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增订版2020年出版。与首版相比,增订版在第一章增加了两节,分别为“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分配公正为核心”“家庭:过载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论:“战后批评的嫡子”;书后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题”(即作者说明),从当下回看当年的文章和观点,更看出当年文章的前瞻性。
【内容简介】
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
【编辑推荐】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增订版2020年出版。与首版相比,增订版在第一章增加了两节,分别为“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分配公正为核心”“家庭:过载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论:“战后批评的嫡子”;书后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题”(即作者说明),从当下回看当年的文章和观点,更看出当年文章的前瞻性。
【内容简介】
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对在血缘、种族、婚姻等界限之外的亲密关系的形容,常常说“像家人一样”,也就是个人的心理认同。
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
此外,作为从充满社会竞争压力的公共领域“逃脱”出来的私人领域,在性别视角下,家庭,仍充斥着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压迫结构。
依赖性成员(老幼)的存在是不是使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看护老幼,为什么成了主妇们的“天职”?家务为什么成了女性的“强制劳动”?在家务这种无偿劳动未曾减轻的前提下,女性进入职场,真的是获得了平等和解放吗?当一个个疑问提出时,作为“爱的共同体”的家庭的盖子,也就被揭开了。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的创作者
· · · · · ·
-
上野千鹤子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 / 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她的代表作品,知 名 作 品 还 有《 父 权 制 与 资 本 主 义 》《 厌女》《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等。
【译者简介】
吴咏梅,香港大学文学院哲学博士,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博士后。现为美国麻省桥水州立大学(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亚洲研究项目、人类学系和全球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和兼职教授。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大中华地区的日本流行文化、日本广告与消费文化、中国和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性別研究和家庭婚姻问题等。
目录 · · · · · ·
I 近代家庭的动摇
一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的走向
二 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公正分配为核心
三 家庭:过载的方舟
四 女性的变化及家庭
II 近代与女性
一 日本式近代家庭的形成
附论 关于“父权制”的概念
二 家庭的近代
三 女性史和近代
III 家庭学的展开
一 “梅棹家庭学”的展开
二 技术革新与家务劳动
IV 经济高度成长与家庭
一 “母亲”的战后史
附论 战后批评的嫡子 江藤淳
二 “后思秋期”的妻子们
V 性别歧视的反论
一 夫妻不同姓的陷阱
二 作为生存经验的老后生活
三 “女缘”的可能性
四 性别歧视的反论——异文化适应和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自著解题
· · · · · · (收起)
喜欢读"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的人也喜欢 · · · · · ·
- 女性的思想 8.4
- 羞耻感与老年女性 9.0
- 她之所以为她 8.8
-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 9.2
- 从消费社会到格差社会 6.0
-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8.4
- 无薪主妇 8.1
-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8.5
- 女性史 8.5
- 女生怎样活? 8.1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商务印书馆 (2004)8.4分 399人读过
-
Trans Pacific Press (200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岩波書店 (199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岩波書店 (202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 文化漫笔 (森森)
- 选择性待购—4 (大雨中的狼)
- 女权书籍 (张流影)
- 专业书目 / 拓展视野 (宁止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3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actus🌵 2023-07-19 21:44:08 辽宁
多篇文章集合在一起,正如上野自己所说,是在整理这些文章的时候发现背后有一个“近代家庭”的主线。所以全书不能当做统一的论文类来读,只能按章节去理解不同的主题再发散出自己对近代家庭结构的思考。PS第四章讨论了太多日本文学中的家庭崩溃,不了解文本的前提下读起来总是觉得少点什么。读完这本可以接着读上野关于“老年之事”的文章了
0 有用 熊宝也妖娆 2024-01-25 21:07:46 浙江
能感觉到时代性,但还是很有意义的一本。论文的合集也并不让人觉得乏味。
0 有用 平果 2024-01-09 18:23:54 上海
书中思考探讨了日本近代家庭以及当下家庭性别关系之中的诸多问题。其论起于近代家庭的终结,即以性为连接的夫妻婚姻关系下的核心家庭所面临的解体危机,以及对家庭定义的范式转化,从性的纽带到看护照顾的纽带。进而申论近代之于日本家庭与女性的意义,“家”的概念在明治时期的发明以及近代家庭范畴下性别分工对女性的压迫。之后的三部分篇章则分别论述了技术革新对于家务劳动的影响、当代日本婚姻家庭中妻子的心理危机以及对性别... 书中思考探讨了日本近代家庭以及当下家庭性别关系之中的诸多问题。其论起于近代家庭的终结,即以性为连接的夫妻婚姻关系下的核心家庭所面临的解体危机,以及对家庭定义的范式转化,从性的纽带到看护照顾的纽带。进而申论近代之于日本家庭与女性的意义,“家”的概念在明治时期的发明以及近代家庭范畴下性别分工对女性的压迫。之后的三部分篇章则分别论述了技术革新对于家务劳动的影响、当代日本婚姻家庭中妻子的心理危机以及对性别歧视简单化约和老年危机的反思。其论说“打开了被视为‘爱的共同体’‘隐私的城堡’的‘近代家庭’的盖子,一一揭露了其中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这种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压迫女性的结构。” (展开)
0 有用 宋讲理 2024-03-04 11:27:18 江苏
3.5
0 有用 stigmatized 2024-02-14 19:39:21 浙江
太棒了,收获很多
0 有用 哈哈 2024-12-05 00:01:13 广东
【编辑推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
0 有用 木田 2024-12-04 13:10:23 北京
上野以女性主义入局战后日本思想界大讨论,格局远高今日多少小打小闹的家庭研究。
0 有用 ⊙︿⊙ 2024-12-02 00:02:00 广东
标记错版本了,重新标记。沉甸甸一本书,读了好久才读完,有几章太学术了,看不懂也记不住。印象比较深刻几点有:作者第一章提出的家庭认同意识F1;家庭的照护工作应该社会化,而不是全堆在女性身上把女性困在家里做无偿劳动;同样是父权社会,日本的夫妻同姓和中国的夫妻别姓的区别:是否彻底斩断妻子与娘家的关系;还有家用电器的普及看似是让女性更省事了,但是衣服换洗及清洁打扫频率的增加导致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并未减少,... 标记错版本了,重新标记。沉甸甸一本书,读了好久才读完,有几章太学术了,看不懂也记不住。印象比较深刻几点有:作者第一章提出的家庭认同意识F1;家庭的照护工作应该社会化,而不是全堆在女性身上把女性困在家里做无偿劳动;同样是父权社会,日本的夫妻同姓和中国的夫妻别姓的区别:是否彻底斩断妻子与娘家的关系;还有家用电器的普及看似是让女性更省事了,但是衣服换洗及清洁打扫频率的增加导致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并未减少,反而因为一个人做饭更容易减少了丈夫的家务劳动参与。 (展开)
0 有用 闷闷的宫保鸡丁 2024-10-23 09:04:51 湖北
这本书是上野千鹤子写的最好的书之二
0 有用 栗子 2024-10-01 17:07:11 浙江
论文合集,多为九十年代的文章,有新增一些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