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Alexei 2023-02-03 20:38:48 日本

    很精彩。虽然部分内容庞杂重复,但基本上把事讲清楚了

  • 0 哪端世界微尘里 2023-01-31 21:42:46 北京

    在治清史者的观念中,清代部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种认识,大都来源于郭嵩焘与冯桂芬的名言,郭氏曰: 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我朝……

  • 1 竹圃 2023-01-31 11:11:35 山东

    试图跳出单纯从法制史或法学角度研究清代刑部的路径。很优秀的博士论文。

  • 0 季粟 2023-04-04 22:44:55 北京

    刑部运作流程精细繁复,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官僚来应对各色案件。加上刑部政务运作的制度优势,使其得以统领全国刑名事务。但专业而驯顺的刑部,在皇权主导下偶尔也沦为贯彻君主意志的工具。作者总结刑名体系的三种极端情况,某朝尚有遗绪。 书中举例道光二年山西李贾氏通奸后烙杀童养媳案,骇人心魄。

  • 0 斯坦利•赵 2023-03-31 23:24:40 山东

    内容还是不错的。

  • 0 东土大唐 2023-04-09 10:08:31 江苏

    清代刑部之运转

  • 0 西三环沙葱 2023-04-13 15:42:36 北京

    专业著作,还是作者的其他几本书更好读。

  • 1 滕雅望 2022-12-18 09:00:31 北京

    清代中央衙署中具有参与刑名事务资格者颇多,然而“问案必用刑曹”,作为“天下刑名之总汇”的刑部职繁任重,在顺治、康熙年间就已经抛开大理寺、都察院,打破三法司相对平衡的格局,形成“部权特重”的局面。面对日益繁冗的政务,肩负重任的刑部必须使用更高效的行政技术,使政务在部内的处理更加流畅,达到“恤人命,防冤滥”的效果。除制度外,本书还重点关注刑部官员的法律专业化问题。关于清代法律从业人员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幕友、讼师、书吏、衙役等人群身上,而真正处于执法位置上的官员,反而因为其科举出身,给人留下所学非所用的印象。

  • 3 Perserkatze 2023-01-06 15:24:58 江苏

    非常强的断代制度研究,有具体事例(如李贾氏案件中刑部和大理寺的往来博弈、刚毅赵舒翘和沈家本这些晚清法律官僚面对新局势的不同反应对比)也有提纲挈领对清代皇权、地方行政权、部权的分析,读完特别有意思的点是权术精湛的雍正会用纯官僚系统调动法律程序来干掉年羹尧;皇帝作为刑名程序的最后一环会显得被动;末世保守的法律精英成于专业又丧于见识。

  • 2 无心恋战 2023-01-06 17:06:33 北京

    细致考析有清一代刑部组织和职能的发展变化,纲举目张,条理清晰,将错综复杂的部门沿革与行政流程娓娓道来。作者避免先入为主的价值评判,亦不以现代司法体制衡量比附清制,而是尊重历史语境,还原清代刑名制度的本来面目,广泛徵诸史料,深入剖析具体案件的往复论议,全面展现刑部无论从部内建设、协调相关中央部门以及特别是处在地方督抚与皇帝之间的枢纽位置如何从各个层面打造和发挥自身「天下刑名之总汇」职能,借此提供一个观察清代政治与行政整体面貌的视角。(阅读时间:2022年30日-2023年1月6日;自评:8.1;推荐指数:★★★★★)

  • 1 明朝霖 2023-01-05 22:41:43 江苏

    正统而庞博

  • 4 道理大抵都听过 2022-12-29 00:44:36 北京

    应该是李文杰两书后清代政治制度史最优秀长篇研究。应该也是第一部研究清代中央政府「部院」行政组织的有水准作品。对笔记文集文献的充分利用是一大亮点。

  • 2 白云千载 2022-12-22 21:19:33 河北

    这本《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并不是像郑小悠之前所推出的《年羹尧之死》《九王夺嫡》那样是历史普及类作品,而是一本相对严肃的学术著作。其依托是郑小悠本人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是清代刑部,研究时间框定在清军入关的顺治元年1644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刑部改为法部。重点关注的是清朝法制史,具体关注法律的运作细节,执法者的读律执法、仕途前程,各级法司衙门之间的关系等。全书共分为绪论、第一至五章、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和后记共十部分,全面介绍了清代刑部的制度和人。

  • 1 鱼的九思 2023-01-06 06:57:43 北京

    “我朝深仁厚泽,固属美不胜书,然大要则有两事:一曰赋敛轻,一曰刑狱平。赋轻则不至竭民财,刑平则不肯残民命。”这一本很学术,对非专业人士不那么友善。

  • 1 撕烤人参 2023-03-01 14:36:09 上海

    内容纯干货,行文很丝滑

  • 16 法妹儿 2022-11-10 20:20:31 北京

    杰作。法律史研究,不外乎制度和规范,但全书紧扣人事,从人员的选任、晋升、专业化程度以及职业活动与互动,呈现出非常完整的清朝刑部司法职能的全貌。相信这是对清代刑部制度研究和人事研究方面很久都需要参考的一本书。

  • 1 菩提树下居士 2023-02-15 21:48:56 江苏

    把这个问题算是讲得特别透彻与清晰

  • 1 蓝旗营李维 2023-01-27 21:01:56 湖北

    写的真的漂亮,虽然读起来也真的累。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一切刑诉问题最后都变成了政治问题,而在这个基础上,做的越是制度化,程序化,那么法律体系本身其实反而更加悲哀,这也是清代刑部事务的特点。结构性的窒息,是目前看下来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