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张泽洪,现为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副主编。学术著作有《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道教斋醮符咒仪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道教礼仪学》等20种,专著及撰稿著述共计368万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37篇,其中CSSCI核心刊物149篇,在宗教学、民族学、哲学权威刊物《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哲学与文化》发表18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民族研究》《文化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转载15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3篇。参加主研的《中国道教思想史》,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获教育部第6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贰等奖。并先后获四川省...
张泽洪,现为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副主编。学术著作有《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道教斋醮符咒仪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道教礼仪学》等20种,专著及撰稿著述共计368万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37篇,其中CSSCI核心刊物149篇,在宗教学、民族学、哲学权威刊物《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哲学与文化》发表18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民族研究》《文化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转载15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3篇。参加主研的《中国道教思想史》,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获教育部第6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贰等奖。并先后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次、十一次、十三次、十五次、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3项。在宗教学、民族学研究领域是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者。
目录 · · · · · ·
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天师后裔… ………………………………………001
二、龙虎山张天师嗣教及天师道的重振… ……………………………………009
三、余论… ……………………………………………………………………014
早期正一道斋仪的内涵及文化意义… ……………………………………………016
一、早期正一道涂炭斋法的内涵及衍变… ……………………………………016
· · · · · · (更多)
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天师后裔… ………………………………………001
二、龙虎山张天师嗣教及天师道的重振… ……………………………………009
三、余论… ……………………………………………………………………014
早期正一道斋仪的内涵及文化意义… ……………………………………………016
一、早期正一道涂炭斋法的内涵及衍变… ……………………………………016
二、早期正一道斋法的宗教功能及影响… ……………………………………024
三、结语… ……………………………………………………………………031
净明道在江南的传播及其影响……………………………………………………032
一、净明道对灵宝斋法的吸收和改造… ………………………………………033
二、净明道与正一道、全真道的关系… ………………………………………039
三、结语… ……………………………………………………………………048
元明清时期全真道在西南地区的传播… …………………………………………050
一、元代陈致虚传道思州………………………………………………………051
二、明代张三丰传道贵州平越…………………………………………………055
三、西南地区吕仙传说及遗迹所见全真道的影响……………………………063
四、西南地区全真道的传播及全真道士的修持… ……………………………065
五、西南全真道龙门派的发展及其时代特点… ………………………………071
六、余论——关于西南全真道的几点思考… …………………………………076
道教灵宝派授箓论略… ……………………………………………………………079
一、閤皂山元始宗坛和灵宝传箓嗣教宗师… …………………………………079
二、灵宝授箓的科法及其宗教意义… …………………………………………086
三、结语… ……………………………………………………………………092
道教三洞学说及其在中古道教史上的影响… ……………………………………094
一、道教三洞学说的产生与道教经教体系的形成……………………………095
二、三洞学说在中古道教史上的意义及其影响… ……………………………102
三、结语… ……………………………………………………………………107
道教神仙学说与西王母形象的建构… ……………………………………………109
一、道经中的昆仑山与西王母…………………………………………………109
二、道教上清派对西王母神仙形象的建构… …………………………………114
三、道教神仙西王母与昆仑山的关系… ………………………………………119
四、结语… ……………………………………………………………………123
山林道教向城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124
一、唐代长安的道观与道士……………………………………………………124
二、唐代长安道士的弘道活动…………………………………………………131
三、结语… ……………………………………………………………………139
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 ………………………………………………………140
一、道教斋醮的源流及其涵义…………………………………………………140
二、道教斋醮科仪格式的形成…………………………………………………145
三、道教斋醮仪式的宗教功能…………………………………………………148
四、结语… ……………………………………………………………………151
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编撰及其意义… ………………………………153
一、林灵真与灵宝东华派的传承………………………………………………153
二、《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编撰及其意义…………………………………157
三、《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时代特点………………………………………160
四、余论… ……………………………………………………………………165
道教《度人经》的思想与现代价值………………………………………………166
一、道教《度人经》的撰作及其影响…………………………………………167
二、道教史上所见《度人经》的读诵…………………………………………171
三、道教写经史上的《度人经》……………………………………………… 177
四、《度人经》济世度人思想的现代价值……………………………………179
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 ……………………………………………………………183
一、青词的形成及其撰写………………………………………………………183
二、青词书写投送的科仪格式…………………………………………………191
三、结语… ……………………………………………………………………199
道教禹步与《周易》论析… ………………………………………………………200
一、道教禹步的起源和功能……………………………………………………200
二、道教禹步蕴涵的周易八卦原理… …………………………………………203
三、禹步的宗教象征意义………………………………………………………211
四、结语… ……………………………………………………………………215
唐代道教的投龙仪式… ……………………………………………………………216
一、唐代道教史上的投龙简……………………………………………………216
二、唐玄宗时期的投龙及钱镠的投龙文… ……………………………………221
三、投龙仪式的宗教功能及象征意义… ………………………………………226
三、结语… ……………………………………………………………………229
论敦煌文书中的道教写经… ………………………………………………………230
一、中古史上道教的写经传统…………………………………………………230
二、敦煌道经题记所见的道教写经… …………………………………………237
三、结语… ……………………………………………………………………247
敦煌文书所见道教的炼度科仪… …………………………………………………248
一、敦煌本《太上洞玄灵宝五炼生尸妙经》的传世… ………………………248
二、敦煌本《太上洞玄灵宝五炼生尸妙经》的仙道思想… …………………254
三、结语… ……………………………………………………………………260
论道教的唱道情……………………………………………………………………261
一、道情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261
二、唱道情的形式与思想内容…………………………………………………268
三、结语… ……………………………………………………………………276
道教的黄帝信仰初探… ……………………………………………………………278
一、道教尊崇黄帝及其神仙化的塑造… ………………………………………278
二、道教神仙叙事中的黄帝……………………………………………………285
三、结论… ……………………………………………………………………292
论道教的文昌帝君…………………………………………………………………294
一、文昌帝君信仰的源流………………………………………………………294
二、梓潼神司禄主文运的考察…………………………………………………298
三、梓潼帝君信仰的道教化与民俗化… ………………………………………301
四、结语… ……………………………………………………………………306
道教学视野中的酆都… ……………………………………………………………307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酆都的建构… ………………………………………307
二、道教斋醮科仪法术中的酆都………………………………………………313
三、道教史上所见的酆都道教…………………………………………………321
四、结语… ……………………………………………………………………328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社会历史中的道教"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社会历史中的道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三十余载探道学,精品结集惠学林
> 更多书评 19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9.5分以上的书籍 (维摩诘不思议)
- 道教 (NADPH)
- 书 (大师)
- 社会学 (Bobb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1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社会历史中的道教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豆友Pv5ecFkSJk 2022-06-29 07:27:24
此书结构严谨,资料翔实。包括道教仪式、主要道派、经籍、重要神灵、道教艺术与文学,以及道教对民俗信仰、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流派等内容。论说精当,是中国传统社会道教文化研究的高水平专著。
2 有用 玉米糊 2023-06-04 18:33:30 江苏
道教研究领域的好书.但直接将论文编撰成集,不加以删改和衔接,甚至没有前言绪论,未免太过随意
1 有用 胡豆瓣 2022-07-01 08:23:22
面面俱到,要去粗求精,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去展开评论,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见解。不作者的文笔、谋篇布局、人物刻画、故事逻辑、细节描写等方面几个点去评论,也可以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和感想,指出优点和不足。书评、影评是两个相通的门派。影评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影片理解。 认真读书,正确领会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面面俱到,要去粗求精,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去展开评论,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见解。
3 有用 關關雎鳩 2022-12-17 20:26:23 天津
算了,还是与人为善吧
12 有用 雾海澪标2.0 2022-06-28 22:14:58
本书由作者的二十余篇论文结集而成,涉及西南地区全真教、江南净明道、敦煌道教文书以及道教科仪、三洞经典、神仙信仰、民间文化等诸多领域,跨度之广、钻研之深,令人叹服。其中《元明清时期全真教在西南地区的传播》一文综合宗教学、民族学多元的研究方法,让读者看到西南地区的道教史研究亦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