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雷蒙德·威廉斯
/
[英国] 雷蒙·威廉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Long Revolution
译者: 倪伟
出版年: 2022-8
页数: 487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密涅瓦·重塑经典
ISBN: 978720817363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Long Revolution
译者: 倪伟
出版年: 2022-8
页数: 487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密涅瓦·重塑经典
ISBN: 9787208173637
内容简介 · · · · · ·
雷蒙德·威廉斯在本书中考察了近代英国的教育、识字(图书、新闻报刊)、“标准英语”的发展,英语作家、戏剧的社会历史进程,20世纪英国小说的形成,在这些考察的基础上,他发现一种文化的变革正在发生,并且与之前英国曾经经历过的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以他的英国文化史研究为依据,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在长时段内存在着一种文化革命的理论。
漫长的革命的创作者
· · · · · ·
-
雷蒙·威廉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英国学者、小说家和文化评论家,在新左派与更广泛的文化领域里影响深远。他关于政治、文化、大众传媒与文学的著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与艺术评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文化史必定大于个别历史的总和,因为这些个别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组织的特殊形式,才是文化史尤为关注的对象。所以,我更乐意把文化理论定义为对整体生活方式中各因素之间关系所做的研究。 …… 只有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方,我们才能期望对一般性组织获得实质性认识。对其他地方和时代的生活,我们也能知道很多,但在我看来,某些因素却永远无法重新获得。即便是那些可以恢复的因素,也是通过抽象而重新获得的,指出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把每一种因素都当做一种沉淀物来认识,但在它那个时代的活生生的经验中,每种要素都是溶解的,是一个复杂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5页 -
在一个急剧变化并因而变得混乱不堪的社会里,文化形式总会发生变化,教育可以深化和提高我们对这种变化作出有意义回应的能力,然而在这方面我们却鲜有作为,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各种行动形式的同时,也学会批评的方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戏剧形式的社会历史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密涅瓦·重塑经典(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12世纪文艺复兴》《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贵族的危机》
。
喜欢读"漫长的革命"的人也喜欢 · · · · · ·
漫长的革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漫长的革命与文化观念的重建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雷蒙德•威廉斯之于文化研究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理性且又不乏激情的笔触下,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得以显现,正如伊格尔顿所说,“威廉斯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使文化研究彻底摆脱了相对粗放状况,他以一系列内容极其丰富且充满睿智的工...
(展开)

浅析雷蒙德·威廉斯的“创造性”观——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在《漫长的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一书中,雷蒙德·威廉斯有关“创造性”观念的论述集中于第一章第一节《创造性的心灵》(The Creative Mind)。通过对“创造性”观念进行历史溯源及用科学中借来“知觉”这一工具对“创造性”进行重新描述、界定,威廉斯打破了“... (展开)
《创造性的心灵》一节书评
作为雷蒙德·威廉斯前期的代表作之一,《漫长的革命》在《创造性的心灵》这一部分中实际只探讨了一个问题——艺术的创造性来自哪里? 就像在《关键词》中的做法一样,威廉斯首先对“创造性”这一概念进行了类似文献考古的梳理,即“把它作为一个人文科学的术语的发展过程拿来...
(展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汁原味,文化研究必读书目。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国新老师导读。威廉斯,哎。。。是真难读啊,但是在文中还是可以感受到威大大对于社会的关怀,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雷蒙德·威廉斯出生于1921年威尔士的一个一个工人家庭,1939年中学毕业后拿到国家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英...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9.0分 452人读过
-
Broadview Press (2001)8.0分 28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Parthian Books (201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6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漫长的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电子厂批发废料 2023-05-16 19:41:04 湖北
有些繁琐和矛盾。第一部分对“创造性”的分析强调心灵而不是文化,甚至借用了一些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解释。最后对英国60年代的文化分析只让人读到了观点,本应对其做出一些更细致和过程解释的第二部分却太过于零散和杂乱,对社会史的分析不是很令人满意。
0 有用 suzumiya 2025-02-20 18:48:00 上海
第二篇研究诸种文化制度演进的社会史尤佳,第一篇则研究理论但密度不够,繁复但并不新见,第三篇则多为时评与展望,总之还是民主革命贯穿全书,读起来不如文化与社会或乡村与城市清晰,也许也是因为跟具体文本联系的太少了。
1 有用 可兹Coozee 2023-08-15 00:01:02 陕西
看到了一个迫切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形象,文化不仅是整体的生活方式,说是斗争方式并没有什么好讽刺的
5 有用 三日雨 2024-01-06 15:41:54 上海
读这本对于我来说也是“漫长的革命”,第一次买这本书是大三的寒假,打开才发现买的是英文本,于是搁置了起来。等到研一才真正打开这本书,拖拖拉拉读了半年多,倪老师的翻译是显白不拗口的,只是要切中要义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有时读了好久都不知重点在何处,也有突然一瞬间被一句描述击中点醒,对我来说可能也意味着需要再读再思索。最后一章对英国的现状分析大概是感受最深,即便时隔几十年,仍然有很强的当下感。记住那句“我们... 读这本对于我来说也是“漫长的革命”,第一次买这本书是大三的寒假,打开才发现买的是英文本,于是搁置了起来。等到研一才真正打开这本书,拖拖拉拉读了半年多,倪老师的翻译是显白不拗口的,只是要切中要义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有时读了好久都不知重点在何处,也有突然一瞬间被一句描述击中点醒,对我来说可能也意味着需要再读再思索。最后一章对英国的现状分析大概是感受最深,即便时隔几十年,仍然有很强的当下感。记住那句“我们需要有一种不同的立场……一个异己分子的立场,他尽管不能逆转潮流,却使一种另类的幻想得以存续下来。”在漫长的革命中,与期望相关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必须“追随并拥护那些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推动这场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民。” (展开)
0 有用 江湖一只鹤 2023-12-11 23:21:12 浙江
上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