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国家类型学说,是系统区分和比较不同国家形式的学问。晚清时期译介国家类型学说,1898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1898年之前,进程缓慢,规模有限。1898年之后,明治日本借用汉字吸收西学而形成的国家分类理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潮涌而进,内容丰富,观点纷歧,尤其表现为“国体”“政体”异同关系的辨析。“国体”“政体”是否有别、如何区分的争议,虽导源于欧美关于“国家形体”与“政府形体”异同的争论,本质上却是明治立宪后遭遇君权与民权之争的表征。清季朝野各方援引“国体”“政体”学说分析规划改制,同样因君权、民权立场的差异,衍生出各种言人人殊但又交织交贯的“国体”“政体”认识和主张,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和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症结。
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的创作者
· · · · · ·
-
邓华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华莹,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与文化。
目录 · · · · · ·
绪论
第一章 “国体”“政体”纠葛的缘起
第一节 相互独立的“国体”“政体”
第二节东学笼罩与“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
第三节“国体”“政体”的混用与多歧
第二章“国体”“政体”的区分与异同的困惑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国体”“政体”纠葛的缘起
第一节 相互独立的“国体”“政体”
第二节东学笼罩与“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
第三节“国体”“政体”的混用与多歧
第二章“国体”“政体”的区分与异同的困惑
· · · · · · (更多)
绪论
第一章 “国体”“政体”纠葛的缘起
第一节 相互独立的“国体”“政体”
第二节东学笼罩与“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
第三节“国体”“政体”的混用与多歧
第二章“国体”“政体”的区分与异同的困惑
第一节 “国体”“政体”区分说的源起
第二节译介与变异
第三节异同难辨
第三章中国的“国体”“政体”属性和走向的争议
第一节 “国体”“政体”学说与立宪潮流
第二节 预备立宪与“国体”“政体”问题的肇端
第四章多元的“国体”“政体”学说与革命论战
第一节 法政速成科与纷歧的“国体”“政体”理论
第二节 “国体”“政体”异同争议的症结
第三节 革命论战与“国体”“政体”之争
第五章帝制到共和的递嬗与“国体”“政体”的调适
第一节 变动不居的“国体”“政体”观念
第二节 师日立宪的尊皇取径与困境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立宪派的“国体”“政体”应对
结语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国体”“政体”纠葛的缘起
第一节 相互独立的“国体”“政体”
第二节东学笼罩与“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
第三节“国体”“政体”的混用与多歧
第二章“国体”“政体”的区分与异同的困惑
第一节 “国体”“政体”区分说的源起
第二节译介与变异
第三节异同难辨
第三章中国的“国体”“政体”属性和走向的争议
第一节 “国体”“政体”学说与立宪潮流
第二节 预备立宪与“国体”“政体”问题的肇端
第四章多元的“国体”“政体”学说与革命论战
第一节 法政速成科与纷歧的“国体”“政体”理论
第二节 “国体”“政体”异同争议的症结
第三节 革命论战与“国体”“政体”之争
第五章帝制到共和的递嬗与“国体”“政体”的调适
第一节 变动不居的“国体”“政体”观念
第二节 师日立宪的尊皇取径与困境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立宪派的“国体”“政体”应对
结语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的人也喜欢 · · · · · ·
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邓华莹:《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按:本书旨在考察国体、政体学说在清末的引介、传播过程。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即知识来源层面和政治变革层面:前者是指清季国体、政体的纠缠导源于日本知识界天皇主权派与天皇机关派的争论,后者则是说相关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如何与现实变革,特别是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政... (展开)
国家类型学说的影响力
当我们回顾晚清,会发现其实很多现在非常熟悉的概念和词语就来自于那个飘摇的时代。所谓西学东渐,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过程中,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许多外来的理念融入老大国家,进而迸发出新的活力。而邓华莹博士所著的《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就是对晚清时期译介国家...
(展开)

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本由博士论文修改而形成的学术著作,本书的学术严谨程度可想而知。本书主要关注的主题是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作者先是回顾了中国古代“国体”与“政体”的起源,“国体”最早出现在汉代,被广泛使用的含义是泛指国家体统,与礼法纪纲相关联;“政体”最早见于... (展开)
研究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现实意义
国家类型学说,是系统区分和比较不同国家形式的学问。邓华莹在《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中以对晚清时期国家类型学说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了晚清时期国家的本质和演进过程,并对国体和政体做出了解读。本书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国体和政体的解读...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备忘 (adrian)
- 国家:制度、历史与文化 (🦉的瓦涅密)
- 学科知识与制度转型 (会飞的狼)
- 20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选 (豆友007)
- 待购书目 (得似浮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秀逗君 2023-08-10 19:52:56 山东
详见书评
0 有用 暗黑力量大师球 2023-11-11 23:19:55 北京
立宪派对政体的看法不能说没道理,很多革命党也比较幼稚。但在清国的最后二十年里,对君主制最大的威胁恰恰来自君主制本身:成年男性君主被架空软禁,最后搞得阳痿快绝种了。立宪派却还在假装自己有个主上,整天跟革命党在报纸上吵架。充分展示了汉人士大夫善于自我欺骗自我陶醉,以为自己说话能算数的精神面貌。
0 有用 自有我在 2023-07-06 15:43:04 江苏
现在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国家在民族制度的发展道路上也越走越远。但是那些先贤们为之所做出的努力依然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而这样一本学术专著《晚清国家类型学说的传播与影响》就是带我们重新走进清朝末年国体、政体发展的思想雏形之中,去了解其中相应的思想演变历程。
0 有用 冰淇淋 2023-06-16 21:55:16 广东
这本书的知识非常扎实,厚厚的文献页可以看出作者的认真严谨。大概讲的是在晚清之前,我国对于国体、政体都是不甚了解(没有这个概念),但是晚清之后,西方相关学说传入,那么这些国家类型学说的传入是怎么样的,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1 有用 whisper 2023-08-01 18:34:27 甘肃
最近类似类型的看的有点多,略显疲劳了。但作者对史料的梳理和解读还是相当到位和用功的,徐老师说我思维奇特,就是再能做细就尽善尽美,以后写东西也要多在材料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