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活字文化 2022-05-20 19:17:05

    “一位总统的女儿就这么轻易地被湮没了,意识到这一点太骇人了。” “当我们回望她们,这些故事促使我们去追问:这么多女性的人生、天赋和激情,为什么被从历史遗产中删除了?” 活字文化策划“透视美利坚”A纪实系列第一本,探寻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三个女儿的命运抗争——两个自由的白皮肤女孩,一个被奴役的黑皮肤女孩,在初获独立的美国,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她们的故事精彩非凡,却很少被人讲述。当女性隐藏在时代悲歌中,我们需要重新看见力量。

  • 8 用户36281682 2022-06-05 17:23:14

    7.5 译者不知为何要在这种文本里用网络用语进行翻译,哪怕只有几个也相当刺眼,拉低总体观感。白人因一滴血的象征而被视作黑奴,女儿延续母亲难产而死的命运,向往平等自由且反对蓄奴的独立女性在她父亲建造的狭隘的起居室里教导她的12个孩子、教训她的奴隶。以国父的三个命运迥异的女儿见当时美国女性地位实在是有趣的命题,也颇具象征意义,只可惜哈丽特留下的信息实在太少。杰弗逊教导他的侄子要远离爱情以勇敢踏上正路,却迫不及待嫁出他两位年仅17的女儿。

  • 5 朏朏 2022-06-07 10:52:16

    有种美国纪实版《三姊妹》的感觉。越往后读越被带入其中,作者的笔触和情感投入也在逐步加强,读到玛丽亚死的时候忍不住流了泪。玛莎令人佩服也令人叹息,她不能施展自己的个人理想,只能按部就班去成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无奈之下她只好教导女儿们读书,使她们多少得以逃逸到精神空间中。哈丽特的故事最为激动人心,也最为扑朔迷离,她成功伪装成了另一个人,拥有了另一种人生,但这伪装背后的痛苦我们却看不见听不到,为了自由,她付出了自我湮没的代价,为此特地去看了书里提到的小说Passing改编的电影,里面有句台词——“我们每个人都在冒充别的身份”,这有种特殊的普遍意味,想起佩索阿也有过这么一句:我把自己伪装成不善伪装,伪装成我所不是的人,就立即被那不是我的人所取代,我说这无所大碍,当我想摘下面具时,它已钉进了我的脸。

  • 3 陈美芳˙Ꙫ˙ 2022-06-05 12:42:41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逐步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被当作平等的人对待的历史。杰斐逊有限的视野还无法理解女人和有色人种也能以多种方式培养他为之奉献了毕生的公民美得。好在一直有人拒绝被局限,努力去建设他最著名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中蕴含的历史遗产。而这些人的愿景,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不足之处在于,这纪实传记的精彩度和感染力还不足吧。

  • 6 Blade King 2022-06-09 11:57:02

    非常流畅的阅读体验,第一次知悉杰弗逊家庭的秘史。三个女儿之中,史料详实的玛莎刻画最为鲜明,不喜欢写信留下记录,并且早逝的玛丽亚,以及只能通过间接证据重构的哈丽特就比较模糊。特别是后者,本应是重点却苦于史料不足。好在作者的写作手法部分弥补了这一缺陷,将叙事转化为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写作,让人看到了整个时代,其中性别成规、奴隶制和杰弗逊个体和家族的兴衰三条线相互交织,读完后掩卷而叹。

  • 2 周末小雪 2022-06-07 14:54:19

    一栋第一次在美国实践了“栖居之美艺”的总统之家里,除了总统本人其他都得靠边儿、不见光

  • 2 赛博朱雀昏睡中 2022-08-26 21:34:48 广东

    非常精彩的个人史勾勒,出类拔萃的写作水平,同情而公正的写作立场。美国国父的三个女儿迥然不同又极其相似的人生,“这么多女性的人生、天赋和激情,为什么被从美国革命的历史遗产中删除了?”她们无论肤色,女孩们分享同一种隐痛。而这隐痛的相似,又是有限的:——“在这个有种族和性别的严格界线的社会里,白人女性学会了利用自己的种族优势来弥补性别弱势。她们最不可能去质疑这种既定的秩序,因为这样做会触及蓄奴社会的脆弱点,撼动弗吉尼亚白人特权的根基。”

  • 1 之暾 2022-09-02 16:19:21 江苏

    确实太纪实文学了,缺乏一定的生动性。面对如此有意义的实例与命题,没有读下去实在抱歉。

  • 0 麻雀。! 2022-09-13 00:05:47 浙江

    人很难挣脱时代的局限

  • 1 韧勉 2022-07-20 10:38:43

    本书讲述国父杰斐逊找了肤色较浅的黑人续弦,但是不敢站在平权一线,反对废除蓄奴制度,从而使得他跟白人发妻生的孩子,与后来与黑人生的孩子的命运迥然,这种对比尤其反应在两个出身不同的女儿身上。与黑人后生的子女从小只能获得奴隶的身份。当时美国黑奴想要变成自由民必须有一技之长,杰斐逊也是希望小女儿能成为纺织女工,从而转换身份。但是其从小出身的家庭培养,是其在身份认同上又无法屈从于奴隶身份。后来,后生的两个儿子后来跑到废奴州获得了自由民的身份。女儿的历史记载似乎被刻意掩盖了,而之前生的女儿嫁入门阀,延续了杰斐逊的香火。

  • 3 夏明明 2022-07-20 12:05:03

    读美国国父和他的女儿们的故事,我竟然联想到了伍尔夫、金斯伯格、张桂梅老师,还有任正非两位千金孟晚舟和姚安娜。。发人深思又感人至深的杰作。

  • 2 基瑞尔 2022-06-10 19:19:57

    很奇妙的阅读感受是整书都在呈现各种历史事实以及在诸多文献里寻找她们的踪影,却得益于作者利用更具情感的叙述,让它逐渐也变成一个充满画面感、犹如影视作品般的“传奇”故事;它与《冒名之肤》分享着相近的神韵,也让人想起《紫色》姐妹花的天各一方。总统的三个女儿,在时代之下行进至不同的道路;无论你有多少丰富的学识打底、出众的背景撑腰、还是“正确的”肤色,只因为你是女人,就必须接受各种安排与所赋予的责任。而留下更大遗产的父亲,也因为他在家庭生活、主张以及实际经历的矛盾,让人看到功绩之外的另外一面。开篇的丛书总序和列出的计划出版,让我对整个策划拥有不少兴趣;在“各种药丸”的问题之外,不妨也有更扎实、独特的声音出现。【2022 #95】

  • 2 Cooltree 2022-06-08 11:25:57

    关于Jefferson的黑皮肤女儿的故事,我是从Jill Lepore的非虚构美国史巨著These Truth是中阅读和加深了解的。Kerrison的这本杰弗逊仨姐妹不仅加深了对这些女性个体的了解与体悟,更是用见微知著的写作手法重现了那个时代中各个人物的光彩与幽暗面。这个世界不是截然对立,而是混沌与灰色的,人性在此间游历。作为一种动荡时代的深度阅读体验,这是一本极好的,优美的,值得改变成影像著作的著作。

  • 1 阿梦 2022-06-08 09:33:54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其起草的《独立宣言》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观其三个女儿的一生你会发现,其平等被限定在白人男性间,女性与有色人种并不在此列。杰斐逊每年付重金送大女儿马莎去法国读书,但为的不是培养其成为独立的新女性,而是为了培养其成为他人合格的妻子。马莎17岁结婚,婚后生育12个孩子,被要求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但不需做最好的自己。二女儿玛丽亚自小过着颠沛的生活,好不容易嫁给心爱并宠溺她的丈夫,却在25岁如同她的母亲一般死于产后并发症。三女儿哈丽特因母亲是黑人奴隶,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人生而离开故土、家人,小心翼翼、隐姓埋名地过完了一生。因为是女性,即便是国父的女儿,历史并不愿多去记录她们的一生。

  • 1 Terri 2023-07-07 14:52:51 北京

    索隐派历史研究,全部依赖事实,绝不主观臆断,但结论依旧强大且发人深省。

  • 0 木子南 2023-07-31 17:25:52 福建

    唯一吃惊的地方是大女儿从美国去巴黎后,对天主教产生了兴趣……由此产生了对宗教史的好奇……

  • 0 Prudensia 2023-10-15 18:12:27 山西

    娓娓道来,可读性强

  • 0 深夜小狗🐕 2023-11-13 11:19:22 广东

    非常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感谢作者感谢出版社感谢译者的程度!虽然我觉得所有方面的科研成果都存在偏见,或者无意识的偏见导致的角度偏差,但凯瑟琳•柯里森的性别和种族视角呈现了非常多元和全面的故事,在注释中感谢找到一篇报道的助手也太让人感动了。新生的美国整体而言对女性并不友好,深色皮肤的女性尤甚,但作为一个女性,她所接触的有时候并不需要是全国,世界,她能接触的内容,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养育者(书中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她们的父亲)说了算。养在谁的身边,看什么书,上什么学校,每一天主要做些什么,她对未来的期许,朋友和家人的期望,到现在也是每一个女人(男的也是)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许也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预知未来的变量。是很好的教育读本,种族读本,性别读本。

  • 0 黄不知 2023-10-30 20:23:06 浙江

    在一个于民主的阶梯上诞生的国家里,“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句粉饰的妄言;黑人奴隶、女性以及奴隶女性并不在相关权益的保护范围内。杰克逊的一众女儿中,最刻苦的自然是声音被湮灭的哈丽特。用一次彻底的消失换来另一次生命的重启,她努力把握住了不幸中的万幸之机。跟随父亲看过大世界的玛莎,是一个可敬又可叹的人物。很佩服她在重重桎梏中为女儿们创造的宽阔而丰沛的教育环境,让少女们早早意识到智识生活的珍贵,乃至抵触家务、社交等女性的天然义务,“爱书超过一切”。虽然不间断的生育和常年操劳过早夺去了玛莎的生命,虽然她的下一代也很难挣脱时代社会为女性规定的命运轨道。但她们都尽可能地追求自我实现,以对阅读、翻译、写作的热爱来表示女性的思想生活绝不是无足轻重,真的都很了不起。

  • 0 就是活着 2023-11-25 21:59:48 山西

    作者非常有同理心 感觉杰弗逊即使有两个平安活到成年的女儿,他对女性也实在没什么共情能力,读到目前感觉他挺自私的……女儿去世也没打扰他和跟他差了30多岁的萨利性/交,🐔走出来的还蛮快的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