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机器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yusen 2023-04-16 09:31:56 美国

    难得的一本关于科学哲学深入浅出的著作。作者从回顾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和库恩的范式变化这两大科学哲学理论体系开始,针对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科学体系要到17世纪才会产生?给出了科学的“铁律”,也就是科学研究就是进行实验或者观察,得到相关的经验性证据,而不要被哲学神学或者美学等其他的思想所影响。这种看似机械的方式,反而造就了近现代科学。

  • 2 Slo 2023-04-20 09:31:03 海南

    1个月之前开始读,读的时候很惊喜很意外,感觉是23年目前为止读到的最能震动观念的书。曾经有巨多的对人文社科专业的疑惑和对自己为什么不从事理工专业的遗憾,但现在总的一句还是对科学二字祛魅了,原来追求精准和终极的答案不是天然存在的,我想要的知识就是学到理科可能也找不到。所谓学的知识只是手中的一把弯刀,斩断生命中的藤蔓看到终极的石碑罢了。会n刷。

  • 0 尤小澜 2023-06-15 18:37:36 山西

    没读过这种类型的书,还蛮有意思

  • 0 sari 2023-06-06 00:29:20 新加坡

    没想到会被这本书触动、、最后一部分对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讨论真的对我自己人生经历很有启发意义,回答了之前内心很多甚至无法用语言形成和表述的问题,看作者漂亮地讽刺漠视和蔑视人文精神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真是太爽了。以及看书的时候就想吐槽——作者到底是有多爱牛顿啊 “牛顿,是他”

  • 1 Charles 2023-10-07 07:58:03 黑龙江

    科学既不是波普尔的证伪逻辑,也不是库恩的范式革命,而是一台无情的、反理性的知识机器,它要求科学家在专有的领域遵循严苛的经验检验模式,要求在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上采用尽量客观的方法和态度,要求避免美学、人文主义、哲学逻辑等分析范式,要求科学家不计一切代价地投入枯燥乏味的科研活动,最终才有可能带来人类科学发展的光芒。漫长的人类历史,科学的历史不过二百余年,而牛顿就是这开天辟地的伟人,就像让人类走出了循环反复的历史,真正进入了知识密集爆发的时代。当然,为什么牛顿出生在这一时期呢?背后的原因跟资本主义的诞生密切相关,民族国家取代了宗教统治,世俗和上帝的分割带来了经验检验与哲学的分而治之,专业化分工带来了专营细分领域的科学家,自由的氛围让私下里谈论美学和哲学逻辑的科学家得到喘息,哪怕是爱因斯坦也不能免俗。

  • 0 必要幻觉 2023-10-11 20:19:25 江苏

    没接触过科学哲学,只对波普尔有所耳闻。偶然翻开,被前三章一通乱杀于是连滚带爬来打五星。| 后面也有些亮点,喜欢科学vs人文的讨论。整体4.5。

  • 0 糕糕 2023-09-16 00:07:44 北京

    粗粗看过 很有意思

  • 0 fishergis 2023-09-01 21:58:28 北京

    铁律,依托现实的推理

  • 0 箱子里有麦草 2023-09-16 13:21:42 浙江

    好读,信息密度低,所以很好读

  • 0 纯阳书评 2023-05-29 14:33:50 北京

    科学知识来自哪里?科学进步的逻辑是什么?这是一个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既构建了并还在不断构建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代社会,也时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让我们明白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哪些知识是可靠的,哪些知识是不可靠的,如果可靠的话,可靠程度又可能多高。本书是有关这一主题的又一本好书,在充分吸收、融合汇总、批判继承波普尔和库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知识机器,看点有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知识机器理论眼里只有经验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那里,科学知识最大的秉性是可证伪,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与观察和实验一路相随,直到最后一刻出现反例,而被证伪,所谓知识没有真谛,作为知识只能是一种临时的称谓,波普尔的观点胜在看透了知(后文见书评正文)

  • 1 Silverry 2023-07-24 21:34:02 上海

    有一些诸如解释的铁律,合理性排名,浅层因果解释,理论群,第谷原则之类的新概念,但总觉得都是新瓶装旧酒,有种将已知的事情重述并各安其位的感觉。。

  • 0 惊鸿 2023-09-02 22:03:14 广东

    还是拾了库恩的牙慧

  • 0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3-06-18 18:40:12 北京

    可作为吴国盛老师《什么是科学》的补充读物。这本书一个特点在于提出的“铁律”,对唯名论以来的经验主义-数理实验科学的另一个解释概念。有意思的是本书有很多科学史上的故事案例,这点比纯粹的科学哲学书有趣。

  • 1 简不易 2023-04-01 10:22:46 上海

    对波普尔和库恩的批判很准确,“解释的铁律”也抓到了科学的核心,但副标题“非理性如何造就近代科学”并不合适(大概是中译本额外加的)。相信自然世界存在不变秩序且能被我们认知是一种理性精神,科学就是探寻这种不变秩序,即寻求“更好的解释”。这种解释之所以威力巨大就在于预测和解决实际问题。书中虽然论述了科学家很多非理性的一面,但宝贵的依然是发展出理性这一面,所以应该是“理性造就了近代科学”。

  • 0 沧海木华 2023-03-29 01:17:28 广东

    图书馆偶然碰到的一本好书,翻了小半个月终于看完。总体不错,对科学史的总结及哲学、神学与科学的关系解读有趣。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3-04-10 00:19:20 上海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作者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 0 Water Notes 2023-02-25 10:41:18 江苏

    拓展波普尔和库恩的科哲著作。论述两个问题1。科学是如何运作的,它为什么如此有效?2。为什么科学出现得这么晚?第一问题的答案是作者说称“铁律”,即(1)诉诸经验性验证(观察)(2)对经验数据的假设检验。第二问题的答案是近代科学开始通过解释力来识别理论正确性,摒弃个人性的、主观、哲学、神学与美的因素。但这与人类的天性相悖。不算难读,论证很清楚。

  • 0 DavidSi 2023-02-25 21:58:32 北京

    看看看看看

  • 0 学居动物😈 2023-03-22 16:23:11 北京

    铁律与维也纳学圈的证实原则内容上并无差别,连拒斥形而上学都一模一样。在falsificationism和paradigm shifts之后,激进主观主义对科学史的强大解释力,终究令科学哲学被迫放弃了方法论大片战场,走向了一种以规范版本复兴的logical empir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