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零门槛的敦煌文化入门指南
僻处边塞的敦煌,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古迹?
敦煌艺术是舶来品吗?
敦煌的工匠们竟可以与米开朗琪罗媲美?
……
种种关于敦煌的疑问与好奇
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没有艰深难懂的学术语言,没有高高在上的阅读门槛,只有轻松好读的敦煌文化常识。
三本书相辅相成,层层深入,带你读透 敦煌,读懂中国。
🔍零距离、沉浸式欣赏敦煌之美
没时间去敦煌?因为疫情,去不了敦煌?去过敦煌,却来不及细看?敦煌研究院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倾情提供多张珍藏洞窟图片,呈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关于作者,没有人比常书鸿更懂敦煌
他被誉为“敦煌守护神”,他是敦煌研究院创始人,他是敦煌学奠基者,他是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临摹过数张敦煌壁画;他使远在西北边地的敦煌石窟逐渐为世人所知。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敦煌。
🔍常书鸿之女常沙娜主编,延续对敦煌的守护...
🔍零门槛的敦煌文化入门指南
僻处边塞的敦煌,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古迹?
敦煌艺术是舶来品吗?
敦煌的工匠们竟可以与米开朗琪罗媲美?
……
种种关于敦煌的疑问与好奇
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没有艰深难懂的学术语言,没有高高在上的阅读门槛,只有轻松好读的敦煌文化常识。
三本书相辅相成,层层深入,带你读透 敦煌,读懂中国。
🔍零距离、沉浸式欣赏敦煌之美
没时间去敦煌?因为疫情,去不了敦煌?去过敦煌,却来不及细看?敦煌研究院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倾情提供多张珍藏洞窟图片,呈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关于作者,没有人比常书鸿更懂敦煌
他被誉为“敦煌守护神”,他是敦煌研究院创始人,他是敦煌学奠基者,他是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临摹过数张敦煌壁画;他使远在西北边地的敦煌石窟逐渐为世人所知。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敦煌。
🔍常书鸿之女常沙娜主编,延续对敦煌的守护与传承
常沙娜教授历时20余年,爬梳、集结常先生散见于数百种图书、报纸、期刊、内部资料中有关敦煌文化的文字,成此一套“敦煌三书”,既是完成对父亲弘扬敦煌的承诺,亦是为了唤醒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顶级敦煌学专家饶宗颐、樊锦诗、柴剑虹担纲顾问团队,为高品质出版保驾护航。
📖《敦煌莫高窟艺术》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敦煌艺术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从艺术风格到时代特征,从追溯源流到内容大观,从建窟历史到未来展望……种种关于敦煌的疑问与好奇,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创作者
· · · · · ·
-
常书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常书鸿(1904—1994),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敦煌守护神”。1927年赴法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名誉主席。
目录 · · · · · ·
敦煌艺术与今后中国文化建设001
敦煌艺术特点014
从敦煌近事说到千佛洞的危机021
敦煌艺术039
从敦煌艺术看中国民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特点048
· · · · · · (更多)
敦煌艺术与今后中国文化建设001
敦煌艺术特点014
从敦煌近事说到千佛洞的危机021
敦煌艺术039
从敦煌艺术看中国民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特点048
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057
敦煌莫高窟介绍——中国人民的艺术宝库091
大放光彩的千佛洞097
敦煌莫高窟的维修工作105
祖国艺术的珍宝112
敦煌莫高窟117
敦煌艺术132
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介绍敦煌莫高窟艺术153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序162
《敦煌艺术宝库》序166
敦煌莫高窟——代序170
附 录175
出版后记184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穿越千年风沙,跟随大师,揭开敦煌艺术面纱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ㄨ敦煌学ㄨ (皮特4)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Ⅴ) (湖山雨谷)
- 书单|艺术 (Blue sea)
- 雕塑 /造像/艺术/敦煌 (离魂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浇小园子 2024-01-24 14:33:07 上海
照文字本身评判,非常一般。如果删去重复,可能只需要一半不到的体量。不知道是但开风气不为师(从前读论文时常有此感),还是常先生并非以论著见长(反而更好奇敦煌研究院的成果集中在什么领域)。过期的学业病——观察系年和语言风格,可得一些bonus。 据说前六篇提纲挈领,我不懂,所以体会不到在敦煌学研究史上的妙处。对于门外汉而言,如果这是普及性读物,那也最多能记住零星的抽象词汇,而无法将其与洞窟存在一一对应... 照文字本身评判,非常一般。如果删去重复,可能只需要一半不到的体量。不知道是但开风气不为师(从前读论文时常有此感),还是常先生并非以论著见长(反而更好奇敦煌研究院的成果集中在什么领域)。过期的学业病——观察系年和语言风格,可得一些bonus。 据说前六篇提纲挈领,我不懂,所以体会不到在敦煌学研究史上的妙处。对于门外汉而言,如果这是普及性读物,那也最多能记住零星的抽象词汇,而无法将其与洞窟存在一一对应。 (展开)
2 有用 和风润 2022-11-24 21:45:24 江苏
都是每隔几年在报刊发表的文章,常识性介绍重复太多
0 有用 雲隱 2023-09-27 13:25:26 美国
历史文件属性远大于可读性、学术性,文章之间重复甚多,散论合集,和书名不匹配。插图有点迷,正文中细致拆解了底428窟东壁南侧萨埵那太子壁画,并画了场景排列示意图,翻过一页正要对照配图看,咋看咋对不上,谁知配图是东壁北侧须大拿太子壁画。我不理解……
0 有用 海棠依旧 2023-12-01 12:23:23 浙江
有点像学术报告,可读性不强。几处内容有重复。
0 有用 云无月 2024-03-03 02:24:02 广东
我更愿意将此书命名为:常书鸿报刊发表的文章汇总。 并且通篇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