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籥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陆钓雪de飘飘 2022-03-07 14:22:33

    读书先责效,是学者大病。骏快者,读一书未透,早己自立说,自谓读书见效,其实是无所得。笃厚者,未肯遽立说,却谓读书不见效,反增愁忧,此是心不宽。主要还在懂得先虚心,第一不要抢立说,第二不要问效验。只就书看书,只办此一条心,故谓之心精。心精了,书自熟。所谓“看来看去,自然晓得”也。此方法好像笨,正如呆人相似。然看书法门,却只此一法,只此一门,别无其他法门。所谓“大巧若拙”,最呆最笨的,却是最聪明最易见效的。有志读书,千万莫忽略了此义。今人读书,只顾要自己发意见。朱子教人读书,只重在教人长趣味。此是莫大分歧点。然非先求心静,则不易在书中得趣味。未得真趣味,自然也不会有“不忍舍”之一境。此等皆当循序潜玩,莫轻作一番言语看过了。朱子以最钝滞法教人,实乃最快捷、最聪明之法。朱子本人即是融释浃洽,无不洞贯

  • 1 赫喧 2023-10-29 21:22:15 贵州

    錢穆是真大師,朱子也是真聖人!朱子讀書法,教我們怎麼去讀書。原來衹是虛心,衹是用最笨的方法,反復看反復讀,最艱深的道理就在最平易處。虛心就是不帶偏見去讀的意思,帶偏見去讀,讀來讀去,還是自己的意見,實無所得。不帶偏見去讀,讀一本有一本的所得,讀一句有一句的趣味。這就是讀書的不二法門。故朱子真聖人也!

  • 1 Chester WU 2022-03-31 21:52:20

    做学问的指导

  • 2 村口王师傅 2023-05-08 17:26:36 北京

    钱穆真是可以随手拿来读,前两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文字精要,只是今人鲜有寻此路径者,如潮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哪里还有人虚心静气呢?后面所说学术弊端当下亦复如是,尚未进门就要出门,还未了解就要出成果,这固然可归咎于制度但人心若不想,制度也奈何不了,再有历史地理也颇有意趣。钱穆还是可爱的,他说新文化运动在喊出德先生赛先生后全然不在二位先生上用力,胡适回国后的唯一意趣仅在批评当时国内学术界,真让人忍俊不禁。

  • 0 頨譞 2023-11-20 17:43:53 北京

    进入学问步骤有四:第一步应是专门之学。专读一书,专治一人、一家、一派,此均可谓之是专门之学。如读完一部《皇清经解》之后,方懂得清代考据之学,此亦是一专门。由此进而上通宋学,在其治宋学时,则仍是一专门。第二步是博通。从此专门入,又转入别一专门,只此便是博通。如专治了杜再转治李,专治了韩再转治柳,亦即是博通。更进而专治了诗文,又转治经或史,又兼治诸子,亦即是博通。可见博通仍自专门之学来,并非离开了专门,别有所谓博通。第三步则仍为专门。如昌黎专读三代、两汉,是必经、史、子皆读了。进到此一阶段时,他却专做文章,此乃其专门之学。又如孔门四科,各有专长。到此学已成“体”,但其境界则仍未能“化”。第四步始是成家而化。既专门,又博通。循此渐进,可入化境,将其所学皆在他一家中化了。

  • 0 愚公 2023-10-13 15:15:08 贵州

    钱穆,江苏无锡人,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学、江南大学,创办新亚书院,任教中国文化书院。本书是五十年代钱穆有感于香港青年学术水平不够,专门撰写的一部指导学术研究的小册子,并在写给余英时的书信中专门举《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学籥》作为自身学术方法的夫子自道。三十年前读过这封书信,其中谆谆之意,曾经令自己很欣羡。十多年前,终于看到了全集本,专门复印了一本,反复诵读。工作后,这本书终于在大陆出版,这离自己知道这本书已经十年过去了,现在又十年过去了,重新读这本书仍旧会感受到钱穆是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撰写的文字,虽然序言中讲自己不愿多言方法,但是写出来后却是非常自信的,并在《我如何研究中国古史地名》中专门拈出《朱子读书法》与《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两文作为全书的重点,其实《学术与心术》亦为佳文。

  • 1 庄表伟 2023-01-23 12:02:06 上海

    虽然对于民国学术的评价有些过于苛刻,但是依然值得五星推荐。

  • 0 rica7350 2023-01-16 21:26:14 贵州

    (虽然是跳着看的)

  • 0 楚山 2024-04-18 21:01:43 北京

    重读用这版。

  • 0 如常 2024-01-31 09:31:24 江苏

    钱老的绣花针都在这儿了

  • 0 南风知我意 2022-05-03 15:47:57

    学籥-求学之钥匙,每当懊恼自己读书读完即忘,羡嫉他人技艺精湛,大论长篇时,就看看这篇学籥,心能安静不少。我确是愚人,更应该心虚,只读书,断妄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