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片集》的原文摘录

  • 恒星已经死亡,但是它们的光芒依然向着我们照射过来,还有一些恒星的距离,恒星已经闪烁了很久,但它们的光芒至今还没有照到我们。 这就是说还有希望。 (查看原文)
    Célès 5赞 2013-11-26 13:34:07
    —— 引自第161页
  • 断片的另一个诺言:只有它们才能劫后余生,才能在意义和语言的毁灭后幸免于难——就如同那些空难中的苍蝇,只有它们能幸存下来,因为它们实在太轻了。就如同爱伦·坡笔下大旋涡中的残骸:最轻的碎片掉进深渊的速度就最慢。这就是我们需要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4页
  • 苏醒的瞬间中对梦的记忆的消失。梦境就在那儿,近在咫尺,几乎可以在视网膜屏幕上感觉到它,然而却无法将它抓住。梦的分解原子都散向了何方?醒来的人们试图回忆起他的梦境,就像一个死去的人努力在收集他活着时的记忆,或像活着的人努力在回忆死者面孔。 从梦的角度看,向清醒状态的过渡就像经历一场死亡,存留下来的只有前世生活的零星片断。也许动物的脑子里也有这种含混不清、稍纵即逝的模糊回忆?通过记忆的稀释,重新回到爬行动物那迟钝的感觉中。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48页
  • 矛盾修辞法:绝望的光芒——倒退的冲动一非宗教的道服——虚拟的现实。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66页
  • 否定的神学一一说的是这样一种神学,它从上帝不存在来认识上帝,而不是从上帝存在来肯定上帝。一种否定的神学。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设想一种否定的历史,这个历史将从那些并没有发生的事件出发而展开。一种否定的阅读,在读一本书时,人们从并没有提出的问题出发来探讨书里的中心思 完美的罪行——绝对的幻觉——现实的过度——虚无的继续:摇晃树枝的快乐,树枝上还勾挂着最后一批读者。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96页
  • 成百上千的游人聚集在艾尔斯岩这个风景点等待日落。指挥塔在那里铺设了桌布,准备了冰桶和香槟,面对着那块神圣的突兀巨石。命运的嘲讽:那个傍晚,没有太阳,没有日落。这没关系,所有游客都注视着岩石,不停地拍摄,忙得不亦乐乎,却没有希望。这个景象已经被安排在旅行日程中,游人们狼吞虎咽下它的不在场,就好像某一天电视台罢工,电视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片空白。应该说这个真正的人类学景观,这场沙漠中心的社交模拟场景,与日落相比毫不逊色。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23页
  • 用自己的牙齿咬断与现实相连的最后一根脐带,让指甲深深陷入记忆中,进入绝对的沉默中,而且让苍蝇不停地侵入我们的头顶空间。 掩盖现实的并不是幻觉。而是现实在掩盖着没有现实的事实。 不应该让世界披上无意义的外衣或是绝对的幻想。应该让绝对的幻想更好地隐藏在现实的真切后面,以至于人们与它擦肩而过却看不见它。 在一本书中也是如此,应该让一个思想更好地隐藏于其中,以至于读者与其擦肩而过却看不见它。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27页
  • 对某些艺术作品而言,还不说那些无足轻重的作品:它拥有毫无价值的所有表象,说它们很烂,还真是烂透了。 当代艺术的整个模糊性全在于此:它要求无用性、微不足道、无意义、平庸——为无用性而战,而这本身就毫无意义了。追求无意义,这本身就已经微不足道了。通过肤浅的词语去追求肤浅。同样不幸的遭遇已经落到卑微的思想身上。 处处都是同样的体现:我无能,我无能!然而无能却是一种秘密的素质,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追求的。微不足道是少数几部作品所具有的特殊素质,而它们并没有追求这种素质。追求无能,这不过是一种吹嘘和恫吓,以强迫人们从反面给予重视和信任,言下之意:不可能如此无用,肯定隐藏着什么东西。当代艺术玩弄着这种不确定性,在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们(即那些对有待弄懂的事物具备准确直觉的人们)的犯罪感上进行投机。从威尼斯,我带回了唯一的预感:那就是现代艺术是个阴谋。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59页
  • 物体和图像都是一些陷阱,在这些陷阱中,现实能称职地进行聪明的形象表现,但事物并不停留于形象表现上,而形象表现也不满足于表现事物。如果幻觉总是一个现实的幻觉,那么现实呢,它也永远只能是幻觉的现实。更确切地说,幻觉并不对立于现实,童年的现实也好,战争或爱情的现实也罢:幻觉是一种更为巧妙的现实,这个巧妙现实以自身的消失给幻觉披上现实的外衣。 好像一切事情就发生在一个虚空的房间里,这是一个不在场的原风景,在这个风景中,人们目睹着自身的不在场,因此不用担心自己会迷失。 幻觉就是这样:它为我们还原生灵和物体,就像事物的不在场和消失改变它们自身一样。事物消失了,然而面对自身的消失,事物却非常透明,不管这种消失来自于事物的起源还是来自于事物的终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事物在欺骗我们,然而却忠诚于它们自己。因此我们也要忠诚于事物,因为正是在事物的细微中,在事物的微小细节里,在它们准确的形象表现中,物体在制造着幻觉,现实在制造着幻觉。正是在事物的准确连接中事物在制造着事件,因为正是在世界的准确性中才有真正的抽象。 整个世界无非就是这种消亡的感官幻觉和感官迹象。正是在这一点上,物体通过与其本源之间的差距和距离来欺骗我们——然而我们最终沦为那些欺骗我们的物体的对象,我们在这种距离的魅力下跌倒在地。 这就是那些恒星的距离,恒星已经死亡,但是它们的光芒依然向着我们照射过来,还有一些恒星的距离,恒星已经闪烁了很久,但它们的光芒至今还没有照到我们。 这就是说还有希望。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60页
  • 或许思想的终极状态就是无序、胡思乱想、碎片和怪诞。因此那又何必在书中安排一个秩序呢?既然我们认为这种意志,这种意图无非是一种自我奴役,那又何必保持它呢?然而还是要把书写出来,因为写作与说话不同,口头话语需要被人倾听,所以需要按事物的秩序来进行,而写作则是事物分裂的场所,是事物的反万有引力之地——在那里,通过语言的力量,万物被推向极端的特殊性。 必须把书写出来;哪怕只是为了将历史的妙语关闭在一页纸上,而书稿完成后又让这一页消失一 这样就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总是那种完美的罪行。不过这页纸应该可以还原,并且又不泄漏其秘密,这种散落就是理论虚构的原动力所在。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63页
  • 清洗是这个世纪末的首要活动一对一段肮脏历史的清洗,对肮脏金钱的清洗,对腐朽良心的清洗,对被污染的陆地和海洋的清洗。所有的洁白最终都令人十分怀疑。白色人种自己的洁白看上去也不过是种族清洗的洁白罢了。 从今以后,一切都不用经过真实生活的事件就直接进入文化遗产。而事件甚至都不用发生就可进人历史。而艺术并不需要经历一部作品的命运就直接进人博物馆。一切都不用经历时间的地质层就会一下子变成化石。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69页
  • 滞后效应。 那些还在继续投票的人们,而候选人已经不复存在。 那些还在观看电视的人们,而那天电视台正在罢工。 那个截肢以后仍然还在疼痛的幽灵式肢体。 那个每天早上仍然赶往工作地点的失业汉。 那些仍然固执地凝视艾尔斯巨石前日落的日本人,而那天根本就没有太阳。 那个继续在假想钢丝上走步的杂技演员,直到他意识到这一切而跌入虚空。 那个自以为还是主体的主体,而它已经消失了很久。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78页
  • 社会学、符号学……精神分析——所有这些都是遗体的组成部分。不同学科的专家们相互分抢着一个正在腐烂的世界的遗体。抢夺的体系。失业者和社会劳动者分抢着一个正在腐烂的社会劳动力的遗体。数字抽象的专家们相互分抢着一个正在毁灭的现实的遗体。就这样,意义的还俗者、劳动的还俗者、现实的还俗者越来越多。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92页
  • 我是否完全抹掉了这本书的痕迹?消除了这本书的后果?我是否达到了让别人无能为力的境地?取消了任何给书本一个意义的微弱愿望?我是否到达了对这种虚无的继续?在这个情况下,我成功了,我让这本书变成了制度想要让现实变成的东西——人们既不知道拿它作何用,又不知道怎样摆脱它。 抹掉自己的踪迹让你变成一名罪犯,即使你没有任何自责的地方亦然。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193页
  • 荷尔德林的诗歌在哪里?美酒的温暖山坡在哪里? "Jetzt aber sitz'ich unter Wolken (deren Ein jedes eine Ruh'hat eigen)众神已经被从那里赶走。他们的幽灵飘游在后现代性的沙漠中。 如果说后现代性在某个地方出现,这正是完美的罪行的化身。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202页
  • 保持物品作为一个体系 保持生产作为一种镜像 保持死亡作为一种交换 保持世界作为一个拟像 保持邪恶能处于透明中 保持多数人处于沉默中 保持你的诱惑在鲜活中 保持你的记忆在冷酷中 保持你自己做一个他者 保持完美作为一个罪行 保持幻想就为这个结果 保持在线就为这么一刻 (查看原文)
    造花的原野 6赞 2023-05-08 18:52:24
    —— 引自第209页
  • 波德莱尔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剂与生俱来的鸦片,并且还在不停地更新。因此便存在一种意志与其自身分裂的先天形式—出生的神秘形象。“你的烟斗吸的是你自己。”屏幕看的东西就是你。 (查看原文)
    西珠 3赞 2014-12-13 16:24:02
    —— 引自第28页
  • 就如同爱伦·坡笔下大旋涡中的残骸:最轻的碎片掉进深渊的速度就最慢。 (查看原文)
    西珠 1赞 2014-12-13 16:23:13
    —— 引自第14页
  • 当想起成千上万的乌合之众那复杂的让人无法想象的神经质,想起所有这些问题的指数之和时,人们会说这个星球上的精神污染远远超过生态或技术的污染。 (查看原文)
    Lhvtsalgffcc 2赞 2015-03-09 21:53:16
    —— 引自第67页
  • Keep objects as a system Keep production as a mirror Keep death as an exchange Keep the world as a simulacrumKeep Keep the evil transparent Keep the majorities silent Keep your seduction alive Keep your memory cool Keep yourself as an other Keep perfection as a crime Keep illusion for the end Keep on line for the while 保持物品作为一种体系 保持生产作为一种镜像 保持死亡作为一种交换 保持世界作为一种幻影 保持邪恶能处于透明中 保持多数人处于沉默中 保持你的诱惑在鲜活中 保持你的记忆在冷酷中 保持你自己作一个另类 保持完美作为一个罪行 保持幻想就为这个结果 保持在线就为这么一刻 (查看原文)
    豆友271634572 2赞 2024-01-12 13:23:56
    —— 引自第279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