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8.6太高了。简单说就是士大夫自己想掌权,但明初皇帝说了算,无奈之下对宦官教化也不上心,中期皇帝不想管事了,又想和宦官较量一下结果也不行,中晚期认命了,我争不过,我教化你。教化这个词本身就透露出自身的优越和对宦官的歧视。你来教化我,我用板子打你,大家各取所需。
所谓「教化」,其实是明代中官「士人化」的一部分。这一「士人化」的过程包含内廷官制(如中官教养与升迁的关系)、文化影响(中官的丁忧制度)、自我认同(如中官自许清流乃至自认「士林」)、与地方士民的互动(大量的生祠与德政碑)等诸多环节,很值得玩味,惜乎因为其类不太有话语权,常常处在历史的阴影之中。
作者在充足的史料支持下,打破“宦官必是阴鸷狠辣之人”的刻板印象,揭下“宦官必定乱政”的不良标签,着力阐释明代中晚期士人从“攻宦”到“化宦”的过程及“化宦”行动的主要目的与方式。士人编著包含义理道德、历史借鉴、循吏文化的书籍,经由内书堂的平台,努力教化感召宦官,以实现“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这些行为贯彻“万物一体之仁”的精神理念,也加强了士人与宦官在政治文化趋于一体的走向。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构造士人与宦官之间和谐共生的场景,并没有一味谴责宦官的黑暗一面,间接反击了一些不正确的相关认知,是一部偏重学术但并不难读的优秀作品。
明代士人对待宦官的另一种态度,史料搜罗考证很用心绵密,美中不足的是义理讨论不深
匆匆读过,观点不新,考据有功。
史料翔实,文笔扎实。值得一读。第144页倒数第1行“中1晚明”应为“中晚明”。
苦功夫是真的有下到
视角好,完成度也高,惜乎唐史做不了。
质量随章节而下降。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配合着胡丹那本明代宦官看的,由于明代宦官广泛参与到中外朝政治制度运作中,已难以简单的攻击驱除,所以士人不得不对宦官进行“教化”,以期能实现“政治理想”。
比较传统的政治史/思想史研究,主要思路可看【政治与思想之间:明代宦官史研究的多维向度 2022-03-29-哔哩哔哩】 https://b23.tv/GvectbD
看到结论发现作者想打破的是对立/勾结的二元士宦印象,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良性互动,不过这本书的主体是讨论士人的看法和士人的教化努力,《中鉴录》那章关于刊刻倒是有看到宦官的回应,最后讨论立德政形象的部分也能见到刘璟这样有趣的案例。从逐宦到教化的线索拉得很有意思,总体能成立,不过感觉认同“教化”的群体似乎也并不是全部的士人,一如既往批判、希望把宦官从政治体系里踢出的士人也不是没有,所以没有给线索里的后者加上限定,有点可惜。另外全书感觉有点啰嗦,简介里一句话就能概括的线索实际分五章才完全铺开,可能是材料本身数量多且繁杂、能够展开多个话题同时讨论的缘故吧。
不是评论,只是感受。角度和功力毋庸置疑,不过整体结论似乎比较单一,表述有些重复,集中于士人化宦,有点好奇宦官的接受程度和宦官如何辅养君德。
“随着君臣悬隔和宦官占据政治结构和权力运作的关键位置,明代中后期士人认识到宦官的显著政治角色,将影响皇帝的希望寄托在教化最能接近皇帝的宦官身上。作者从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教习机制、宦官教化用书编纂、镇守中官德政塑造等方面,论析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的具体行动与政治意义。由本书研究可见,明代中后期士人“得君行道”的理想并未衰退,经世之学并不因君权高涨与心学流行而无所表现;士人与宦官在政治文化中存在着遮而不显、隐而不彰的良性互动并日趋同一化。这将为明代经世思想史和宫廷政治史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大概因为“选阉人就像选猫儿选狗儿”,所以才用到“教化”一词吧,想看中鉴录和貂珰史鉴。
1.中晚明儒者逐渐意识到宦官在政治体制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和角色,改变对宦官的偏见,重新省思宦官,认为宦官具有常人一样的道德可塑性,进而朝着教化宦官的方向努力并见诸行动。 2.明代皇权专制和难以接近导致的神秘性,倒逼务实的儒臣纷纷借助化宦影响君主。 3.地方官绅步调一致地褒扬镇守中官德政,是明中期以循吏文化塑造镇守中官模范的延续,利用彰善抑恶的教化手段,达到感召规劝镇守中官美政的效果。
结合明代政治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新作,观点新颖,视野独特。
> 有教无类
2 有用 栗子有毒 2023-02-23 18:16:20 浙江
8.6太高了。简单说就是士大夫自己想掌权,但明初皇帝说了算,无奈之下对宦官教化也不上心,中期皇帝不想管事了,又想和宦官较量一下结果也不行,中晚期认命了,我争不过,我教化你。教化这个词本身就透露出自身的优越和对宦官的歧视。你来教化我,我用板子打你,大家各取所需。
4 有用 朱颐钊 2022-03-18 11:33:27
所谓「教化」,其实是明代中官「士人化」的一部分。这一「士人化」的过程包含内廷官制(如中官教养与升迁的关系)、文化影响(中官的丁忧制度)、自我认同(如中官自许清流乃至自认「士林」)、与地方士民的互动(大量的生祠与德政碑)等诸多环节,很值得玩味,惜乎因为其类不太有话语权,常常处在历史的阴影之中。
4 有用 校书郎公子熙 2022-03-01 21:26:00
作者在充足的史料支持下,打破“宦官必是阴鸷狠辣之人”的刻板印象,揭下“宦官必定乱政”的不良标签,着力阐释明代中晚期士人从“攻宦”到“化宦”的过程及“化宦”行动的主要目的与方式。士人编著包含义理道德、历史借鉴、循吏文化的书籍,经由内书堂的平台,努力教化感召宦官,以实现“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这些行为贯彻“万物一体之仁”的精神理念,也加强了士人与宦官在政治文化趋于一体的走向。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构造士人与宦官之间和谐共生的场景,并没有一味谴责宦官的黑暗一面,间接反击了一些不正确的相关认知,是一部偏重学术但并不难读的优秀作品。
0 有用 蓮花去國一千年 2022-05-27 06:53:40
明代士人对待宦官的另一种态度,史料搜罗考证很用心绵密,美中不足的是义理讨论不深
0 有用 孟诸 2024-03-12 21:54:14 浙江
匆匆读过,观点不新,考据有功。
0 有用 宁壹阁居士 2024-02-28 11:26:22 湖南
史料翔实,文笔扎实。值得一读。第144页倒数第1行“中1晚明”应为“中晚明”。
0 有用 momo 2022-08-24 21:06:47 内蒙古
苦功夫是真的有下到
0 有用 鑑外觀 2022-06-19 17:08:10
视角好,完成度也高,惜乎唐史做不了。
0 有用 Zmail 2022-07-29 21:07:17
质量随章节而下降。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0 有用 Perserkatze 2023-05-29 13:08:29 北京
配合着胡丹那本明代宦官看的,由于明代宦官广泛参与到中外朝政治制度运作中,已难以简单的攻击驱除,所以士人不得不对宦官进行“教化”,以期能实现“政治理想”。
0 有用 失林獐 2023-01-19 11:28:00 陕西
比较传统的政治史/思想史研究,主要思路可看【政治与思想之间:明代宦官史研究的多维向度 2022-03-29-哔哩哔哩】 https://b23.tv/GvectbD
1 有用 Neko 2023-01-25 23:09:01 江苏
看到结论发现作者想打破的是对立/勾结的二元士宦印象,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良性互动,不过这本书的主体是讨论士人的看法和士人的教化努力,《中鉴录》那章关于刊刻倒是有看到宦官的回应,最后讨论立德政形象的部分也能见到刘璟这样有趣的案例。从逐宦到教化的线索拉得很有意思,总体能成立,不过感觉认同“教化”的群体似乎也并不是全部的士人,一如既往批判、希望把宦官从政治体系里踢出的士人也不是没有,所以没有给线索里的后者加上限定,有点可惜。另外全书感觉有点啰嗦,简介里一句话就能概括的线索实际分五章才完全铺开,可能是材料本身数量多且繁杂、能够展开多个话题同时讨论的缘故吧。
0 有用 深情的码字机 2023-02-06 15:36:28 江苏
不是评论,只是感受。角度和功力毋庸置疑,不过整体结论似乎比较单一,表述有些重复,集中于士人化宦,有点好奇宦官的接受程度和宦官如何辅养君德。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3-04-09 19:29:24 上海
“随着君臣悬隔和宦官占据政治结构和权力运作的关键位置,明代中后期士人认识到宦官的显著政治角色,将影响皇帝的希望寄托在教化最能接近皇帝的宦官身上。作者从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教习机制、宦官教化用书编纂、镇守中官德政塑造等方面,论析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的具体行动与政治意义。由本书研究可见,明代中后期士人“得君行道”的理想并未衰退,经世之学并不因君权高涨与心学流行而无所表现;士人与宦官在政治文化中存在着遮而不显、隐而不彰的良性互动并日趋同一化。这将为明代经世思想史和宫廷政治史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0 有用 烽烟滚滚照彩虹 2025-02-19 11:20:42 北京
大概因为“选阉人就像选猫儿选狗儿”,所以才用到“教化”一词吧,想看中鉴录和貂珰史鉴。
0 有用 Lee 2024-12-04 20:21:18 浙江
1.中晚明儒者逐渐意识到宦官在政治体制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和角色,改变对宦官的偏见,重新省思宦官,认为宦官具有常人一样的道德可塑性,进而朝着教化宦官的方向努力并见诸行动。 2.明代皇权专制和难以接近导致的神秘性,倒逼务实的儒臣纷纷借助化宦影响君主。 3.地方官绅步调一致地褒扬镇守中官德政,是明中期以循吏文化塑造镇守中官模范的延续,利用彰善抑恶的教化手段,达到感召规劝镇守中官美政的效果。
2 有用 仁者不仁 2022-02-07 11:13:50
结合明代政治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新作,观点新颖,视野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