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与非理性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竹光漾月 2023-08-08 16:49:08 河南

    非理性的思维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对人类内在非理性因素的认识在不断改变。希腊人与野蛮人的区别或许就在于对自身原始思维的解释与组织方式的不同。

  • 2 Entelecheia 2023-07-06 09:38:07 黑龙江

    荷马时代的耻感文化将非理性行为及心理归咎于外在精灵降下的迷狂,此即不负道德责任的良知外化。古风时代预兆旧家庭组织形式与个体自由之张力,逃避自由致使宗教与道德联结的罪感文化由此盛行:节制与虔敬成为免于神之嫉妒的美德;迷狂转变为对失德的惩罚,即埃氏与索氏肃剧中的家族诅咒与世代报复;对净化和宣泄的社会需要赋予神性的癫狂,预言式日神的迷狂旨在个人知识承诺安全,秘仪式酒神的迷狂旨在集体体验提供自由。高歌猛进的个体自由让罪感模式无以接受,层累堆积体出现萨满及清教主义,由此奠定毕氏一系哲学形而上学倾向的宗教根由。古典时代的启蒙理性彻底解放个体,然而消解层累堆积体随即遭到人之非理性本性的反噬。柏拉图走出洞穴又复归洞穴,弥合应然与实然间的鸿沟。社会开放的螺旋上升必然伴随理性的逃避和非理性的逆流,即自由的代价。

  • 2 狄狄 2023-01-10 12:16:47 云南

    细处精深,整体宏阔——不是散点式地呈现希腊人非理性冲动的诸种形式,而是为了勾勒出一幅总体的图景:神秘意识、无意识从未在希腊人的头脑中消失过,哪怕是经过理性主义运动的洗礼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非理性成分参与了对希腊思想性格的形塑。比如,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灵魂—身体二元对立思想,就是希腊人在与萨满教的接触中孕育的。希腊人的“灵魂”概念最先只表示人的活力和精气,受到萨满教的神游、精灵自我和转世教义等观念的启发后,灵魂才可能从身体中独立出来,才可能形成一种视身体为囚牢的“清教灵魂学”。启蒙运动之子柏拉图,实际上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融合者和转化者——将萨满教的宗教启示维度转换到理性论证维度。经历理性启蒙的希腊人也像现代人一样“逃避自由”,个人责任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为个人解除重负的宗教仪式就不会绝迹。4.5

  • 2 Lpure 2022-11-29 09:44:19 广东

    背景知识的不足(尤其是《荷马史诗》)限制了我的理解,但这是值得再读的一本书

  • 0 王木 2022-11-15 13:25:19 四川

    非理性的力量、奇迹和危险

  • 1 happycat 2022-11-28 18:01:51 辽宁

    20世纪伟大的古典学著作,绝非虚言。值得重读。

  • 2 普罗米修车 2022-10-04 21:33:37 河北

    作者是古希腊语学者,可能是经常接触古典文献吧。所以写了很多自己的观察。注脚非常的多。但总觉得中文翻译是没翻到精髓的感觉。好多话都有点“隔靴搔痒”?可能也是我一个门外汉的偏见。#乱翻书

  • 1 免成 2022-09-21 18:22:42

    以传播论为基础的萨满假说或许不靠谱,但是心智结构的转变这条线索,我觉得应该还是确实存在的

  • 0 Fabian 2022-11-03 09:19:48 浙江

    有点过分专业性了

  • 0 holly2007 2022-10-14 19:01:25 江苏

    ate是second sight下之降神術(theurgy),還是宿命包浆的私欲粉飾?牛角之門外,你可曾聽到精靈低語,抑或體驗莊周興蝶的雙身游走?靈魂(psyche)震颤的Shaman下,真能抓住Dionysus之火熱精神吗?哪怕只有一瞬。若忘記差異,就能找到認同,融入狂歡,當下即可幸福,那一揆式民粹,果然便有存在的正義了?知曉文明密码的先知,又能否避免粉碎,保全自己?

  • 1 Razumov 2022-12-15 22:56:08 浙江

    对不明晰的时代和观念下定义是冒险但富有成效的。读的时候没想到论述中充满了诗意,“它们会在某一瞬间将我们抬离有朽”。

  • 0 七个字起名好难 2024-01-15 19:14:38 广东

    希腊人的理性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度,“伟大的希腊启蒙运动时代也是迫害的时代——学者被放逐,思想被蒙蔽”,癫狂、宗教迷信、占卜仍大大流行,甚至于苏格拉底也赞赏四种“神圣的癫狂”:预言式的,秘仪的、诗歌的、爱欲的,可见人的思维里是有多离不开非理性。当理性主义打算改造社会秩序,害怕神罚的雅典人总是要站出来制止,尤其在战时的恐惧抱团状态下,容不下任何出格的念头。可是好在希腊的宗教是松散的,许多人自由地选择神来崇拜,也为理性崇拜留下些空间。

  • 0 Vique 2024-01-15 21:32:23 北京

    比想象中读得快很多,看之前抱的期望很高,读罢后不能说没有失望,整体内容更偏考据性而不是评论性,每章结束之后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但好在有作者翔实的笔力与条理清晰的逻辑支撑。非理性这个话题太让人浮想联翩,阅读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想到,如果跳出作者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激情或“非自然介入”会是什么样子?看得出之前读过的不少学者都受了此书影响

  • 0 Vernalio 2024-01-25 15:41:40 福建

    《菊与刀》之后

  • 0 viaggiatore 2024-02-05 09:12:30 重庆

    关于萨满、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柏拉图和希腊化哲学的分析线索还是挺有意思的

  • 0 拉布拉布 2023-12-29 20:07:27 北京

    对非理性的解读很有启发。写博论末期看的,很多内容也不太记得了。

  • 0 坚定躺平的锡兵 2023-12-15 03:18:28 北京

    不单是奇花异草,也应当分析产生他们的土壤。

  • 0 薄荷橙子 2023-12-15 19:35:37 北京

    出发点:现代人和后古典时期的希腊人一样,见证了后启蒙时代理性的衰退和非理性的蔓延,这在作者生活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明显。 乐观的方法论:以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来探究非理性在人性中的深刻根源,最终以理性改变和驯服非理性。 主旨:探讨非理性在古希腊的各种表现,其主要形式是“被入侵的心灵” 所属传统:由于非理性的发现,古典研究的转向从尼采开始(参考尼采,《悲剧的诞生》),在多兹处达到高潮。

  • 0 Nomad 2023-12-15 02:15:08 广东

    蛮有意思的主题:在古希腊时代探寻人类非理性的表现。作者很擅长利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把非理性的行为还原到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予非理性行为以“理性”的解释。字里行间也映射出了作者对于现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