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变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七月 2022-11-14 21:35:24 上海

    谈不上有太大学术价值,但有些细节写得还是挺好的。

  • 3 京北 2022-11-23 12:21:58 北京

    以文明史的视角,重新梳理和讲述了1840-1915年间的中国史。这段历史是一部急剧变革的历史,余绪直至于今。本书不仅讲述其“变”,更着力于“叠”,从西风东来写起,自强、洋务、维新、变法、新政、宪政、共和,深入变局肌理,描摹历史活剧,呈现出多种变革叠加的历史图景。全书史论结合,结构新颖,娓娓道来,金句时现,在历史的逻辑中展开叙事的逻辑,从变化的原因中寻求文明的动因,由近代中国变迁透视现代化一般趋向,读之给人以历史理性和文学审美的双重收获。

  • 2 格野 2022-12-01 10:25:37 广西

    作者通过不一样的视角,给我们复盘一些人物、思想的消长进退,展示了一幕幕悲欣交集的历史画卷,对现实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 2 芥子书屋 2022-12-01 18:47:03 上海

    从开始的胡绳到近年的蒋廷黻,有众多大师和学者写过《中国近代史》,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所作出的结论各自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更多的视角给人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历史就是这样在反复的探索和解读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显然,作者的观念,更倾向于史学大家蒋廷黻,同时不时可以在书中看到茅海建、郭世佑、袁伟时等诸位专家学者的影子。作者并没有详细叙述每一个事件的过程,书中基本没有增加新的史料,而是提纲挈领,使得脉络更加清晰,将重点放到分析和解读上。文笔细腻,观点鲜明,给读者以很多有益的启发。

  • 4 1529 2022-11-09 13:55:16 上海

    读完了。既受益,又大失所望!

  • 0 四叠半主义者 2022-12-12 13:16:44 上海

    这本书相当于是中学历史课本的放大镜,把当初所学枯燥的知识尽可能还原回近代的现场,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原本觉得理所当然的结论。看得出来作者是在尽力往普及的方向上去写,如今我们不仅需要学术书籍,也需要有学者努力去讲好近代史的故事,让更多人能看到历史的不同面相。

  • 0 是马不是三点水 2022-12-12 14:08:40 北京

    历史就是特定背景、特定人物、特定时间发生的必然事件!当我们再次看这段历史时,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0 影半夏 2022-12-15 13:25:42 广东

    假如当年没有这“破门而入”的陌生人,中国又会怎么样?《叠变》,带人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 0 先坤自明 2022-12-14 16:33:40 山东

    都说经史参合,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就出自四书之一《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自己错了就最终到勇敢的时候了。在读这段相关内容,了解前因后果后,我才意识到知耻而后勇这句话的应用版是什么样子。延伸到个人为人处事上,简单的说,同一件事,第一次失败,要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下次遇到类似事情,再犯类似错误。

  • 0 此身此时此地 2022-12-18 11:05:10 湖北

    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 1 💓萌萌喵👑 2022-12-16 15:55:40 江苏

    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思考

  • 0 mikedsw 2024-03-09 10:37:20 北京

    4.5 亿两,确实不太过~

  • 0 2024-03-16 22:47:49 陕西

    中学生读物

  • 0 幻影领主 2024-01-05 21:57:13 浙江

    通俗读物 作者基本立场是外国入侵和不平等条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总之基本抛弃了一些传统史观,更加重视现代化这个议题。比如认为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廷不应过早议和,而应继续跟英国人打下去,让中国失败得更彻底,这样才会真正激起清廷改良与奋起直追的念头。而现实中鸦片战争的过早结束则让清廷继续大梦不醒,等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才又幡然醒悟。中间的二十年就这么被浪费了。所以你也看到为什么这本书会被那么多人打一星了。我能想到打一星的人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作者站在了西方这一边。当然我也承认,老是提现代化这个议题,本来就可能被西方中心主义所裹挟,你知道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等于“西方化”,因为西方制定了所谓“现代”的标准,而传统语境下“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学习西方,向西方靠近的过程。

  • 0 科學酸奶狗🐶 2023-07-31 21:42:56 吉林

    看书名还以为是学术著作呢……行文许多措辞简直不合适,表现出来的史观也很古老,像马院的人写出来的。然而第101页写得还是很牛的👍🏻中国特色洋务运动,写的真的是那个世纪的洋务运动么

  • 0 狂笑三千生 2023-07-31 23:20:14 重庆

    这是一本立足于最新历史视角和资料的好书。作为近现代史专家的马勇先生在本书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拉大了时间尺度,通过回看清王朝至新文化运动前这段时期历史,回溯了中国对西方文化和现代思想如何从包容到抵制,从睁眼看到学器物,从改制度到反洋化,从开新政到重复辟的全过程,比较完整地就历史全貌进行了呈现。其中,不乏立足于新材料进行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阐述和反思,让内容在具备可读性的情况下增加了更多的启示。整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在耳熟能详的不少内容中依然能提供新素材,提出新见解,如对不同时期传教士的介绍和分析,很好弥补了在学习这段历史中对彼方不甚了解而带来的认识不足。当然,本书也并非尽善尽美,个人认为最大的遗憾在于对器物学习中政府的认识变化和行动变化的讲述流于过场不够深刻,对于戊戌维新着墨过多,老生常谈。

  • 0 人生的厨房 2023-08-15 16:31:18 福建

    首观此书,一不见“参考文献”,文中注释也多为外文或五四一代人的著作,我们知道的是五四一代不少人是极端者,举个例子“有文主张废除汉字”,于此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也没必要去论对错,人太多,当时社会也是大乱斗时期,此事也自有诸多学者论说,不复再言;百度搜索“历史马勇”,有的是“温情的历史旁观者”,“以温情和敬意和敬意回望历史”,看着书中所写真的是“温情脉脉”,我想说“历史不说全部是存在过的是事实,至少部分是事实,即然是事实,那流了血泪、讹诈过海量金钱、被烧杀抢虐过,那就是刻在血脉里的、灵魂上的,不可被平、淡、化,这违背了’史’这个字的来由和本源”。难怪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们这些人真的是这么“知、行——合一”的啊! 再看关于此书的短评,哎,现在就在见证历史!

  • 1 乌鸫先森 2023-11-29 00:05:16 上海

    学术垃圾罢了,真的是最近读过最不值得读的书。作者想从文明的发展,国家与社会的转型解读近代史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抛弃阶级史观,太过于乐观看待不平等条约和政治事件对晚清转型的正面影响,不考虑其侵略性和负面影响。好比你在上司苛待中完成逆袭,但是作者认为上司的苛待对你逆袭是必要正面因素,这事完全不合理的。其次,作者可以有个人观点,但是必须牢牢建立在原始文献之上。可是作者引用的原始文献过少,有些甚至是别人的二手史料,甚至以自己的语言讲述,加上前面所述的,以过分乐观的态度看发展,其观点经不起推敲。

  • 0 Missionary 2023-11-24 10:14:57 江苏

    清末百年,一个僵化、缺乏内驱力的大国,如何一点一点被外部冲击、打醒的过程。作者说《江宁条约》让中国多沉睡了二十年,这我是不赞同的,民智的觉醒,统计阶层对现状更清楚的认知,都是需要过程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