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的原文摘录

  • 袁崇焕杀毛文龙事后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首肯,而且即使在袁崇焕被杀后,崇祯皇帝也没有给毛文龙平反,甚至还追加剥夺了他的弟弟毛云龙的待遇,把他定为一个造反的逆臣。更加戏剧化的是,过了三百年,工作人员在沈阳故宫发现了一批后金时期的原始档案,里边有几份汉字书写的书信,署名是毛文龙,其中一份写着“无论尔取山海关,或我取山东,若从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这是他写给皇太极的。皇太极打山海关,他打山东,但是他们互不统属、相互独立。其实早在清乾隆年间,纪晓岚就看过这批档案,但是他没有公布,也没有抄录,只是转告了他人。又过了一百多年,清末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记录了此事,说当年纪晓岚看到了档案,就知道毛文龙曾经和后金勾结,所以毛文龙是“万死不足惜”。这封信就是私下通敌的罪证,铁证如山。这封信泄露了毛文龙的真实意图,他倒也没想投降后金,只是想独立为王。同时朝鲜也一直怀疑毛文龙要和后金勾结,背叛明朝,史料记载也很明确,称“毛将与虏交通,必叛中朝”。 (查看原文)
    月瓦戈医生 4赞 2022-06-27 18:41:55
    —— 引自章节:争议中的袁崇焕:阉党、东林党与毛文龙被杀公案 \ 032
  • 袁崇焕杀毛文龙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很多人说,毛文龙被杀令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西侵,比如“己巳之变”就发生于毛文龙被杀的五个月后。但是前后未必是因果的关系。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看毛文龙对后金到底有没有牵制作用。毛文龙确实袭击过后金,最多一次获得斩首四百多人的胜利,但他只是小规模骚扰,战斗力极弱,甚至有一次,他自己报告兵部尚书王永光说,“擒斩者不满二百人,而我之官兵死伤者已四千余人,器械、马匹遗弃杀伤者,又不可胜计”。宁远之战,努尔哈赤全军出动,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在哪儿呢?没有任何记录。明朝当时弹劾他的人就说,“至奴犯宁远已经三月,毛文龙竟不知觉,何云牵制”,“设文龙于海外,原为牵制不敢西向也,数次过河,屡犯宁锦,全不知觉,牵制安在?!”“己巳之变”的时候,后金只出动了几万部队,而且后金全民皆兵,留守的还有几万人,即使当时毛文龙没有死,也不会有什么牵制作用,最多起到一些骚扰作用,所以有些观点过度夸大了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甚至认为比正面的关宁锦防线意义还要大,这明显是违背事实的。 (查看原文)
    月瓦戈医生 4赞 2022-06-27 18:41:55
    —— 引自章节:争议中的袁崇焕:阉党、东林党与毛文龙被杀公案 \ 032
  • 万历盛世后的明朝已江河日下,而崛起的女真兵却极其强悍,战斗力远超过日本战国后的百战精兵,明朝野上下对此竟然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传统的历史叙述往往会比较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种种硬实力,却往往忽略了“信息”这种极为重要的软资源。明朝廷对国内外种种信息茫然无知,而努尔哈赤却对明朝边防的军备、体制以及官僚的行事风格了如指掌,可以说,双方所掌握信息的差距,远远大于双方军力的差距。国家统治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低效与相互蒙蔽,这一常常被人忽视的死结,如同癌症一般阴魂不散。 (查看原文)
    塘主 2022-04-08 11:18:06
    —— 引自章节:“七大恨”起兵:明朝为何纵容努尔哈赤? \ 004
  • 袁崇焕杀毛文龙事后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首肯,而且即使在袁崇焕被杀后,崇祯皇帝也没有给毛文龙平反,甚至还追加剥夺了他的弟弟毛云龙的待遇,把他定为一个造反的逆臣。更加戏剧化的是,过了三百年,工作人员在沈阳故宫发现了一批后金时期的原始档案,里边有几份汉字书写的书信,署名是毛文龙,其中一份写着“无论尔取山海关,或我取山东,若从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这是他写给皇太极的。皇太极打山海关,他打山东,但是他们互不统属、相互独立。其实早在清乾隆年间,纪晓岚就看过这批档案,但是他没有公布,也没有抄录,只是转告了他人。又过了一百多年,清末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记录了此事,说当年纪晓岚看到了档案,就知道毛文龙曾经和后金勾结,所以毛文龙是“万死不足惜”。这封信就是私下通敌的罪证,铁证如山。这封信泄露了毛文龙的真实意图,他倒也没想投降后金,只是想独立为王。同时朝鲜也一直怀疑毛文龙要和后金勾结,背叛明朝,史料记载也很明确,称“毛将与虏交通,必叛中朝” 。 (查看原文)
    塘主 1回复 2022-04-08 11:58:38
    —— 引自章节:争议中的袁崇焕:阉党、东林党与毛文龙被杀公案 \ 032
  • 据统计,满蒙联姻达五百八十六次,清军入关前的三十二年间联姻八十四次,入关后的二百六十八年间四百零二次。清朝皇室出嫁蒙古的女子多达四百三十名,其中入关前二十七名,入关后四百零三名;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一百五十六名,其中入关前五十七名,入关后九十九名。长期的满蒙联姻使蒙古首领、贵族世代与清皇家保持姻亲关系,皇族格格、公主生育的子孙后裔担任蒙古王公台吉,他们与清朝皇帝是甥舅或外祖孙等关系,其中又有不少人被招为额驸。他们定期轮班到北京或承德觐见皇帝,进一步增加与清朝皇室的感情,这是蒙古各部始终忠于清朝的重要保证。 (查看原文)
    月瓦戈医生 1赞 2022-06-27 18:13:56
    —— 引自章节:满蒙联盟:南不封王,北不断姻 \ 204
  • 从总体来看,明朝的体量与实力,尤其是经济与人口都远远超过人口仅有三十多万的后金。战前明朝从朝廷到前方将领也大都认为可以重演以前犁庭扫穴的情景,彻底消灭后金。但从战役本身来看,明军在数量上仅有两倍多的优势,而在三个具体战场上,明军的数量却处于劣势,而且后金军从情报搜集、单兵素质、组织指挥、战略战术,甚至武器装备上都优于明军,因此萨尔浒之战的结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查看原文)
    塘主 2022-04-08 11:28:29
    —— 引自章节:决定明清命运的萨尔浒大战 \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