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民艺运动的源头起点,民艺之父的初心之作,中文简体版首次集结出版
◆解剖被忽视的半岛艺术,评鉴色彩、线条、形态特征,关照工艺背后的历史、思想
◆对比“中日韩”工艺美术差异与相似,在美的国度令东亚结缘
◆日本民艺馆、摄影师具本昌授权精美器物写真,在文字之外直观工艺之美
内容简介
与朝鲜陶瓷器的邂逅,启发了日本著名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美学探索,最终促成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民艺运动”,波澜延宕至今。本书为柳宗悦研究朝鲜半岛器物的论述文集,亦为了解民艺思想的奠基之作。曾散缀于《白桦》《工艺》等重要文艺杂志的十数篇名作,解剖了朝鲜半岛工艺美术的特点及风格,对比了东亚三国工艺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对器物的品鉴,体现了柳宗悦在东亚历史风云变幻的年代,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美学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1984年,因为对韩国艺...
编辑推荐
◆民艺运动的源头起点,民艺之父的初心之作,中文简体版首次集结出版
◆解剖被忽视的半岛艺术,评鉴色彩、线条、形态特征,关照工艺背后的历史、思想
◆对比“中日韩”工艺美术差异与相似,在美的国度令东亚结缘
◆日本民艺馆、摄影师具本昌授权精美器物写真,在文字之外直观工艺之美
内容简介
与朝鲜陶瓷器的邂逅,启发了日本著名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美学探索,最终促成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民艺运动”,波澜延宕至今。本书为柳宗悦研究朝鲜半岛器物的论述文集,亦为了解民艺思想的奠基之作。曾散缀于《白桦》《工艺》等重要文艺杂志的十数篇名作,解剖了朝鲜半岛工艺美术的特点及风格,对比了东亚三国工艺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对器物的品鉴,体现了柳宗悦在东亚历史风云变幻的年代,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美学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1984年,因为对韩国艺术的卓越贡献,柳宗悦成为唯一被韩国政府授予“宝冠文化勋章”的外国人。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 柳宗悦(Sōetsu Yanagi,1889—1961)
日本著名美学家、思想家。“民艺”一词的创造者,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
1910 年,参与杂志《白桦》的创刊,其后通过接触威廉·布莱克及佛教思想,走上探索美的道路。1913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文科部哲学科。20 世纪初与朝鲜陶瓷器邂逅,令其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也对民艺产生了浓厚兴趣。1926 年,与富本宪吉、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
1936 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 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获日本“文化功劳赏”、“朝日文化赏”,韩国“宝冠文化勋章”。
一生都在日本及海外遍寻手工制品,收集藏品多达17000 余件。著有《工艺之道》《日本手工艺》《民艺四十年》等作品。
译者 | 张逸雯
编辑,译者。译有《二十...
作者 | 柳宗悦(Sōetsu Yanagi,1889—1961)
日本著名美学家、思想家。“民艺”一词的创造者,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
1910 年,参与杂志《白桦》的创刊,其后通过接触威廉·布莱克及佛教思想,走上探索美的道路。1913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文科部哲学科。20 世纪初与朝鲜陶瓷器邂逅,令其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也对民艺产生了浓厚兴趣。1926 年,与富本宪吉、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
1936 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 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获日本“文化功劳赏”、“朝日文化赏”,韩国“宝冠文化勋章”。
一生都在日本及海外遍寻手工制品,收集藏品多达17000 余件。著有《工艺之道》《日本手工艺》《民艺四十年》等作品。
译者 | 张逸雯
编辑,译者。译有《二十一世纪民艺》《奏响色彩》《我的小裂帖》等。公众号:拙考
目录 · · · · · ·
朝鲜的美术 / 19
“高丽”与“李朝” / 47
李朝陶瓷器的特质 / 79
李朝的罐 / 97
朝鲜茶碗 / 103
朝鲜之作 / 119
李朝陶瓷的美与其性质 / 125
李朝陶瓷之七大奇观 / 139
朝鲜的石物 / 157
当下的朝鲜 / 169
苹果 / 17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艺术是民族心魂的呈露。一切民族皆在其艺术中表诠自身。洞达一国的心理,诉诸其艺术不失为捷径。因而,美术史家必然是心理学者。能从表曝的美质中洞悉心理的闪光之念,方可称为真正的美术史家。我们一旦通解了朝鲜的艺术,不仅可晓喻其美的特质,亦能透过表象亲聆这一民族内心的诉求。我撰写此文,也愿当得起一介明心见性的心理学者。 自然与历史始终是艺术的生母。自然为民族之艺术指明方向,历史则规之以应循的径路。若要把握朝鲜艺术特质的根柢,必要回归其自然,溯源其历史。且其特质在比较中,更鲜明了然。我愿在对比东亚三国即中国、日本与朝鲜的艺术中,寻访朝鲜的美。三国在同种东方气质下,共享同样的文化源流,却因自然与历史之别,孕生出色调迥然的艺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朝鲜的美术 / 19 -
概览一般趋势,无论东西方,技巧的复杂性往往随时代变迁而递长。换言之,是人远离大自然后,将自身作为托付给了艺术。并非那无心之信仰孕生出这些作品,对自身技巧的意识成为主力。然而这一趋势是对自然的反叛。而对自然的反叛,就是对美的反叛。这是时代变迁之下,艺术也随之堕落的主因。罗马与希腊艺术之比较,就是一例。十二三世纪的基督教艺术与十六世纪相比,则更明显不过。又譬如,六朝的佛像与清朝相较,其差异不免让人惊叹。再者,将菱川师宣、鸟居清长所画的上古之作,与近代的浮世绘并列,则奇技淫巧对美的伤害一览无余。近世欧洲顶尖的艺术家所发起的运动,不正是对单纯的复归吗?一切末期之作是在这一不幸的趋势支配下,才被贬损了价值。 清朝的品物不如明,正是这一趋势所致。而了不起的明瓷在宋瓷面前,被技巧折损之处在在皆是。近代作品骇人的堕落,都可归因于炫技之过。偏离自然的人之作为,不过是对美的抹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李朝陶瓷器的特质 / 79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朝鲜古物之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朝鲜古物之美"的人也喜欢 · · · · · ·
朝鲜古物之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即将在国内出版吗? | 来自王崇嘉 | 4 回应 | 2022-07-22 11:18:31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美學 (烏普西侖巴)
- 韩国历史文化与社会书籍 (重忆小窗纱)
- 美学、趣味与社会 (🦉的瓦涅密)
- 苏本编辑、策划的图书 (玛丽)
- 2024年 至 2020年 淑橼每周荐书 (Shirleysay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朝鲜古物之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豆庄主 2023-10-27 19:47:04 山东
还不是我期待的那本同题材的书,为什么不能做的更美?
2 有用 Cyborg.z 2023-01-13 17:13:01 江苏
翻译极赞。柳宗悦对朝鲜古物着重赞赏处在其古朴稚拙、自然风雅。作者对中日朝的比较有过于简略之嫌,但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大陆、岛国、半岛,一则安稳于大地,一则以大地为喜乐,一则欲脱出于大地。第一条路强悍,第二条路欢悦,第三条路孤寂。强者择形,乐者取色,孤者从线;强悍用以崇拜,欢悦用以玩索,孤寂用以安慰。
1 有用 沉山泥🐇 2023-08-12 14:15:04 四川
曾经多么低调素净的国度,如今那么缤纷多彩。也是有趣的朝鲜(半岛)了。
0 有用 小珠桃子还是 2023-10-28 13:25:51 贵州
永不止息的水流,永不上岸的水禽,这正是半岛民族内心经验的表征。如此寂寥而优美的图样,去何处找寻?人们常能在岸边稀疏生长的浮草边上目睹这等景象。
10 有用 希里苏斯 2022-11-14 14:50:50 山东
在传统观念中,夹缝中的半岛与中日相比各方面都颇有些逊色,而对这种弱势的研究是需要博爱与谦逊的,柳宗悦能发现朝鲜之美,也是其能发掘民艺之美的根本原因相通。我们在对任何人文作研究的时候,止步不前往往并非方法之错,也许是缺了那份谦逊而热爱的内心。作者的观点,加上译者的文笔,你能感受到已经不是知识类讯息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一种爱。正如柳于开篇所题“爱是理解,理解是出发”.我想这才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