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两遍的路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Doris 2022-10-30 13:46:14 上海

    一想到海外那帮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家就肃然起敬

  • 34 某羊 2022-05-31 00:22:02

    读过港版后又读了这一版,个别语句有删减或替换,但不影响读者对本书总体叙述与核心观点的理解,同时也有一些对于港版错译的修正,故总体上后者并不明显逊于前者。 此外,读过两遍后,在维持之前观点(对于柯文的定位应当超越于“汉学家”或者“中国历史研究者”)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新体会:柯文对于史学家“翻译”身份的定位,似乎表明他更强调对于“历史–记忆–神话”这三者关系的解构,而不仅仅是对于过去事实的重构,这恐怕也是其能够运用中国案例却不囿于中国的关键所在。 当然,再次读过后,柯文对于个人生活经历的压缩和所处外部环境“为了叙述而叙述”所带来的(作为回忆录的)刺眼感也越发明显。不过话又说回来:就大多数书斋学者的人生而言,其现实经历远不如精神生活来得有趣,故而这种叙述中的偏重与取舍倒也不失为一种“扬长避短”。

  • 7 江海一蓑翁 2022-06-01 20:49:05

    美国中国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柯文关于自己学术生涯回顾的优质回忆录,之于中国读者而言,大致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看点——一是通过作者包括《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名著在内的作品出版过程中遭遇的坎坷与波折,管窥一位知名学者成长历程中的风雨与不易,坚定对于自身成长历程的勇气与信心;二是通过作者亲述的上述名著的研究写作与出版历程,加深对于这些作品以及作者中国研究的学术研究脉络的把握与理解;三是通过作者于美国相关学术场域里闯荡历程的生动、鲜活回忆,建立起对于美国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生态与学术传承脉络的直观体验。值得大力推荐。

  • 7 michaelr 2022-06-04 23:08:30

    中国的历史是罗生门还是莫比乌斯环?柯文在这本80岁之后写成的回忆录中,给了我们一个清醒的答案。超越文明的历史写作,走向追求全人类的共有的“道”。

  • 2 Vinland 2022-06-05 16:35:49

    柯文属于那种具有反思性的历史学家。于自己,他不断提到自己经历当中的父权制与性别问题。于历史学,他对历史认识论的反思已属非常难得,自觉“处于怀特与卡尔之间”。于中国,他从局外人的视角不断反思中国的历史与现状。感觉一些个人经历还可以多写一点,非常有趣,也很真实。

  • 1 卡出一个好心情 2022-11-17 13:14:52 四川

    作者在历史书写这一块真是出神入化了,不服不行。 本书可视为作者各种著作的导读,都是很好的书。 大佬也有大佬的烦恼。

  • 1 不Jo人了 2022-11-14 20:05:06 浙江

    在回忆自己的学术历程中讲述了自己治史的方法,有感到学术界与做学问其实是两回事。

  • 1 Shu 2022-11-19 21:53:59 福建

    不是很适合普通读者,侧重历史学而不是历史,专业性更强。

  • 0 短暂 2022-11-22 18:49:16 河北

    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人们经历的过去;被神话的过去 柯历史观的核心思想:故事和讲故事的重要性。时代环境不同,故事也在不断演变 三、四、五:“中国中心观”所涉及学术背景及局限

  • 1 吴情 2022-11-23 13:24:44 江苏

    当史学家写起自传,他会如何处理现在与过去呢?在柯文看来,历史学家也是译者,既需要掌握过去的语言,又需要精通现在的语言,进而实现两种语言的成功转换。看似浅显的道理,付诸实践其实并不轻松。历史学家追寻真相,然而真实的历史是一种持久的诱惑,永远难以抵达,他们造就的是叙事。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承载了今人的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智识趣味。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又确实需要故事,需要故事提供的身份认同。(另,柯文对经历、事件、神话的关系与张力的讨论,格外富有启发性;老爷子对早年大作的艰辛出版依旧耿耿于怀哈哈。)

  • 0 momo 2022-11-29 22:06:07 浙江

    p44官员士绅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更为根本因此也更具有威胁的内生和半内生变革,这是他们的防御策略。p64二十世纪60年代认识到了社会史的重要性。……19世纪中国史的真正分水岭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而非鸦片战争。p69无法预知结果outcome-blindness.70"厘清、分析、批判美国历史学研究普遍存在的假设".75永远能很快收到他(费)的详细点评,且一般是令人如沐春风的鼓励。几周、几个月甚至数年后,我往往会收到他给别人信函的复印件。81要知道何时收手停止修改,接受业已完成的事实。85也只有我这样真正努力过但失败了的人,才能理解这份成就的巨大意义。p104更有意义的是关注思想实质。105单一文化在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一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流变催生出对过去更动态的理解。……

  • 0 Wistful 2022-09-16 15:10:49 北京

    “然而,任何成熟的历史学家都会认同,与这个挑战角斗,甚至拥抱这个挑战,深入探寻我们渴望了解的神秘过去,正是为历史学家带来满足感的最大来源”

  • 0 阿蚊 2022-09-21 02:37:59 浙江

    如何读史(中国史)普通读者入门

  • 0 拜伦 2022-10-02 00:44:52 上海

    作为一部学术回忆录。除了对研究心得的总结与回顾,还有学术出版的通畅与曲折,尤其是对《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出版过程的介绍,受教良多,不胜唏嘘

  • 1 起心动念之间 2022-10-04 16:26:18 甘肃

    老爷子给自己研究说的明明白白的

  • 0 鱼皮 2022-10-08 21:05:55 广东

    柯文总结了自己大半辈子(60年)学术生涯的回忆录,书中以出版过的学术专著为划分,详细记叙了他每一段学术生涯的转变(还有许多有趣的学术界八卦)。感觉最有意思的是柯文提出了“历史学家就是翻译家”的观点,以史为本,以今作译。另外,作为柯文毕生最满意的作品,《历史三调》出版了20年只卖出一万一千多本,已经是他心中“算得上畅销”的成绩了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原来国外出版业竟也这么不景气吗(或者还是该说盗版猖獗呢)?

  • 1 Bamboo Insight 2022-11-01 16:53:28 江苏

    作者很真诚,译者很用心,可能老人家对本书的定位是学术生涯的一次综观,很期待学术自传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过往的著作,所以行文上殷切嘱托的意味重了些,脱离他著作体系单读该书的读者(比如我)会感到琐碎了些。

  • 0 黑色曼陀铃 2022-12-04 22:37:01 河南

    除了是作者本人约60年的中国历史研究生涯的概述,也像近代美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观念转变的记录。半个世纪来英语世界的中国历史学家几乎都在书里出现了。还有一点收获是,年龄和退休其实不影响个人成果的进步,不要给自己设限。

  • 1 慢慢走 2022-12-10 13:02:25 陕西

    诚如书名,这不仅仅是一部学术回忆录,题目本身象征着一个关键性的区别:“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十分不同。经历时是无法预知结果的,我们都不知道最终会如何;然而重构历史时,我们已然知晓结果,历史学家会把精力放在理解上,解释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 全书看点有四处: 1.作者个人研究视角的转变与扩大。 2.柯文对同期史学家研究热点评点。 3.对«在中国发现历史»观点补充。 4.当前国耻记忆、认同辨析。

  • 0 韧勉 2022-12-17 22:36:12 北京

    2022年最重要的汉学家的个人学术史,柯文认为自己做汉学的人生道路以及从历史记忆角度回溯自己学术发展史的道路是为走过两遍的路,全书也是以柯文讲述自己的五六部专著的写作历程与自己多年的学术交往历程去重新梳理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汉学史的历史进程及其成就,此外还能从书中发现他的老师费正清、他的博士同学孔飞力,他的学术对标对象王国斌和彭慕兰经典作品的评述,并且从书中思考汉学理论的历史书写手法与历史记忆理论的实践与理论诉求,可谓是了解“中国中心观”理论塑造的必备导读书目。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