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巨变时代的现状、挑战与未来
原作名: The Job: Work and Its Future in a Time of Radical Change
译者: 秦晨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332
定价: 9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69942514
内容简介 · · · · · ·
工作,它不顶用了。这是后工业化富足时代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背景。
◎曾经,“劳动光荣”“勤劳致富”,
◎如今,它却只是让你我成了“打工人”。“工作”被恶意混淆为“职业”,“劳动者”被等同于“劳力”。
◎虚假的全球化、技术的非道德使用、变形扭曲的教育制度、资本主义的本性,四者 拧成的绳索已经悄然套在了每个普通人的脖颈上。
是时候行动起来改变这一切了。
★编辑推荐
◎从历史记录、书本理论、统计数据,到对一线工作者的大量访谈,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提炼理论,用全面的视角审视“工作”难题。
◎运用非凡的叙事技巧,在理论观点和个人故事间无缝切换,让每个关心“工作”的人都可以轻松阅读本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劳动收入差距是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工作”问题的分析,直指其背后的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
◎不止于分析现状、提出问题,也不存在说教,给出自己答案的同时,作者抱...
工作,它不顶用了。这是后工业化富足时代的充满讽刺意味的背景。
◎曾经,“劳动光荣”“勤劳致富”,
◎如今,它却只是让你我成了“打工人”。“工作”被恶意混淆为“职业”,“劳动者”被等同于“劳力”。
◎虚假的全球化、技术的非道德使用、变形扭曲的教育制度、资本主义的本性,四者 拧成的绳索已经悄然套在了每个普通人的脖颈上。
是时候行动起来改变这一切了。
★编辑推荐
◎从历史记录、书本理论、统计数据,到对一线工作者的大量访谈,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提炼理论,用全面的视角审视“工作”难题。
◎运用非凡的叙事技巧,在理论观点和个人故事间无缝切换,让每个关心“工作”的人都可以轻松阅读本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劳动收入差距是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工作”问题的分析,直指其背后的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
◎不止于分析现状、提出问题,也不存在说教,给出自己答案的同时,作者抱着开放的态度真诚邀请读者一同思考时代难题。
★内容简介
工作就像天气,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出了问题,但没人真的会对此做些什么。或许它还不如后者—毕竟近年来,气候问题已是政府之间国际会议上的焦点。
与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经受了雇佣关系性质的变化,从管理层和劳工之间曾经的伙伴关系,转向一个“美丽新世界”。在这里,以前的共同目标被强加给员工,并被包装成“机会”,而对其中的安全感下行、失去健康 / 养老保险、随时失业等风险,人们则闭口不谈。我们接受了这些,并通常视它们为积极的变化,直到一切崩溃。
在本书中,作者埃伦•拉佩尔•谢尔从历史、社会、经济、心理、教育等多个角度揭示现代“工作”困境的形成。她令人信服地表明,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和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力量,正在日益削弱许多人寻找展现个人价值的工作的能力;她同时认为,对制度创新的集体想象力和能力,最终将证明人们能够应对挑战,为工作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名人推荐
埃伦•拉佩尔•谢尔运用她非凡的叙事技巧和远见探索了工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她令人信服地表明,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和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力量,正日益削弱许多工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能力。读完这本书,你再也不会以庸常的方式考虑工作了。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贸易与投资学教授
罗伯特•劳伦斯
这本书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工作性质的转变。埃伦•拉佩尔•谢尔在个人故事和学术观点之间无缝切换,以此表明,在面对数字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对工作的影响时,我们是多么地毫无准备。但这远非悲观的说法。在她的论述中,集体创新与制度革新最终将证明我们可以成功应对挑战。
——哈佛肯尼迪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福特基金会讲席教授
国际经济协会当选主席
丹尼•罗德里克博士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埃伦•拉佩尔•谢尔(Ellen Ruppel Shell),美国《大西洋月刊》资深编辑与撰稿人,波士顿大学科学新闻研究生项目的共同指导人。
她曾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史密森学会》《斯莱特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科学美国人》和《科学》杂志撰稿。
★译者简介
秦晨,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译有《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海啊,大海》(译林出版社)等。
目录 · · · · · ·
序 幕 坚不可摧
第一卷 美国的工作乱局
第一章 少吃苦头
第二章 爬出棺材
第三章 机器人该交税吗?
第四章 让他们去吃 APP 吧
第二卷 抉 择
第五章 激情悖论
第六章 心灵的习性
第三卷 学做工
第七章 儿童的功课
第八章 注意(技术)鸿沟
第九章 凝望千哩之外
第十章 当鬼怪抓住你
第四卷 重新思考
第十一章 芬兰之路
第十二章 取消人力出租
第十三章 朋克创客
第十四章 能工巧匠
致 谢
索 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工作"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工作"的人也喜欢 · · · · · ·
工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我在想看不看此书,如果看了,很可能导致心理崩盘... | 来自淡写清欢 | 2 回应 | 2022-11-24 18:08: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Currency (201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工作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malingcat 2022-07-19 09:39:13
一部面向公众的厚书,作者更似新闻记者,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数字,结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可信地描述了本世纪金融危机以来工作性质和工作结构的巨大转变: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贫穷人家的孩子即便奋力拼搏依然在收入下层、原来的教育制度已经失效、数字技术越发达劳动岗位越少、工人总体性的失业和收入下降、流动工作所带来的普遍心理危机……看来不仅我们、西方世界也都没有准备好。作者视野开阔,福耀玻璃在美国都成... 一部面向公众的厚书,作者更似新闻记者,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数字,结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可信地描述了本世纪金融危机以来工作性质和工作结构的巨大转变: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贫穷人家的孩子即便奋力拼搏依然在收入下层、原来的教育制度已经失效、数字技术越发达劳动岗位越少、工人总体性的失业和收入下降、流动工作所带来的普遍心理危机……看来不仅我们、西方世界也都没有准备好。作者视野开阔,福耀玻璃在美国都成为一个小案例。不过,如大量新闻界人士的作品,疾病症状描述到位,开药方就有些潦草了:全民创客等想法天真,认为人类已经可以从“劳碌求生”提升到“富足闲暇”时代太天真。总之,里面的数字和案例还是颇有价值的,有焦虑的打工人和有关怀的社会学学者,不妨一读。 (展开)
2 有用 苏鸢 2022-02-21 23:14:53
北上广深已经在走美国的老路,中间可能也就差了5年左右吧,美国有的问题在中国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每一年都是历史上最难的一年。
3 有用 danyboy 2022-09-03 23:50:25 北京
如果不那么厚的话可以打四星,上班的间隙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对待现代社会的职场工作,大可不必劳神分析,每天记着骂一句FUCK就可以,职场性工作就是我们出卖肉体和精力来换取养家糊口的东西。而且我觉得这只是开始,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后这种职场工作可能也渐渐消亡。当然,倒车是不可能的,那个啥也不可能,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9 有用 后浪 2021-12-30 13:39:53
工作就像天气,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出了问题,但没人真的会对此做些什么。打开书籍,第一页写着“献给刚开始工作的艾弗里”,或许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艾弗里。
3 有用 Z 2022-04-05 02:47:09
作者非常非常非常啰嗦,感觉这本书可以压缩至少一半的篇幅。书的结论难说有多大创见,但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论述细节。即便如此,它也本不必要如此啰嗦。
0 有用 Uranus 2024-12-18 09:58:07 四川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不断推进,下一步我们的工作向什么方向发展?感觉我们单位工作中的不愉快都是小问题…
0 有用 兔小魔仙 2024-12-13 15:14:22 广东
解决方案给得太实现不了了,所以评分低一些。 最记忆犹新的一个点是:在为本书写作而做研究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意外的发现,但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违反直觉:相对而言,寒门之子获得的大学文凭价值不是更高,而是更低,不管他读的是哪一类大学。这个震惊到我了,我们的很多努力,越努力越不幸。
0 有用 数数字的猫 2024-12-12 22:30:34 北京
越读越烦
0 有用 斗兽往事 2024-11-19 10:48:40 河南
上海张江高科的公交站上,密密麻麻的是挤爆了站台的年轻人,焦急地等下一辆公交车驶入。 那车远看满满当当、晃晃悠悠也不要紧,只需司机师傅一个熟练的刹车,又会腾出些空地,稳稳地矗立在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里。 车门将开,人头使出吃奶的劲儿在蜂拥在攒动,但也只有恰巧在车门口儿的“幸运儿”才能在无数羡慕嫉妒的眼神下隐入车身。除了努力哎,更靠运气。 工作,就像这辆公交车。 五湖四海而来的年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 上海张江高科的公交站上,密密麻麻的是挤爆了站台的年轻人,焦急地等下一辆公交车驶入。 那车远看满满当当、晃晃悠悠也不要紧,只需司机师傅一个熟练的刹车,又会腾出些空地,稳稳地矗立在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里。 车门将开,人头使出吃奶的劲儿在蜂拥在攒动,但也只有恰巧在车门口儿的“幸运儿”才能在无数羡慕嫉妒的眼神下隐入车身。除了努力哎,更靠运气。 工作,就像这辆公交车。 五湖四海而来的年轻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挤上去再说。 梦想这车能长久地、远远地载着他们驶离原生贫瘠的土地。 可公交车,也只是日复一日地在重复的路线上循环…… ------------------------------------- 工作的问题,需要有这样的书,需要有这样的反思,即便没有答案。 (展开)
0 有用 秦南秦 2024-08-18 07:46:51 浙江
工作的最高意义在于,它应是人类的仆人,而非主人。 互联网掏空了中间部分,提升了高低两极。 时代咒语“告别平庸”当中暗含着某种威胁:中间层不复存在--你不在顶层,就在底层,或即将堕入底层。 有点松散啰嗦,3星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