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米拉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我是徐菇凉 2022-11-19 12:53:28 广东

    前面写得还是不错的~

  • 0 沅沅爸爸 2022-11-21 08:56:12 陕西

    一本小书,大概得讲述了巴尔米拉的历史,文化,经济,宗教。书小,但是重复的地方很多,而且个人感慨很多,干货太少了,其中不知道是笔误还是翻译错误,将巴尔米拉的被统治历史都讲反了

  • 2 旧日窗寮 2022-09-19 22:42:40 江苏

    “文明如此不堪一击,我们究竟该记住什么?”保罗•韦纳在这本远说不上厚重的作品中回答了这个宏大的问题。写作本书时,这位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已是85岁高龄,重量级学者在暮年写就的小册子常常充满魔力,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巴尔米拉这座如今几毁于战火的古城,曾因其富足和繁荣闪耀古代世界,甚至挑战过罗马帝国的权威,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巴尔米拉“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包容、自由、开放无疑深深触动了韦纳,以至于让他写出“毫无疑问,如果只知道、只想知道一种文化——自己的文化——将注定与压抑沉闷为伴终生”这样的结尾。

  • 0 Lessicalmente 2022-09-27 18:19:07 四川

    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书。“巴尔米拉无所不包:阿拉米、阿拉伯、波斯、叙利亚、希腊、东方、西方。然而,正如它的邻居埃姆斯一样,它仍然是它自己。”巴尔米拉的魅力之一或许也在于这种多样化身份的象征意义。

  • 0 weictsai 2022-09-27 11:54:53 广东

    作为罗马帝国东方的边疆商贸自治领地,巴尔米拉(我更习惯称之为帕迈拉)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西端的重要节点。这书已经列入丝绸之路课程参考书啦!近几年英文相关书籍出了不少,大概也跟前几年该城遗迹遭IS破坏有关。这书短小精悍,把巴尔米拉的历史与现状都交代了。期待未来文景也出一本讲佩特拉(Petra)的书。

  • 1 璩白秋弋瞳 2022-09-30 16:39:12 重庆

    8.5。非常喜欢作者的语调,将一本小书讲得精彩纷呈。虽然知道巴尔米拉是真实存在的,但也许逝去太久了、也许身处沙中绿洲,因此,谈论它仿佛谈论托尔金口中的“险境奇谭”(Faerie)。近乎传奇的故事在其中流入又流出:那些美索不达米亚的神、那些阿拉米语的墓葬铭文、那些阿拉伯部落和贵族、那些希腊人的习俗,还有那些记在罗马莎草纸上的史诗与战争,无一不被这座诸文明共生边缘的聚落所融合,成为独特的巴尔米拉文化。它曾因芝诺比娅而辉煌地覆灭,如今又因恐怖组织的亵渎(谁能想到残垣断壁还能亵渎!)而重生;也许作为那些传奇故事与历史的入口,它永远活着,永远等着下一个幸运的不速之客。(读到本书时,正好得知作者去世。仿佛这场阅读也成了一场永不相见的邂逅。)

  • 0 漂流野犬万岁 2022-10-03 01:08:22 四川

    难看又无聊,借着地方简单说了些罗马史的东西,完全没展现出该地的魅力,作为通史读物也没啥可取之处。不知道这么高的分是不是因为作者今日去世的感情分。

  • 0 知非 2022-10-06 20:14:51 山西

    介绍了一座美丽古城的悠久历史与风俗文化。我们可以想象在罗马帝国各地有许多风俗完全不同却接受了罗马生活方式的城市。科隆,维也纳,大莱普提斯,新迦太基,马赛等等。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 1 老了的老豹子 2022-10-03 22:13:00 河北

    几天前这位老人刚刚去世,再加上书里面提到的惨死于ISIS手中的阿萨德馆长,一再提醒我们的,不止文明还有生命都多么脆弱。巴尔米拉的存在提示我们历史拥有多种可以想象的内容,而文明本来也是多元的,我们常常简单的划分只不过是另外一种粗暴。

  • 0 匠与高千 2022-10-04 23:09:47 北京

    这是个帝国边境的小城,但也不算小;作者有个地方说的不太对,在他们身上并没有来自两个民族的矛盾,他们严守着本民族的习俗,同时也自豪的作为罗马帝国的一份子。 题外话,我记得以前读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时候,是翻译成帕尔米拉的来着……

  • 1 神经病的时光机 2022-10-07 22:48:14 北京

    读起来就像是走在土耳其以弗所的遗迹上,在断壁残垣间想在脑海中重建这座边城的往日繁华。文明的融合更多是在冲突和摩擦中实现的,这座有着罗马、希腊、阿拉伯等一切味道的城市,各路文明丝滑得融在一起,是奇迹也是日常。想想曾经穿行在其中的大小人物,几千年前看着同样日月,不知道是该感谢文明的馈赠,还是哀叹历史的无情。想去巴尔米拉,即使它几经蹂躏,破碎不堪。

  • 0 苏漠笛 2022-10-26 13:52:32 美国

    原著像是作者对巴尔米拉被ISIS摧毁之后的应景之作,22年再被引入中国有点失去时效性了。内容倒是不认错,但是有点像是报刊连载式的百科词条。

  • 1 洋葱 2022-10-30 00:01:58 意大利

    一本观点独特的旅游手册,指向一个很难去到的伤心之地

  • 0 秋山雪見🍁 2022-10-29 12:41:28 福建

    文化多元的巴尔米拉见证了地中海世界古典文明的潮起潮落,却从来没有被其他文明所轻易掩盖或征服,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作者结尾所言“毫无疑问,如果只知道、只想知道一种文化——自己的文化——将注定与压抑沉闷为伴终生”很是触动

  • 0 Glen 2022-11-01 20:50:11 上海

    独特的立意,巧妙的叙事,对一座失落边城的挽歌,对文化交融并怡然自得的追慕,关照着东西隔阂宗教纷争极端主义盛行的当下。

  • 0 东林皆石 2022-11-08 22:38:36 浙江

    1、保罗•韦纳谱写失落边城巴尔米拉之挽歌:叙利亚沙漠的珍贵绿洲,罗马帝国东部的商贸枢纽,通往罗马世界的入口,沙漠绿洲中的“威尼斯”,传奇女王芝诺比婭,集多种文化于一身(阿拉米、阿拉伯、波斯、叙利亚、希腊、西方、东方),“被埋葬的珍宝”,毁于宗教暴力与战争的古代城邦。 2、“毫无疑问,如果只知道、只想知道一种文化——自己的文化——将注定与压抑沉闷为伴终生”

  • 0 鱼的九思 2022-10-15 15:23:56 北京

    小书一本,读来非常轻浅,既没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察觉不到巴尔米拉的独特魅力。

  • 0 就叫江湖骗子 2022-10-12 13:38:23 广东

    是啊,毫无疑问,如果只知道、只想知道仅仅一种文化——自己的文化——便注定与压抑沉闷为伴终生。

  • 0 晨边公园 2022-12-04 11:57:38 美国

    很薄的一本书,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信息量太大,看完了啥都没记住。。。

  • 0 austerlitz 2022-12-13 17:27:22 上海

    写的浅显轻松的一本小书,几个小时就读完了,可惜翻译有几处不太顺畅,扣一🌟。观念史是维纳尤其擅长的领域,书的后半部分对巴尔米拉人的身份认同、宗教情感等问题作的分析,简明扼要而层次丰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