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按照一些习俗或默认的规则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正是民俗学大显身手的地方。
与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学并不是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学问,而是一种反主流、反霸权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态。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民俗学入门书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如大学校园里流传着的七大怪谈;各个家庭内部实行的规则;消防员、铁路员工、法官、办公室白领的日常生活;作为社交场所的平民区咖啡店;动漫圣地创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鱼身鸟喙人面的妖怪护身符的大流行;互联网时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 “座敷童子”的现代转型等等。
本书简明易懂地介绍了现代民俗学的知识,向读者展现出现代民俗学的魅力。让民俗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学会并加以运用的技能,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趣味。
大家的民俗学的创作者
· · · · · ·
-
陆薇薇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岛村恭则,任教于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社会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从2019年4月起担任关西学院大学世界民俗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是当下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
目录 · · · · · ·
序章 “vernacular”即是“俗” / 1
1.我与民俗学 / 1
2.民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 7
3.关于vernacular / 19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俗”
第一章 不为外人知的“家庭内部之俗” / 29
· · · · · · (更多)
1.我与民俗学 / 1
2.民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 7
3.关于vernacular / 19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俗”
第一章 不为外人知的“家庭内部之俗” / 29
· · · · · · (更多)
序章 “vernacular”即是“俗” / 1
1.我与民俗学 / 1
2.民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 7
3.关于vernacular / 19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俗”
第一章 不为外人知的“家庭内部之俗” / 29
第二章 校园之俗 / 43
第三章 劳动者之俗 / 59
1.消防员的习俗 / 59
2.卡车司机的习俗 / 67
3.铁路民俗学 / 72
4.自来水管道工人的习俗 / 83
5.法官也有自己的习俗 / 86
6.OL的抵抗 / 89
第二部分 地区与全球
第四章 咖啡店“优惠早餐”习俗之谜 / 99
1.日本各地的优惠早餐 / 100
2.亚洲人的早餐 / 121
3.对优惠早餐的考察分析 / 130
第五章 “B级美食”来自哪里? / 139
第六章 水上人家 / 165
第七章 宗教之俗 / 189
1.能量石与能量源 / 190
2.类民俗和虚构传说现实化 / 199
3.作为全球性宗教习俗的稻荷信仰 / 212
结 语 / 224
附 录 / 231
· · · · · · (收起)
1.我与民俗学 / 1
2.民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 7
3.关于vernacular / 19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俗”
第一章 不为外人知的“家庭内部之俗” / 29
第二章 校园之俗 / 43
第三章 劳动者之俗 / 59
1.消防员的习俗 / 59
2.卡车司机的习俗 / 67
3.铁路民俗学 / 72
4.自来水管道工人的习俗 / 83
5.法官也有自己的习俗 / 86
6.OL的抵抗 / 89
第二部分 地区与全球
第四章 咖啡店“优惠早餐”习俗之谜 / 99
1.日本各地的优惠早餐 / 100
2.亚洲人的早餐 / 121
3.对优惠早餐的考察分析 / 130
第五章 “B级美食”来自哪里? / 139
第六章 水上人家 / 165
第七章 宗教之俗 / 189
1.能量石与能量源 / 190
2.类民俗和虚构传说现实化 / 199
3.作为全球性宗教习俗的稻荷信仰 / 212
结 语 / 224
附 录 / 23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可见,民俗学这门学科的成长,伴随着人们对霸权、普遍、中心、主流的抵触情绪。民俗学的特征,除了上文所述的赫尔德的典型“反启蒙主义”外,还可以加上“反霸权主义”这一点。民俗学是把霸权主义相对化,从而具有强烈的批判霸权主义意识的一门学科。对于那些处于强势地位的事物,那些相信自己处于“主流”“中心”的位置,并把自己的逻辑作为“普世”价值强加给他人的势力,民俗学努力与之抗衡。具体而言,就是从与之完全不同的位相出发,开展民俗学式的知识生产,从而将其相对化,并超越之。这就是民俗学最显著的特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章 “vernacular”即是“俗” / 1 -
所谓“俗”,包含下述四重含义中的某一个,或是它们的任意组合。这四重含义分别是: (1)与支配性权力相左的事物; (2)无法完全用启蒙主义之理性来解释的事物; (3)与“普遍”“主流”“中心”的立场相悖的事物; (4)与正式制度保持一定距离的事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关于vernacular / 1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家的民俗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大家的民俗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家的民俗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作为入门级了解挺不错的
作为提高兴趣、获取入门级知识概论的科普书籍来说,这本书算得上是很成功。作者姿态平和,与读者视角平行,用相当亲切的语调介绍了许多耳熟能详、近在咫尺的民俗学事迹。书中引用的学生论文内容在我看来是恰到好处,一来学生代表的正是普通民众的视角,并不会让读者产生一种与...
(展开)

更加广阔而生动的民俗学世界
喜欢老师说的“借助vernacular这个关键词,展现超越民俗学刻板印象的、更加广阔而生动的民俗学世界。” 看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很多书里描述的与我生活的周围世界或者一样或者有区别的点,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为什么的时候感觉很有趣。 最近因为写些东西有点头秃,看到老师写到在狩俣...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平凡社 (2020)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民俗学(包括个案研究、理论分析、外国民俗) (南池子)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通识/通史:多学科的视野 (🦉的瓦涅密)
- 购书单【1】 (波豆豆)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6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家的民俗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suka 2024-01-26 10:14:34 河南
本来期待的是一些都市传说之类的民俗,虽然也有,但是篇幅不大,多数是真正的下町生活的习俗习惯的民俗,对这些感兴趣的话,很值得一读。
5 有用 惟文字间 2022-08-13 21:39:59
日本学者能非常清晰地表述出民俗学的反权威和反国家的核心特征,并且将之作为基本的学科共识和知识基础,而天朝那些采风纪俗以彰显教化之风行草偃,或者搜罗如潮之谀词来证成民族国家的永恒不朽特性的神话的“民俗学家”,如果了解这一点,估计不仅不会相形见绌、自愧不如,更可能会大惊失色,并斥为异端邪说了吧。
1 有用 柳无码🌈 2024-11-24 07:44:33 北京
非常好看,满满的生活气息,让我这个门外汉了解了民俗学的概念、自带的影响、一些研究方法,以及“俗形成的原因”、实际效益。1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讲外出吃早餐的“俗”,这部分有些冗长;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俗”非常有趣,估计很多人在读完这本书后也会开始观察、记录身边的俗;3柳田国男和福泽谕吉少年时对神龛的不同态度、大家一起给大阪列车迟到找理由、自来水管工人的歌谣、疫情小卡片等案例都非常有趣;4人思考事情... 非常好看,满满的生活气息,让我这个门外汉了解了民俗学的概念、自带的影响、一些研究方法,以及“俗形成的原因”、实际效益。1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讲外出吃早餐的“俗”,这部分有些冗长;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俗”非常有趣,估计很多人在读完这本书后也会开始观察、记录身边的俗;3柳田国男和福泽谕吉少年时对神龛的不同态度、大家一起给大阪列车迟到找理由、自来水管工人的歌谣、疫情小卡片等案例都非常有趣;4人思考事情时不可避免会受自己所在文化的影响,比如探寻为什么大家要外出吃早餐,日本的男人会下意识地想“为啥妻子不给做早餐”,而我们受性别平等教育长大、在女性高度参与社会劳动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是不会认为早餐就得妻子做的。 (展开)
1 有用 法兰柴思 2025-03-01 17:46:58 上海
相比正文对有趣民俗现象的碎片化展示,附录关于作者本科卒論写作过程的记述才显示了成熟的民俗学思考,这种概念提取与模型构筑的思考和写作方法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但这些内容终归是附录别册,本书不是民俗学研究的方法论著作,而是对学科基本精神理念的介绍和生活化尝试——给予大家看待生活的新视角,即以“俗”的方式反省“民”(也就是我们自身),并通过实例展示何谓“俗”。“俗”不局限于古老村落的民间传承,而是所有生... 相比正文对有趣民俗现象的碎片化展示,附录关于作者本科卒論写作过程的记述才显示了成熟的民俗学思考,这种概念提取与模型构筑的思考和写作方法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但这些内容终归是附录别册,本书不是民俗学研究的方法论著作,而是对学科基本精神理念的介绍和生活化尝试——给予大家看待生活的新视角,即以“俗”的方式反省“民”(也就是我们自身),并通过实例展示何谓“俗”。“俗”不局限于古老村落的民间传承,而是所有生活化了的、由群体内部自发生产并共享的常识、惯习及其产物,具有非主流、去中心的特征。 (展开)
0 有用 Irene 2024-02-22 17:39:07 云南
序章和附录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