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系列”著作,“知识创造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作品,促进组织知识创造螺旋上升,引领探索全球经济前沿知识。
◆ 编辑推荐
☆ “知识管理系列”丛书之一、“知识创造管理之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教授作品,创作者包括丰山良子、一条和生、楠木建、石仓洋子、克里斯蒂娜·L.艾哈迈迪安、大园惠美和阿久津聪等知识管理领域知名学者。
☆ IBM、佳能、本田、松下、丰田、索尼、奥林巴斯等企业知识管理及持续创新要领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促进组织知识创造螺旋上升,助力企业与个人发展。
☆ 解析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研究生院处理、拥抱、培养和使用大量对立面实现创新的做法及启示,引领探索全球经济前沿知识。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陈春花作序推荐。
◆ 内容简介
《创造知识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是“知识管理系列”丛书之一,是“知识创造管理之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教授作品,创作者包括丰山良子、一条和生、楠木建、石仓洋子、克里斯蒂娜·L.艾哈迈迪安、大园惠美和阿久津聪等。
这是一本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的实用指南,以IBM、佳能、索尼、本田等十几家世界知名企业为实例,讲述知识创造的螺旋上升过程。
本书介绍了知识创造的过程、机理、基本条件及SECI模型,结合产品概念的创新、全球化竞争、组织间的网络、战略制定过程、品牌能力、信息技术等,介绍知识管理如何融入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本书还以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研究生院为例,总结了其处理、拥抱、培养和使用大量对立面实现创新的做法及启示。
本书不仅适合广大企业管理者作为提升管理实践水平的参考书,也适合创新实践者借鉴研读。
◆ 译者简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创新与知识管理会议(iKM)创始人兼主席、202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
张月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士研究生。
◆ 名人推荐
在经济价值和社会责任并重、科学管理和人文精神同步的新时代,我们应高度重视隐性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基于 SECI 模型螺旋上升的知识管理。
——陈 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创新与知识管理会议(iKM)创始人兼主席
在知识驱动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阅读“知识管理系列”图书能产生极大的价值。通过这套书,读者会更清晰地了解组织中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创造是什么、如何在方法论层面更好地进行组织知识创造……对这些内容的把握能让我们按照知识管理的逻辑主线去理解企业,理解组织创新力的打造。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1 有用 失眠怪兽 2023-08-23 23:17:16 广东
先标记着。三本一起读
0 有用 GD休养生息 2024-09-02 14:05:57 河北
续《知识创造的企业》系列书52 万字 在一路从1990 年的德鲁克、野中郁次郎 到 《知》 到本书 看到了对于组织的知识管理的一路摸索路径 相对比《知》系统的阐述了 SECI 模型为中心的理论 本书提及少量日美方企业中的关联对比(很具有日本管理著作的风格) 以及对于企业品牌管理 基于 SECI 模型中的应用可能 以及 日本一桥打造MBA学院 基于 SECI 模型中的应用结合 有些思考与碰撞 又想起... 续《知识创造的企业》系列书52 万字 在一路从1990 年的德鲁克、野中郁次郎 到 《知》 到本书 看到了对于组织的知识管理的一路摸索路径 相对比《知》系统的阐述了 SECI 模型为中心的理论 本书提及少量日美方企业中的关联对比(很具有日本管理著作的风格) 以及对于企业品牌管理 基于 SECI 模型中的应用可能 以及 日本一桥打造MBA学院 基于 SECI 模型中的应用结合 有些思考与碰撞 又想起昨天看到那句哈耶克的“理性的自负” 而对抗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邓爷爷的 摸着石头过河 (展开)
0 有用 大灰狼 2024-11-16 16:27:19 黑龙江
太拗口了
0 有用 南山明 2025-02-16 20:31:32 江苏
论文集。
0 有用 JC 2025-03-02 12:19:39 上海
母校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研究生院(一桥ICS)老师们关于知识管理主题的论文合辑,原著标题为一桥论知识管理(Hitotsubashi on Knowledge Management)。除了竹内,上过本书9位作者中7位作者的课。野中是一桥ICS 成立前十年(2000-2010)的学术主角(管理主角是竹内),可惜这所学校除了野中外,再没有可与其相提并论的大师级人物。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野中的独特和稀有... 母校一桥大学国际企业战略研究生院(一桥ICS)老师们关于知识管理主题的论文合辑,原著标题为一桥论知识管理(Hitotsubashi on Knowledge Management)。除了竹内,上过本书9位作者中7位作者的课。野中是一桥ICS 成立前十年(2000-2010)的学术主角(管理主角是竹内),可惜这所学校除了野中外,再没有可与其相提并论的大师级人物。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野中的独特和稀有(大楼常有,大师不常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