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陆钓雪de飘飘 2022-04-12 11:08:48

    在《新生》的开头,但丁就宣称自己对贝阿特丽齐一见钟情,那时,诗人已快要走完生命中的第9个年头,贝阿特丽齐则刚刚年满9周岁(1274年)。随后,诗人描述两人在年满18岁时再度重逢(1283年)。在这部完成于13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作品中,诗人同时讲述了两件事:一件是关于作者的诗篇,另一件则是关于他对贝阿特丽齐的爱。但丁坚定地认为,贝阿特丽齐始终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尽管有时她是以隐秘的方式激发他的灵感。谈起对贝阿特丽齐的爱恋,但丁表示,虽然他有时外在表现相反,但他却从童年时代起就对这份情感保持了发自内心的忠诚。但丁宣称贝阿特丽齐是他唯一的真爱,这令人交口称赞的忠诚构成了但丁的肖像(更准确地说,是自画像)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元素,令其显得矫矫不群。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只要读读但丁以前诗篇

  • 5 殷顽民 2022-03-13 17:52:27

    中译者介绍原书名使用了romanzo一词,意为“故事”,作者希望本书不仅面向研究者,更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祈请读者诸君不要被“故事”二字迷惑,本书学术分量满满,详细(甚至略嫌繁琐地)考察了但丁的生平和时代,特别是后者,对当时意大利半岛的政治斗争不吝笔墨,详述原委,毕竟但丁“放而作”《神曲》,他在诗文中酣畅漓淋地报偿了人生中的爱恨恩仇。不理清彼时亚平宁错综复杂的政局,就无法充分破译《神曲》的密码。此外正文后所附的100余页文献说明,不仅交待了资料出处,更是对但丁一生行迹的补充考证。总之,学术性决定了价值,这是一本值得购藏的权威但丁传记。

  • 8 都柏林的斯蒂芬 2022-04-14 10:07:32

    译后记里面说书中出现的《神曲》译文,使用的是浙大出版社王军翻译的《神曲》中译本…不会又是那位“京剧大师”吧?

  • 0 《羊柳風》 2022-04-18 18:09:44

    融汇了各种材料并在传主的生涯叙述上一一呈现,对于叙述不到、需要补充的地方,用了超过两百叶的文献说明去补充,实在难得。对于传主搅和在当时圭和甫派(黑党、白党)、吉伯林派之间跳来跳去,并对其作品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爬梳文件的能力。

  • 1 Albert 2022-10-26 09:54:35 上海

    有点啰嗦

  • 2 Eva 2022-10-16 23:35:28 广东

    三星半。读得太艰辛。感觉比较像《寻找米兰·昆德拉》+《美与暴烈》。关于但丁的资料文献很少,所以作者在某些陈述中会带有“有足够的证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带着相对合理的推断来写作。同时他还对《神曲》这部巨著作了很深入的背景知识的调查研究以及专业的文学导读。不过,读这部《但丁传》会让人感觉但丁是个前后矛盾的人。他推崇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却不想要经济政治方面有相应的进步。他想要回归往昔,阻止时间前行。另外,他被流放时期,写诗写信衷心忏悔,表达他想要回到佛罗伦萨的渴望。等到他得知回佛罗伦萨的愿望幻灭,他又开始自由宣泄自己的思想。似乎当时的忏悔仅是权宜之计。他的一生在动荡的圭尔甫派白党与黑党等的斗争之间被放逐。《神曲》完美体现作者亲身经历和见证的现实事件与基于这些事件而做出系统化概念化的反思相互交织。

  • 1 Janus 2024-03-13 21:30:56 北京

    出乎意料得好读。本书+Robert M.Durling的神曲译本+R.L.Martinez的注释+yale公开课四者搭配食用后,终于能对但丁的政治形象和神曲创作历程有个基本(?)把握了。但丁绝不是聪明的参政论者,更不是成功的政治家。就像他将自己视为Brunetto Latini的后继者一样,但丁关注的始终是政治对道德(virtù)的公共影响力,而非党同伐异、支配他人的强制力。对于“何谓高贵”的追寻贯穿了诗人的一生,但丁本人政治立场在支持贵族、教宗与皇帝间的频繁流动,以及他对这三股势力背后历史人物的臧否也都是基于自己对potere和virtù相结合的渴求。但丁忽左忽右的政治站队表面上显得反常且投机,然而经常被忽略的事实却是:所谓党派/阵营的立场也是不断转变的。诗人只是对高贵有着近乎顽固的忠诚。

  • 0 苏野 2022-04-10 13:29:55

    在流动的复杂外部政治文化语境和但丁文本内部的相互验证,以及层累的研究成果的引证、辨析和抽丝剥茧的爬梳中,完整重构并阐述了对但丁的生平、行踪、交游、观念变化以及作品创作的背景、产生、题献、流传等众多问题的见识。一部佳作。略翻一过。

  • 0 ly的读享生活 2022-04-22 16:20:15

    跟理想国的《神曲》共读的,理解了神曲如何诞生于佛罗伦萨的党。。争。PS:启真馆这套传记的内封太好看了,布绒质感,端庄大度。

  • 0 一个好人 2024-03-24 10:52:58 湖北

    国内非常重视这位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评论家,翻译了很多他的书。以我看来,但丁传作为他去世之前的最后一本传记,特别体现了他的文论、传记的写作模式以及神学观点。他和但丁一样都是被流放者,因此但丁也尤其激发了他的共情,传记里充斥着对但丁被流放后的各种心理描写,以作者一贯的做法,这八成就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此外他的神学解读也是非常个人化的,在天主教盛行的中世纪,当时的圣经解读应该是偏托马斯的,绝非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新宗教解读,但丁也不可能按照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解读去思考。总而言之,私货有点多,但是我还是挺喜欢他的文字的(也许是翻译的文字)。

  • 0 山大王 2022-08-11 20:55:38

    翻译得非常好

  • 0 星尘 2022-08-10 23:30:51

    今年截至目前读的最艰难的一本书(我哭的好大声) 书里面有大量的政治背景,但丁的人生铺陈其中,一方面但丁经历了从执政官到被流放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但丁始终身处圭尔甫派和吉伯林派以及圭尔甫派黑党与白党的内斗漩涡,在不同阵营中游移不定。 作者花了大力气来钩沉但丁相关的史料,但书里也坦言,很多史料都语焉不详,甚至连只字片言都找不到。好在作者选了一个讨巧的方式,把但丁的人生和他最重要的作品《神曲》对照来进行勾勒,毕竟《神曲》本身就是一部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 因此,这本书不单单是但丁传记,还是《神曲》导读,回头对照着《神曲》再看应该能有更多的收获。 书最后写,但丁在《天国篇》末尾表达了一种希望, “再回到受洗的圣池边, 戴上那闪光的神圣桂冠” 但丁生前虽未夙愿得偿,好在《神曲》补给了他死后的“神圣桂冠”

  • 0 Dussardier 2022-07-31 20:59:45

    中世纪知识分子原型

  • 0 Ryan 2022-12-25 16:26:47 北京

    像是一本没有主语的书

  • 8 胡桑 2022-02-14 19:41:25

    意大利最重要的但丁研究者之一桑塔伽塔的但丁传记,治学严谨,考订详实,刻画了但丁动荡不安的一生和超绝特异的精神气质,着力书写但丁的写作与其生命历程之间的缠绕关系。附录里一百二十多页的“文献说明”信息量巨大,透露出桑塔伽塔对各种文献的解读和判断,折射出支离破碎、隐秘幽深、生动鲜活的但丁的生命细节和关于但丁的话语沟壑。

  • 1 Iohannes 2023-04-25 13:57:16 北京

    青年的但丁强调打破身份的壁垒,但是流亡生活开始后,他又开始了与封建大贵族家庭的接触,找到了身为贵族的归属感,从而彻底否定了新兴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层的可能性。他无法完成皇权高于教权的论证;拒斥利益导向,惧怕带来的社会竞争、流动,希望维持静态的社会。然而在俗语和拉丁语的使用上,却又面向着新的世界开启大门,让《神曲》在街头巷尾能被传颂。但丁身上的现代性极其有限,他只是一位精通文法的、摇摆的二流政治家;但恒河沙数的中世纪竟有这样一副面孔——荣耀的余晖归于诗人。

  • 1 gmkmoo 2023-08-18 14:05:18 云南

    说一下这本书的缺点吧,注释在最后面,且没有翻译成中文,可能是为了保持和原书一样的体例,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太不友好了。用的《神曲》译本也不是主流译本。全书正文部分共363页。然后是内容,想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神曲》的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主要内容是以政治活动和政治问题为主的,不可否认这是但丁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个人认为这对理解《神曲》帮助不大,这些东西其实只看《神曲》中的注释就够了(译林版注释非常详细)。关于宗教和神学探讨较少,这对理解《神曲》是有阻碍的。当然了,或许作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其他视角(从政治隐喻而不从宗教隐喻)理解《神曲》吧,从这点来看倒也可行。最后,这本书本身也不是专门研究《神曲》,所以如果是抱着理解《神曲》来看这本书(比如我),会显得啰嗦很多。

  • 0 进步的阶梯 2022-11-10 18:08:35 广东

    颠沛流离,成为了诗人创作的源泉… 针砭时弊,成为了诗人创作的素材… 没有人可以独立于时代,我们都是时代的产儿!

  • 0 觅索嘶 2024-03-31 10:45:54 浙江

    学术味浓郁的但丁研究专著,其文献说明就达上百页,但是出色的保留了传记的故事性,可读性颇佳。政治派系斗争、社会分崩离析图景下但丁,但丁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还是政治、历史、语言、星象等诸多学科集成的中世纪最后的思想家。一方面内在的是自我神谕性炸裂,另一方面外在的是佛罗伦萨回不去的漂泊,但丁成为了但丁。

  • 0 甜鬼❤ 2022-04-12 17:02:03

    这是部好作品无疑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