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封面设计给两分吧,看得如此地艰难和痛苦。首先是没有任何的美感,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本人水平就这样,又臭又长,应该改名为随便的日记,而不是短篇小说集。其次是人物的名字重复出现,不知道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当成真实的,前一篇死亡的人后一篇又出现,当成虚构的,又没有那个文字水平。大量的人物凭空出现,像是作者自己都认识,默认了谁是谁,问题就是,读者一个都不认识。还有什么女性生活,围绕在几个男人里,孩子里,逃不脱,无聊ớ ₃ờ。
每个有社交经验的成年人应该或者终归会遇到这样一个诉说者:她并非无缘无故就走到你面前,开始了犹如白开水般的叨逼…呃…自说自话。这种聆(阅)听(读)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于是我们为这种选择经受了痛苦和懊悔,因为这本印刷物里的书写都只是一种个人对事件的平铺直叙、臆想和发泄,它无关文学,却总觉得自己披挂上了“文学”一种叫“小说”的外衣。格蕾丝·佩雷的“文学”自信堪比杨本芬,以为动了笔写下了东西就可以跻身作家之列,可她和露西亚·伯林一样不知道什么叫止于无能,更不会像理查德·耶茨般,真的热爱文学,笔耕不辍最后能以勤奋到达某个彼岸。——我熬了半本书最终被写/译两个半吊子(这都多说了)劝退,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本酱不想再被可笑的自我感动派女权荼毒了。
有的篇目翻译不太好,但整本质量可以。阅读的生涩感可能来源于对其书写方式、生活和所处年代的不熟悉,多泡几天会感觉写得太好了,“生活与语言是同义词”。
三篇弃,我求求写建言的不要再来蹭卡佛(耶茨,门罗)了,他们和佩雷唯一的共同点可能是写的大多是卢瑟儿,区别是前者的自毁里有股真正的激情,后者只是逮到人就说自家娃死了的祥林嫂。
不是我喜欢读的那类短篇。除去一些句子给人犀利有洞见的感觉外,故事情节不怎么动人。有时候,太多刻意的嘲讽语气甚至让人有些不适。
读得我好煎熬
真的读不下去,没有一个故事是有共感的,应该是我的问题,我反省。但这书,就不硬读了。
没全看,按一本读本选集的篇目挑着看的。59年出道可谓伴随第二波兴起的大前辈,家里是东欧犹太移民,所以很多故事有犹太/基督,战争/苏俄/离散的内容,然后就是民权运动嬉皮士和女权的社会氛围了,还有就是贯穿的菲斯。《最后一刻巨变》真是太爆笑,冷面滑稽王,早就把进步男青年嘲讽了一通(翻译有点问题,这篇和后面几篇类似其实全篇没用引号,非常口语非常流畅,译文那叫一个有板有眼)。还有就是浦睿这书做得,麻烦拿出当年做辛波兹卡的劲儿好吧(不过也没关系,佩雷后面已经写到这种状况了)
不喜欢也不讨厌的语言,佩雷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她一直在写已婚女人的困境,她没有讽刺的才能,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是在讽刺还是说教,比如说女人应当生儿育女,“在累死之前你会永远快乐”,又说女人只要高兴就好了,而男人必须要有事业。
不太喜欢 虽然描写的是女性的困境 但有点故弄玄虚了 也可能是我没有get到 看的有点乱 当然也可以夸跳跃 不过对女性困境认识确实是深刻的
✅已入;
看不懂
正如她在其中一篇里面借由主角之口说的一样 她对清晰的情节线不感兴趣,她的短篇都是混乱和跳跃的。才读的残雪也有这种迷失感 只是残雪是用超现实情节而她是用非线性和非相关性的语言本身。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故事 我读得蛮煎熬的
和露西娅伯林一样轻快狡黠的叙述,生活的爱与痛不过是一个玩笑,从中能窥见我想要的生活态度
2023 B32
爱情是一种政治生活:社会巨变下的婚姻残骸,两性政治里的个人挣扎……女性永远是牺牲品。
看不懂…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品本身比较难理解,也可能是我的问题。翻了几篇没坚持下去。
一本对家庭生活婚姻生活里残酷真相无情揭破的小说集。女性生完孩子后依旧渴望激情,但“时间白白过去”;圣诞节丈夫的礼物是扫帚,赠品是簸箕,“没人能说服我这么做是善意的表现”;强迫妻子发生关系很容易,但好好珍惜她很难;女孩暂时在朋友的家里,但是很快,朋友的丈夫就问她:“你怎么不会做那种完美的面包呢?”……
格蕾丝·佩雷是那种不管不顾的作者,她不在乎读者是否能够看懂她的故事,甚至不在乎自己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那样提起笔来写下第一句,然后就顺着自己的思路不管不顾地自顾自地讲述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她的文字会将你引向哪里。但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格蕾丝·佩雷的文字中含着一种独特的节奏,就像乘上了一艘暴风雨中的船,那摇摆的波浪在某个特定的频率里竟然与你的灵魂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振,反而让人产生了迷恋。
围绕着女性生活与成长延伸开各个不同的命题,由一个母题发展到不同的故事场景,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挂着各不相同的树叶与果实。
> 最后一刻的巨变
4 有用 白噗噗呀~ 2023-03-27 23:54:37 内蒙古
封面设计给两分吧,看得如此地艰难和痛苦。首先是没有任何的美感,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本人水平就这样,又臭又长,应该改名为随便的日记,而不是短篇小说集。其次是人物的名字重复出现,不知道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当成真实的,前一篇死亡的人后一篇又出现,当成虚构的,又没有那个文字水平。大量的人物凭空出现,像是作者自己都认识,默认了谁是谁,问题就是,读者一个都不认识。还有什么女性生活,围绕在几个男人里,孩子里,逃不脱,无聊ớ ₃ờ。
4 有用 四六酱 2023-12-03 00:05:22 北京
每个有社交经验的成年人应该或者终归会遇到这样一个诉说者:她并非无缘无故就走到你面前,开始了犹如白开水般的叨逼…呃…自说自话。这种聆(阅)听(读)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于是我们为这种选择经受了痛苦和懊悔,因为这本印刷物里的书写都只是一种个人对事件的平铺直叙、臆想和发泄,它无关文学,却总觉得自己披挂上了“文学”一种叫“小说”的外衣。格蕾丝·佩雷的“文学”自信堪比杨本芬,以为动了笔写下了东西就可以跻身作家之列,可她和露西亚·伯林一样不知道什么叫止于无能,更不会像理查德·耶茨般,真的热爱文学,笔耕不辍最后能以勤奋到达某个彼岸。——我熬了半本书最终被写/译两个半吊子(这都多说了)劝退,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本酱不想再被可笑的自我感动派女权荼毒了。
5 有用 Nylon 2023-02-26 17:35:10 北京
有的篇目翻译不太好,但整本质量可以。阅读的生涩感可能来源于对其书写方式、生活和所处年代的不熟悉,多泡几天会感觉写得太好了,“生活与语言是同义词”。
1 有用 Izdubar 2024-10-30 12:42:34 贵州
三篇弃,我求求写建言的不要再来蹭卡佛(耶茨,门罗)了,他们和佩雷唯一的共同点可能是写的大多是卢瑟儿,区别是前者的自毁里有股真正的激情,后者只是逮到人就说自家娃死了的祥林嫂。
2 有用 舒歌 2023-06-05 08:50:08 云南
不是我喜欢读的那类短篇。除去一些句子给人犀利有洞见的感觉外,故事情节不怎么动人。有时候,太多刻意的嘲讽语气甚至让人有些不适。
2 有用 七十陈雨 2023-08-09 15:24:13 江苏
读得我好煎熬
0 有用 伊卡洛斯 2023-12-22 14:33:44 上海
真的读不下去,没有一个故事是有共感的,应该是我的问题,我反省。但这书,就不硬读了。
0 有用 路米內 2024-02-20 00:53:38 上海
没全看,按一本读本选集的篇目挑着看的。59年出道可谓伴随第二波兴起的大前辈,家里是东欧犹太移民,所以很多故事有犹太/基督,战争/苏俄/离散的内容,然后就是民权运动嬉皮士和女权的社会氛围了,还有就是贯穿的菲斯。《最后一刻巨变》真是太爆笑,冷面滑稽王,早就把进步男青年嘲讽了一通(翻译有点问题,这篇和后面几篇类似其实全篇没用引号,非常口语非常流畅,译文那叫一个有板有眼)。还有就是浦睿这书做得,麻烦拿出当年做辛波兹卡的劲儿好吧(不过也没关系,佩雷后面已经写到这种状况了)
0 有用 薰 2024-02-03 10:35:00 浙江
不喜欢也不讨厌的语言,佩雷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她一直在写已婚女人的困境,她没有讽刺的才能,有些地方让人不知道是在讽刺还是说教,比如说女人应当生儿育女,“在累死之前你会永远快乐”,又说女人只要高兴就好了,而男人必须要有事业。
0 有用 好命的娃儿@ 2024-02-03 18:14:48 广东
不太喜欢 虽然描写的是女性的困境 但有点故弄玄虚了 也可能是我没有get到 看的有点乱 当然也可以夸跳跃 不过对女性困境认识确实是深刻的
0 有用 SOS 2024-03-15 18:04:31 重庆
✅已入;
0 有用 橄榄树 2023-09-17 11:18:09 重庆
看不懂
1 有用 lieerli 2023-07-26 23:18:20 重庆
正如她在其中一篇里面借由主角之口说的一样 她对清晰的情节线不感兴趣,她的短篇都是混乱和跳跃的。才读的残雪也有这种迷失感 只是残雪是用超现实情节而她是用非线性和非相关性的语言本身。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故事 我读得蛮煎熬的
2 有用 alune 2023-07-19 08:56:20 广东
和露西娅伯林一样轻快狡黠的叙述,生活的爱与痛不过是一个玩笑,从中能窥见我想要的生活态度
0 有用 美大牙 2023-07-24 00:14:10 上海
2023 B32
0 有用 Meg2047 2023-08-19 11:37:25 北京
爱情是一种政治生活:社会巨变下的婚姻残骸,两性政治里的个人挣扎……女性永远是牺牲品。
0 有用 林擒 2024-08-09 22:01:19 广东
看不懂…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品本身比较难理解,也可能是我的问题。翻了几篇没坚持下去。
5 有用 伊夏 2023-02-20 19:59:44 江苏
一本对家庭生活婚姻生活里残酷真相无情揭破的小说集。女性生完孩子后依旧渴望激情,但“时间白白过去”;圣诞节丈夫的礼物是扫帚,赠品是簸箕,“没人能说服我这么做是善意的表现”;强迫妻子发生关系很容易,但好好珍惜她很难;女孩暂时在朋友的家里,但是很快,朋友的丈夫就问她:“你怎么不会做那种完美的面包呢?”……
6 有用 安吉可 2023-03-16 18:24:24 广东
格蕾丝·佩雷是那种不管不顾的作者,她不在乎读者是否能够看懂她的故事,甚至不在乎自己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那样提起笔来写下第一句,然后就顺着自己的思路不管不顾地自顾自地讲述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她的文字会将你引向哪里。但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格蕾丝·佩雷的文字中含着一种独特的节奏,就像乘上了一艘暴风雨中的船,那摇摆的波浪在某个特定的频率里竟然与你的灵魂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振,反而让人产生了迷恋。
3 有用 王小刀 2023-03-18 19:55:15 广东
围绕着女性生活与成长延伸开各个不同的命题,由一个母题发展到不同的故事场景,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挂着各不相同的树叶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