦拉配得上幸福。我终于明白了康德那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配得上幸福比实际享有幸福更重要。这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是现实的要求:幸福是没有的,人生注定悲剧;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幸福。
54 有用 玫瑰天雪地 2022-04-05 18:36:25
“不幸是一种传染病。不幸的人和穷人应该彼此躲开,免得传染得更厉害。”
33 有用 以实玛丽 2022-04-03 22:30:27
“做一个高尚的人吧,在患难中坚强。”小说末尾急转直下,瓦连卡突然就要嫁人,与杰武什金分别。刚读到时觉得很惊讶,再思考,觉得也许小人物的生活就是这样子。贫困的人会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一场恶劣的天气、突如其来的病症,就会把人拽入深渊;面对现实的境遇,实际没有选择婚姻与恋人的权利。然而比起生活的贫困,孤独才是带来痛苦的顽疾。无人倾诉是痛苦的。失去了可以倾注一切的瓦连卡后,杰武什金如何有面对苦难的力量。
4 有用 孔默 2025-01-14 15:45:59 湖北
与汉语“穷”兼指物质贫困与精神困苦类似,俄语“ бедные ” 亦兼“穷”“可怜”二义。“毁掉我的不是金钱,而是所有这些日常的惊惶不安,这些窃窃私语、微笑、笑谑。”“穷”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质问题,它往往与外在环境重压、内在精神匮乏等问题相纠缠。杰武什金唯唯诺诺、絮絮叨叨、文学品位不佳,但不乏善心、责任感、正义感。然而他总是在朴素本心与浮华虚荣间摇摆不定,一面批判“公民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会捞钱”,同情“比一块破布都不如”的穷人,一面又羡慕富人,“为了派头”喝茶,“为了维护名誉”穿大衣靴子,瞧不起“肮里肮脏的工人”,乃至主动维护“秩序”。瓦尔瓦拉亦具矛盾性:尽管对糖果、戏票等照单全收,但她对杰武什金的依恋、感激与关心又确乎真挚纯真。仅把此小说理解为一个油腻老登与绿茶婊的故事,恰是一种“穷”病。
4 有用 飘飘de陆钓雪 2022-10-26 21:14:32 山东
陀的处女作,对心理描写的擅长已初见端倪。乍一看只是瓦尔瓦拉和马卡尔互诉衷肠的通信,细品可以抽丝剥茧出他们各自的社会状态。尤其是瓦尔瓦拉,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寄居在老鸨安娜家中,而除了与马卡尔的感情,她又和谁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为什么他们两个在一起会遭人非议?作为九级文官(最低为十四级),马卡尔的官位不算特别低,在遇到瓦尔瓦拉之前,他的生活也还算滋润,只是遇到她以后他的钱都用来给前者消费了。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其实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穷人,更多是“心穷”。一个没有双亲、寄人篱下的美丽姑娘,一个唯唯诺诺、缩手缩脚混迹官场、对美丽女伴有极度渴望的gwy,孤独寂寥下相互依偎。私以为瓦尔瓦拉和马卡尔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后者比前者更穷,因为他除了瓦尔瓦拉,已没有任何情感寄托之处,除非找到一个新的瓦尔瓦拉
1 有用 lavender 2023-10-10 23:56:40 北京
陀爷的处女作,虽然是书信体来往的写法,但太流畅的内心戏描写,一口气读完。 "瓦伦卡说,不幸是传染病,不幸的穷人就得互相避开,免得让病传来传去。" 看完,我想起了托尔斯泰那句名言"不幸的家庭千篇一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就是原罪。
2 有用 沙仑 2022-03-14 00:15:16
贫穷不是罪过,然而很多不幸是因贫穷而起。这虽然是老陀的处女作,已经初步显示他将来一直呈现的写作目的,“揭示人性的奥秘”。他笔下的穷人不单单是穷和善良能概括的,还包括了谨小慎微,自尊又自卑甚至有点爱虚荣,妥协,遇到绝望时也想着自甘堕落去酗酒等等。
1 有用 月光杯面 2022-05-28 17:53:33
有钱人是不喜欢穷人抱怨自己命苦的;有钱人说:“他们叫我们不得安宁,他们真讨厌!”是啊,贫穷总叫这些人讨厌,莫非穷人饥饿的呻吟害得有钱人睡不好觉?
7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2-10-19 15:23:59 山东
而且何必要写这种事?写它干什么?难道读者之中有人看了这个会给我做件外套?会给我买双新靴子吗?不会的,瓦连卡。他读了还会要求你再写下去。有时候你躲起来,藏起来,随便找个地方隐藏起来,有时候都不敢露面,因为你非常害怕流言蜚语,因为他们会拿世上的任何事情来诋毁你,结果你的公私生活统统被写到书里去,印出来,让大家传阅,挖苦,纷纷议论!那时你就不能在街上露面了,因为这一切都可以证明,现在单看走路的模样就可以认出我们这种人来。换了我,我就会这么做,而像他这样写,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有什么出色的地方呢?这无非是平凡的、下贱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无聊的例子而已。您怎么会决定送这样一本书给我看,我的亲人。要知道,这是一本居心不良的书,瓦连卡;这简直是不真实的,因为不可能有这样的文官。读了这本书就得提出控诉,您的仆人。
1 有用 哭之笑之 2023-04-08 01:57:43 浙江
“只要您幸福,我就会快乐。” 文学对于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1 有用 无可奈何之时 2023-08-12 11:14:14 日本
“真的,我的亲人儿,一个人往往会无缘无故把自己看扁,看得一钱不值,看得比木屑还不如。如果作个比较的话,我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也许就是因为我像那个向我乞讨的可怜的男孩一样,受尽了欺压和折磨。”还有,戈尔什科夫的故事太心碎了,不过官司赢了总算是挽回了对穷人来说更重要的荣誉!
1 有用 一只兔砸 2025-01-12 10:53:30 北京
贫穷不是罪过。永远保全高尚的灵魂。
1 有用 轻吟浅唱 2022-02-20 15:12:22
老人对儿子战战兢兢的爱真是令人心疼。女主瓦连卡最爱的是那个大学生吧,跟《白夜》的故事很相似。
1 有用 莎格 2023-12-22 15:59:52 四川
能理解杰武什金的很多心理和行为,是我会做的事,但是我不会有他那么豁达。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心脏老是一直怦怦跳,可能因为语气词太多了而且是大段大段的心理剖白……希望自己能记住其中一些话,何必要绝望呢: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努力善良和有能力吧
2 有用 否枝裕和 2022-11-16 09:26:25 四川
书信体小说,在一个穷人和一个不幸之人的互相诉说里推进。穷人说不幸的人和穷人应该互相躲避,以免彼此传染,病得更厉害。不幸的人一开始抗拒,最后还是选择嫁给有钱的老头,她说哪怕去处不是天堂,总好过现时身在地狱。离别之际穷人去信悲鸣,能同去就好了,被车轮卷去也好,跟着马车跑去也好,哪怕能继续通信也好…这封信再也没有回信了,小说结束了。
6 有用 梦游的西瓜 2022-03-31 22:05:53
我不想祝愿您幸福无边——太俗气了;我也不希望您遭殃;而是向平民百姓的人生哲学学习,只是简单地重复:祝您长寿,并努力设法做到不要太烦恼。——陀思妥耶夫斯基
8 有用 yanjun 2022-04-05 20:00:33
有一些肉麻,not my type
1 有用 淘兔兔 2022-02-26 18:48:06
是穷人,也是可怜的人。
2 有用 catamy 2022-03-19 23:57:21
不喜欢这种文风,不喜欢满页的俄国小词,不喜欢翻译腔,更不喜欢这种物质精神双贫瘠的伤感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