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是承载工业文化、传承工业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如何让工业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工业遗产丛书”为国内套反映十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资源再利用的成果的系列丛书,丛书作者均为国内重点高校工业遗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本套丛书以省和直辖市为单位,每卷独立成书编辑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回顾工业建设的历史,介绍里程碑式的工业企业,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总结各地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汇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湖北卷》为“中国工业遗产丛书”其中的一卷,回顾了湖北工业建设历史,分析了湖北工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湖北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线索及特征,并筛选出涵盖14个工业门类的90个工业遗产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湖北工业遗产研究的珍贵成果,既包括工业建(构)筑物等物质的部分,也包括重要的人物、事件、精神等史实资料,全面反映湖北工业遗产价值的内涵。后还梳理了湖北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保护与再利用案例分析,为湖北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陆续出版“中国工业遗产丛书”辑10卷,相信该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工业遗产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史料,也对各地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 有用 殷顽民 2024-07-06 22:11:46 湖北
工业遗产保护的老大难问题是经济效益,除融入居住区和建设专门博物馆,其他商业开发模式往往难以为继,位于武汉市中心的尚如此,由偏僻三线厂矿改造的大型文化园运营前景更加黯淡。借此重思所谓三线建设带动内陆落后地区发展的论断,其实大量三线企业生产持续时间不超过20年,1980年代起已陆续回迁,乃至就地破产出售,那些因隐蔽保密需求而布局山沟的军工企业,职工与地方接触极有限,仅在税收(尚不清楚分配比例)、少量原... 工业遗产保护的老大难问题是经济效益,除融入居住区和建设专门博物馆,其他商业开发模式往往难以为继,位于武汉市中心的尚如此,由偏僻三线厂矿改造的大型文化园运营前景更加黯淡。借此重思所谓三线建设带动内陆落后地区发展的论断,其实大量三线企业生产持续时间不超过20年,1980年代起已陆续回迁,乃至就地破产出售,那些因隐蔽保密需求而布局山沟的军工企业,职工与地方接触极有限,仅在税收(尚不清楚分配比例)、少量原材料采购和水电供应与当地发生关系。而我成长的民用三线企业,因紧邻城区,对带动周边发展甚至消费确有一定贡献(厂区外人力三轮车一字排开,仿佛旧上海高档场所前等客的黄包车,为全城最有钱的一批人服务),但如果着眼于为当地提供工业化经验,那么除了如今空置破败的厂房,永远困在其中的身不由己的青春,还留下了什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