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站史》的原文摘录

  • 说到底,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共同认识,那就是城市的建立(进一步说是国家的建立)依靠的其实是每一位公民的双手。所以在每个人参与其中这样的社会共同认知之上建立起“公共”观念,是特别困难的一个步骤。毕竟,将公共性看做“上头”安排好的,或是“上头”赐予的,并止步于这种理解与认识的人不在少数。 (查看原文)
    不知用何名🍊 4赞 2022-06-08 15:24:45
    —— 引自章节:五 移动的据点和公共的空间 ——战后的车站
  • 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于1830年9月15日开通,是世界上最早由蒸汽机车牵引整列车厢的铁路。1825年,斯托克顿( Stockton)与达林顿( Darlington)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起初蒸汽机车是只牵引货物车厢的,所以就整列车厢都由蒸汽机车牵引这一点来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的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查看原文)
    lily227 1赞 2022-01-30 21:00:13
    —— 引自章节:序 “文明开化”双眸中的车站
  • 车站,并不是仅仅用它作为大型终点站的壮丽外观来代表近代文明。无论规模大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获得了出行权利的人们集聚于这一场所,其人格的平等受到保障。 (查看原文)
    lily227 1赞 2022-01-30 23:05:01
    —— 引自章节:序 “文明开化”双眸中的车站
  • 跳出欧美的尽头式站台思考模式选用通过式站台,以及确定大阪站的位置,这些都是日本铁路在自主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查看原文)
    lily227 1赞 2022-02-09 13:54:40
    —— 引自章节:决定终点站的位置
  • 多个站台、林立高耸的铁柱、笼罩整个站台的玻璃屋顶,这些不只是铁路发展的象征,也是当时进入工业革命,人们建立起工业社会的象征。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1-30 21:03:16
    —— 引自章节:序 “文明开化”双眸中的车站
  • 他们见到的车站,尤其是大城市的终点站,其规模之大,发车之多,集散人流之纷至沓来,无论哪一点都可以被看作近代史文明的象征。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1-30 21:40:36
    —— 引自章节:序 “文明开化”双眸中的车站
  •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知,当时作为公共设施的铁路车站及列车,已然成为人们可以互相确认各自权利的场所。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1-30 21:55:51
    —— 引自章节:序 “文明开化”双眸中的车站
  • 以这样的视角来看,车站作为出行所需的公共空间,成为人们相遇、分别,有时相互亲近,有时相互对立的场所。在那里,人们不会因为人格、财富、身份或性别而遭遇歧视。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1-30 23:03:12
    —— 引自章节:序 “文明开化”双眸中的车站
  • 总之,“驿”一词就这样在19世纪90年代之初开始应用于需要表示停车场固有名称的场合,并且固定为停车场业务总负责人的职位名称。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1-31 16:07:07
    —— 引自章节:一 从“驿”到“站”
  • 同一条线路的建设招来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或规避或欢迎,这一点实在是很有趣。这是由于对铁路运输功能的认识与应对的方式方法有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成为决定车站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09 14:25:15
    —— 引自章节:车站的位置与乘客
  • 当然,建设方的经济条件及政治立场也会影响车站的选址,甚至可以说,这些条件才是决定车站位置最基本的因素。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09 14:26:32
    —— 引自章节:车站的位置与乘客
  • 这样的趋势反映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的立场。当时日本的目标是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此并列的是国家层面上的一种上升志向,而个人出人头地的志向也与此同属一脉。自家的街区、村落可以通过铁路与中央相连,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车站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与象征。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09 17:04:27
    —— 引自章节:车站的位置与乘客
  • 但是,随着首都东京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城区扩大,生产与消费两方面蓬勃发展,对交通、物流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中枢车站的作用愈发重要,自不待言。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13 16:25:28
    —— 引自章节:货运车站与铁水联运车站
  •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运输产业开始要求陆上运输能力与船只运输能力相匹配。可以说就是从满足这样的要求开始,铁路进入实用化。回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尤其是考虑到连接殖民地与本的船舶,我们可以想见在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方面,铁路作为运输手段是如何被期待具备与船舶相应的运输能力的。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13 16:30:00
    —— 引自章节:货运车站与铁水联运车站
  • 那一天发生的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大事件,但即使是这样的日子,列车依旧在运行。熊延铁道也好,米坂线也罢,列车还是会载着形形色色的人奔驰。不管是那些对战败半信半疑的人,还是那些只是觉得早晚会来的事情终于到来的人,又或者是那些对即便发生这样的事,日本的土地也没有变化,列车依旧在大地上奔驰表示感动的人。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14 22:48:34
    —— 引自章节:战败与车站
  • 如上所述,在日本很难形成公共广场的概念。这是因为长年以来在统治权力的镇压式政策之下,城市故意没有为人们准备可以自由集会、交谈的场所。说到底,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共同认识,那就是城市的建立(进一步说是国家的建立)依靠的其实是每一位公民的双手。所以在每个人参与其中这样的社会共同认知之上建立起“公共”观念,是特别困难的一个步骤。毕竟,将公共性看作“上头”安排好的,或是“上头”赐予的,并止步于这种理解与认识的人不在少数。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20 12:43:30
    —— 引自章节:车站的未来
  • 不特定多数使用者群体的形成,让聚集到车站来的人们拥有把车站当作移动时的据点这一共同目的,且通过实现车站使用权的平等来使人们享有平等的移动权利。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20 12:48:28
    —— 引自章节:车站的未来
  • 铁路车站上各种各样的气息随着来往的人们在这里集散。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21 12:23:31
    —— 引自章节:后 记
  • 在使用上野车站的旅客心中,这里应该是一处平等无歧视的公共空间,而在公共空间之中,车站应该是可以更加忠实地反映人们的生活与喜怒哀乐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车站形成的公民社会,其公共性让组成它的所有成员不仅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认可他人的权利。车站不仅是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巨大空间,同时也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共性得以确立的空间。如此看来,与工业革命、公民社会一起,车站应该被定位为从这两个方面面对近代化的一项指标。 (查看原文)
    lily227 2022-02-21 12:25:05
    —— 引自章节:后 记
  • 诚文堂新光社的小川菊松为了买芋头出门,在房总西线(今内房线)的岩井站听到了天皇的讲话。他意识到“今后讲英语是必备技能”,于是回东京一气呵成制作了一本B7大小共 32页的英语对话小册子。这本《日美对话手册》一个月内狂销 400万册。对于前一天还拿着猎枪准备应对美军登陆的他来说,真是180度的大转变。 (查看原文)
    清雾幽幽 2023-10-23 23:47:48
    —— 引自章节:战败与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