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的书评 (208)

Insane_sf 2006-08-01 23:51:4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玩笑的代价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杰作之一。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看过这本书,一直到现在,闲时也会翻翻。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悟,以前不甚明了的情感和经历也可以从中慢慢体会。 故事的梗概和线路是简单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路线中的捷克,路德维克是一名工人家庭...  (展开)
等人来抬你? 2013-05-05 15:30:2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玩笑》,爱情牧歌

《玩笑》的主线是一个荒诞可笑的偷情故事,而在背后,却是一个牧歌般纯美的爱情故事。 雅洛斯拉夫和芙拉丝塔的故事与这个爱情故事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我却要从他们的故事说起。两人从小就认识,但“真正的爱情之花”是在他大学辍学回家在歌舞团里与她共事之后才“开放”的。那起...  (展开)
LaSeine 2010-01-17 19:04:3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最喜欢的一本昆德拉的书

其实我觉得玩笑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要更好,也许也和大学里读这本书时的心境有关。 至今记得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戏院着火了,小丑惊慌失措的跑到舞台上告诉大家失火的消息,众人们看着小丑,笑得更欢快了。(大致是这个意思,不记得原句了)。大学里我觉得人生是一个拙劣的玩...  (展开)
soloye 2022-08-08 14:06:40

把自我交付给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说涂尔干以降的社会科学目的在理清现实,小说的本质就是要混淆现实。就像附录的书评《关于毁灭的小说》(弗朗索瓦·里卡尔)所言 在这样的存在中,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盲目的,光明与黑暗已经辨别不清,就像他们最不起眼的一个手势,最不起眼的一句话,最高贵或最肮脏思想里...  (展开)
灵动绘画研究所 2012-09-04 23:30:1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版

复杂而真实的人生

突然觉得在中国,传统的各种小说中,人的个性是被简单化的,爱与恨与追求与坚持仿佛都可以纯粹而直接。但是在昆德拉的小说中,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体现在人们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的各种心理机制,表现在每个人对自己行为与感受的迷茫与探索。他们的情感或是行为总是...  (展开)
ipanema 2008-07-27 01:03:2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无法扭转的历史和无法取消的玩笑

在厦门大学门口的书店买《玩笑》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念头:我需要有一本厚度适中的读物打发一个人坐25个小时硬座的时间,加上封面清爽可人,作者又大名鼎鼎,那个时候上海译文出版社刚开始大张旗鼓地陆续推出米兰昆德拉系列译丛,于是就选择了这本。有一些细节记不清了,不过打发...  (展开)
Smile Jianhua 2006-01-04 19:41:1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可怕的玩笑

看完了Milan.Kundela的《玩笑》一书,这是他的第一本小说,是在他被流放前写的,那个时候的捷克还是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这本书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遭遇到多么严重的政府抵制,顺利地出版了而且以很快的速度有了几乎是欧洲的所有语言的翻译版本。 可能是Milan.Kundela在...  (展开)
HeliumTrois 2011-06-12 18:38:0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版

生命到底是不是玩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昆德拉,大家多半会想到他的成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新版中翻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从法文译成英语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Life,大家自己可以判断孰优孰劣),想到由此改变的著名电影《布拉格之恋》。 的确,《不能承受之轻》用哲学家...  (展开)
落落野花 2007-12-16 09:15:0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干干净净的文字

重读《玩笑》。路德维克,这个熟悉的名字,曾经伴随我某个逝去的年代,最近又重新拾起 熟悉的感觉,那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冷静,文字的干干净净,没有一句废话,所以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留下了相当的好感。。。。 封皮是有设计风格的,连书签都是,那个手掌说明什么呢,有趣的隐喻 ...  (展开)
星尘 2023-07-17 18:54:17

昆德拉,你是来替一个被蹂躏的世界说情的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玩笑》完成于1965年底,于1967年春天在布拉格首次出版。 看完整本书之后,我们很难想象,这居然是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昆德拉在这部初啼之作中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完成度。而且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阅读昆德拉的最好开局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现在看来,《玩笑》似乎...  (展开)
玫瑰的红 2023-08-26 13:15:50

历史无法逆转,前路或有星光。

我读的第二本米兰昆德拉,米兰昆德拉的第一本小说。个人觉得比生命之轻更好,结构更完整,人物更立体,主旨也更明确。全书的后续弗朗索瓦·里卡尔写的《关于毁灭的小说》似乎更是点睛之笔,将我在书中得到的共鸣又精准的具象化。 路德维克的复仇最终演变成一出闹剧;埃莱娜的恋...  (展开)
null 2010-03-23 22:29:5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一张小纸条引发的惨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玩笑是米兰·昆德拉的第一本小说,初出版于1967年,历时三年。在接下来的1968年,和许多同时代其他的捷克艺术家一样,昆德拉参加了那场著名的捷克国内民主化运动"布拉格之春",后以苏军入侵而告终。 昆德拉在随后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并与1984年,以"布拉格之春"为背景,写出...  (展开)
Pu 2009-03-15 22:45:0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It’s Just a Joke

It’s Just a Joke ——读米兰昆德拉《玩笑》 文:小粉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或许是我对昆德拉的热爱有余,研读却不够的缘故,使得《玩笑》似乎竟成了我与之交流的第一个切口。 卢德维克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或者说他就是那个有意思的时代下的一个人物。他把自己一生中所...  (展开)
至秦 2010-08-31 14:33:5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摩拉维亚与长风公园

高中时候米兰•昆德拉流行过一阵,我也为了赶时髦买过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那时候的自己毕竟修养和定力都不够,结果除了书里的哲学警句稍加咀嚼外其余全都囫囵吞进肚内。合上书本,倒还有饱胀意欲打嗝的冲动。 如今连昆德拉也逃不过打折的运命(出版社显然过于乐观...  (展开)
南区熊猫 2007-09-25 12:06:5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面孔、玩笑与苦笑——读《玩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路德维克在生活中和女朋友开了个小玩笑,因为这个小玩笑,生活和他开了个大玩笑,并成为他一生的苦笑。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叙述者,更没有正确的叙述者。KUNDERA让不同的角色从自己的角度叙述同一个故事,常常是一个人讲述了自己,另外一个人又来讲述他。故事...  (展开)
荆棘海 2023-01-12 08:22:30

时代的玩笑和遗忘的必要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有的段落时我经常会忍俊不禁、笑中带泪,不是因为昆德拉写得好笑,而是这一切太熟悉了。经历过军训的朋友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平日最老实巴交的同学竟然被罚站了,问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在教官训话的时候笑了一下。 这本《玩笑》的祸根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玩笑”...  (展开)
暮归渔舟 2021-05-25 16:34:0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版

毁灭后的残存之物|昆德拉《玩笑》杂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关于米兰·昆德拉 也许和大多数人都不同,我是读了《玩笑》才想认真地去了解米兰·昆德拉这个作家。尽管在读高中时,在好友的推荐之下我就拿起了那本久负盛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当时也算读的饶有趣味的(尽管什么都不懂),读了一大半后因为各种原因鸽了。上大学之...  (展开)
镜中小鱼儿 2015-02-12 12:59:3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玩笑》读后感——岁月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玩笑》是我读的第四本昆德拉的书,感觉也是故事性最强的一本。讲了红色年代中,一个因为仅存的一点理性与自由精神而被党否决掉整个人生的少年在步入壮年后企图向旧时盲目专治的社会复仇的故事。但这复仇却最终因为时过境迁,因为过去的塌陷而成为玩笑。 我很赞叹作者在这本书...  (展开)
安之 2007-02-21 23:11: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面对命运的“捉弄” 我们怎么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面对命运的“捉弄” 我们怎么办? 看米兰·昆德拉的《玩笑》,我不得不尽量回避其中的政治背景,试图将故事中的人物还原到更普遍的境遇之中去理解。作者本人一定也意识到了由于太强的政治色彩而给这部作品带来的局限,否则他不会完全否认其中的政治意图而声称《玩笑》只是一部...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共208条)

订阅玩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