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1、比想象的还好看,盛口满就是个妙人啊(绝对是P人),又会写又会画又会教,还是博物学家;2、博物学家的人生自传是和自然知识的分享融为一体的;3、里面有个段落非常好笑 。说有天盛口满接到出版社编辑的约稿邀请,他问,需要什么主题的。对方答,要最后一课视角的。盛口满:emmm,我还没到那个岁数。
又是一本适合根本不了解博物学的文艺青年读的假科普随笔,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可能五十页就能写完,非得磨磨唧唧注水成一本两百多页的小书。想要通过这本书了解生物学知识或者感受人文风情和烟火气的都别买了,真的没必要,这两点本书都无法满足。
本以为是一本身边的自然生物的介绍,多少有些失望,杂糅作者自身的生活的同时对生物的介绍零散而没有体系,介绍本身又单薄没有活力。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和好老师,但书并不是一本好书
盛口满先生回顾三十多年从教经验的自然随笔,摆脱考试的束缚和教条,从每个人身边的自然课堂走向更远的新奇异世界!
通勤读物,还蛮有趣,画得也好
以为和≪我们赶海去≫差不多,结果不是彩色的
只有那么一点点可惜,如果能出一本这样的中国自然观察,就好了。这本书让自然离自己更亲近一些。
好看。作者既是教师,又是学者,还是科普活动策划者和知识传播者。里面讲到了他如何从萌生童年时代的兴趣,到把兴趣变成职业,再到当生物教师的困境,再到大学任职。作者的理想是有切实的生命体验支撑的,所以他在教学中始终在坚持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反对那种无趣的、漂浮的灌输。这点我特别认同。他第一次任教的学校很特别,从他创办的学校解剖兴趣小组里最终走出了几个博物学从业者,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了。
对日常自然观察还有很有启发
图太少,搭配《餐后骨头大考察》会更好
看完这本之后,特别想去海边,并且想去逛逛发现什么的骨头。 今年海边最深的印象是捡到了超级多的海螺。 骨头最深的印象是某个公交车站下车捡到了一直风干的蝙蝠。
比另一本才看的要生动一些,但也仅仅是一些,比较适合爱看科普或者是对这类内容比较有兴趣的看,泛读不算很有意思。
挺有意思的,从发自内心热爱自然的个人和认真引导孩子热爱自然的老师两个视角讲的自然与生活,关注比喜欢重要,厌恶也可以作为打破墙壁的钥匙,所以有恶心、可怕和吃的3k法则。 最后还从森林的镶嵌,写道了人和作品也是许多人和事物的融合与镶嵌,没有清晰的边界,颇有点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气质,挺可爱的~ 觉得有点缺憾的是,图少了点,有些描述不对着图不好想象。。
《论一位优秀的生物老师是如何养成的》。作者讲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过程。讲了在教职生涯中向身边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老年人传授有关自然的知识,同时也从这些学生身边反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很佩服他把热爱坚持这么多年。作者承认自己没有毅力深入非洲,也没能力把生物画得更细致。即使如此,他还是一直做着与观察、绘画和传达有关的事情。很了不起。
我的天,这本书大概是写给我的吧!很有启发和收获啊!虽然其实就是个随笔集子,写作思路没有理得特别清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真的瑕不掩瑜,我很爱!!!
这本书写得特别可爱。尤其捡骨头那部分,我想起小时候看一个达尔文传记式的动画,主人公的兴趣也是从挖了鸡骨头开始的。
好看!作者对自然的爱与好奇心令人感动,对教学也很有心得。看完像是与作者一起度过了热爱自然的一生
一位勤写日记,教龄超过30年的理科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都教过,教师生涯的经验有:1. 基于学生的常识并超越;2. 3K法则(其中之一是以“恶心”来抓住学生注意力)。
希望有中国热带版
他的书和他的绘本一样好看,看得出他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他任职的自由之森学园也给了教师和学生自由的环境,让他一边教学一边画画一边思考,还能带学生解剖动物玩骨头、赶海、养蟑螂。“身边的自然”和“远方的自然”是贯穿全书的线索,身边的自然和常见物种存在很明显的地区差异。“远方的自然”除了地理上的远方还包括时间尺度上的远方。书里的小知识点和地方文化很有意思。讨厌的物种也可以是有趣的,接受多样性。
> 赶海·解剖·逛菜场
2 有用 柳无码🌈 2024-01-03 21:35:14 北京
1、比想象的还好看,盛口满就是个妙人啊(绝对是P人),又会写又会画又会教,还是博物学家;2、博物学家的人生自传是和自然知识的分享融为一体的;3、里面有个段落非常好笑 。说有天盛口满接到出版社编辑的约稿邀请,他问,需要什么主题的。对方答,要最后一课视角的。盛口满:emmm,我还没到那个岁数。
1 有用 钴蓝 2023-04-27 17:25:41 北京
又是一本适合根本不了解博物学的文艺青年读的假科普随笔,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可能五十页就能写完,非得磨磨唧唧注水成一本两百多页的小书。想要通过这本书了解生物学知识或者感受人文风情和烟火气的都别买了,真的没必要,这两点本书都无法满足。
1 有用 饱腹论者 2024-05-20 00:10:37 上海
本以为是一本身边的自然生物的介绍,多少有些失望,杂糅作者自身的生活的同时对生物的介绍零散而没有体系,介绍本身又单薄没有活力。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和好老师,但书并不是一本好书
0 有用 后浪 2022-04-30 09:23:22
盛口满先生回顾三十多年从教经验的自然随笔,摆脱考试的束缚和教条,从每个人身边的自然课堂走向更远的新奇异世界!
0 有用 小波福娃 2024-08-30 21:40:08 上海
通勤读物,还蛮有趣,画得也好
0 有用 kokomi 2022-06-30 12:53:55
以为和≪我们赶海去≫差不多,结果不是彩色的
2 有用 Chole_Ma 2022-04-19 13:53:06
只有那么一点点可惜,如果能出一本这样的中国自然观察,就好了。这本书让自然离自己更亲近一些。
2 有用 red_back 2022-10-23 09:05:16 山东
好看。作者既是教师,又是学者,还是科普活动策划者和知识传播者。里面讲到了他如何从萌生童年时代的兴趣,到把兴趣变成职业,再到当生物教师的困境,再到大学任职。作者的理想是有切实的生命体验支撑的,所以他在教学中始终在坚持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反对那种无趣的、漂浮的灌输。这点我特别认同。他第一次任教的学校很特别,从他创办的学校解剖兴趣小组里最终走出了几个博物学从业者,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了。
0 有用 熊童子 2022-12-17 22:07:19 浙江
对日常自然观察还有很有启发
0 有用 wenny乐乐 2024-03-18 13:43:50 江苏
图太少,搭配《餐后骨头大考察》会更好
0 有用 汤团 2023-12-22 19:23:24 浙江
看完这本之后,特别想去海边,并且想去逛逛发现什么的骨头。 今年海边最深的印象是捡到了超级多的海螺。 骨头最深的印象是某个公交车站下车捡到了一直风干的蝙蝠。
0 有用 不周山伯爵 2023-10-18 16:59:24 上海
比另一本才看的要生动一些,但也仅仅是一些,比较适合爱看科普或者是对这类内容比较有兴趣的看,泛读不算很有意思。
0 有用 wellwolf 2024-03-08 14:18:56 北京
挺有意思的,从发自内心热爱自然的个人和认真引导孩子热爱自然的老师两个视角讲的自然与生活,关注比喜欢重要,厌恶也可以作为打破墙壁的钥匙,所以有恶心、可怕和吃的3k法则。 最后还从森林的镶嵌,写道了人和作品也是许多人和事物的融合与镶嵌,没有清晰的边界,颇有点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气质,挺可爱的~ 觉得有点缺憾的是,图少了点,有些描述不对着图不好想象。。
0 有用 露兮 2024-03-15 14:53:35 广东
《论一位优秀的生物老师是如何养成的》。作者讲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过程。讲了在教职生涯中向身边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老年人传授有关自然的知识,同时也从这些学生身边反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很佩服他把热爱坚持这么多年。作者承认自己没有毅力深入非洲,也没能力把生物画得更细致。即使如此,他还是一直做着与观察、绘画和传达有关的事情。很了不起。
0 有用 笑到露出大牙床 2023-06-30 21:14:12 浙江
我的天,这本书大概是写给我的吧!很有启发和收获啊!虽然其实就是个随笔集子,写作思路没有理得特别清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真的瑕不掩瑜,我很爱!!!
0 有用 脆 2023-07-17 18:35:55 北京
这本书写得特别可爱。尤其捡骨头那部分,我想起小时候看一个达尔文传记式的动画,主人公的兴趣也是从挖了鸡骨头开始的。
1 有用 Vermouth 2023-07-13 04:33:35 法国
好看!作者对自然的爱与好奇心令人感动,对教学也很有心得。看完像是与作者一起度过了热爱自然的一生
0 有用 supernova 2024-08-05 21:30:04 上海
一位勤写日记,教龄超过30年的理科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都教过,教师生涯的经验有:1. 基于学生的常识并超越;2. 3K法则(其中之一是以“恶心”来抓住学生注意力)。
0 有用 cancel 2022-06-28 18:03:17
希望有中国热带版
1 有用 三蝶纪 2022-05-02 15:48:23
他的书和他的绘本一样好看,看得出他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他任职的自由之森学园也给了教师和学生自由的环境,让他一边教学一边画画一边思考,还能带学生解剖动物玩骨头、赶海、养蟑螂。“身边的自然”和“远方的自然”是贯穿全书的线索,身边的自然和常见物种存在很明显的地区差异。“远方的自然”除了地理上的远方还包括时间尺度上的远方。书里的小知识点和地方文化很有意思。讨厌的物种也可以是有趣的,接受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