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街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fateface 2022-08-22 00:10:44 北京

    相当有趣的一本书,度假的时候带出去也看得很开心。看了两章,最有趣的一个观点是对于家庭中的女性而言,消费也是一种劳动。于是想到每年双十一对女性剁手的调侃,真的,这是多么错位的讽刺啊。难道一家人生活需要的物资不需要动脑筋去买吗?度假安排行程不需要动脑筋花时间吗?这些劳动都是看不到的,甚至还会被社会嘲笑女性消费主义。读完补充两句:这书的分析还是有点浅了,而且过于追求批判性和政治正确,反而削弱了论述的复杂性。

  • 4 Raindog 2022-09-28 17:45:40 北京

    中国的中产阶级(姑且这么说吧),似乎同时部分地习得了美国人的道德焦虑(特别是在子女教育上),又延续了中国特色不确定大环境下的生存焦虑。

  • 8 小狗瓷模拟人生 2022-11-18 13:08:30 湖北

    终于知道有钱人的烦恼是什么了 但是完全共情不了 我宁愿承受这些烦恼😇

  • 0 陈翊 2022-11-23 00:56:54 上海

    民族志做得扎实,让人看到了很出乎意料的财富观

  • 1 Rinna芮娜 2022-11-30 18:16:26 北京

    这是一本讲富人焦虑的书,为我们普通人搭建起了解富人群体的桥梁。普通人常常为没有钱而焦虑,以为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事情,在不知不觉间就把金钱与幸福画上了等号。 然而,在作者采访的这些富人里,有些人将自己划为“中产阶级”,并不认为自己是富有的。他们也会因钱不够花感到焦虑,也会因能买到的房子太奢华产生更多的焦虑。关于富人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慢慢解开了迷雾。 其中,富人对特权的矛盾心理、对社会回馈的观念,以及对子女的教育观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在一些方面,他们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总之,本书试图展示富人区真实的世界,听其讲述有钱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你将发现有些地方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尤其是敢说话的全职太太,真是令人佩服!那么问题来了,富人思想的转变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 1 Lpure 2022-10-26 14:50:11 广东

    大概从人性的角度去读会更有便于理解

  • 4 Nelly.L 2022-10-12 14:30:18 上海

    《不安之街》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得到美国全社会认可的价值观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经过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和美国式平等主义熏陶后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努力工作,审慎消费、回馈社会、保持谦逊和拒绝将特权视作理所当然。《不安之街》作者所采访的所有财富精英,都对这一价值观有深刻体认。这一方面当然体现了“中产”这个符号被富人挪用来让财富正常化,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产”这个符号所占据的道德高地。

  • 3 向日葵的小黑屋 2022-10-19 16:11:46 广东

    三星半吧~作者采用的访谈的方式对纽约5%的富人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对象是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70后家庭。对于财富的看法普遍是:辛勤的劳动和有节制的花费。每一个富有的人都很清楚:有钱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很容易。看完这本是越发的感觉财富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性结果,而更个人的努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 0 栗子 2022-12-04 23:25:01 北京

    读这本书一方面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每日工作结束后,想想快看看这些有钱人的烦恼,另一方面总觉得是想象中未来的自己,在做准备

  • 0 Cooltree 2024-02-01 19:37:53 上海

    看过PUP版 说实话 当你的年收入过了百万,心态就会有明显的变化,里面对美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描述 与百年前的范布伦时代 已经如远古般遥远地

  • 0 anisolus 2023-12-19 10:29:46 北京

    窥探一下有钱人的生活和心理……:-) 勘误:绪论第30页倒数第二段第四行 “他们看重独立自主和高校”—>“他们看重独立自主和高效”(原文是:“They valued self-su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p.20)

  • 0 Jimbonobo 2024-01-01 13:36:03 北京

    只看得心态炸裂。

  • 0 Civil 2023-12-04 11:00:05 山西

    人性是共通的,富人内心波动的缘由,有许多和普通人是类似的:夫妻之间的观念相左与“权力”争夺,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以及,为自己的种种行为方式寻找合理的解释以求安心。书中写到的一些富人“美德”的确值得普通人学习:低调行事,勤奋工作,回馈社会。对于普通人而言,“仇富”和抱怨命运不公改变不了生活,正因为不具备富人们拥有的优越条件,所以普通人才需要更大程度地践行勤奋和美德。

  • 0 cancel 2024-01-05 18:15:44 广东

    rich people gulit

  • 0 mag 2024-01-06 18:28:03 上海

    非常优秀的田野调查。一口气读完以后,开始对这种外界塑造的“富人生活”产生了一个两面性的理解:一方面是大家努力工作想要过上的奢侈消费,一方面是被大家口诛笔伐的奢靡行为,而富人阶级也为此付出了不稳定婚姻生活的代价。他们真的快乐吗?从把自身定义为“中产阶级”这一点上来说,这些已经跻身1%阶级的上层人士,并不是谦虚,而是财富的增长所带来的不安,更矛盾的是,越富有的群体越会有钱,毕竟存在银行里都可以生出不少利息。也许始终无法达到这个层级,但是和作者一起共振,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反思。另外,在当下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很难跨越阶级的时代,还有多少人可以一夜暴富踩到时代红利呢?

  • 0 勿Q痴线大人 2023-12-11 11:23:58 湖北

    这本书的结构很不错,自己怎么看,怎么做,在社会里的位置,向内家庭,向外社会机制。内核主要是强调,是否自食其力,有没有道德行为与心理,是否回馈社会。

  • 0 Tina 2023-11-16 19:23:05 浙江

    民族志角度来说很好了

  • 0 Gardenia 2023-10-19 19:59:57 北京

    特权是如何在文化符号层面被合理化的?1.努力工作(至少表面上)、审慎消费(与同阶级相比)、回馈社会(至少需要有这个想法);2.谦逊的态度;3.特权意识。当社会金字塔尖的富人们将这套逻辑建立在道德系统之上时,相对应的是对底层/穷人的境况谴责:贫穷是因为个人的不努力或道德缺失。在这套话语系统中,「向里用力的人生」似乎可以用来形容所有的穷人——在窘迫面前,他们往往向内审视自己的情感与行为,而非向外反思社会结构和分配制度。通过文化,富人赋予自己的财富道德化意义,并给穷人制造出“努力就能得到一切”的错觉。这种表面人人平等的“优绩”分配机制也许是当代最大的陷阱。

  • 0 Slytherinz 2023-10-20 16:17:47 湖北

    章节标题取得很好

  • 0 辛辛辛 2023-11-19 21:49:07 北京

    今日正式确诊中产阶级病: 1)屎难吃也坚持打工; 2)每天反思自己花太多钱;3)试图通过公益的方式回馈社会。嘴上说着人人平等,内心又因为既有感知强调人与人的差距,真是伪善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