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作品
★ 收录长篇小说《沉沦》和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
(*《沉沦》在最初计划中,本是《流放与王国》中的一篇,后因篇幅较长,单独出书。故此次中文版将两部集结成册出版。)
《沉沦》是主人公让-巴蒂斯特·克拉芒斯一出直击人性的沉痛独白。在阿姆斯特丹的墨西哥城酒吧,自称“法官—忏悔者”的克拉芒斯回顾了往昔岁月,他曾是执业律师,过得风生水起,有名望、有金钱,但有天晚上过桥时,背后有个女人跳河自尽了,他因没有救人而陷入自责,由此开启沉沦之路……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去皆是虚妄,体悟到人性的堕落不可救药。
《流放与王国》由六个短篇小说构成。每篇内容虽有差异,但主人公都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了挫败感,苦于寻找“王国”,也就是生活的意义和幸福,因此倍感孤独,如同“流放”。
沉沦·流放与王国的创作者
· · · · · ·
-
沈志明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宗教信仰和极权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过了不久,她醒了。周围一片沉寂。然而,城市边缘有几只狗在万籁俱寂的黑夜中声嘶力竭地吠叫。雅尼娜打了个寒颤。她又翻了个身,感到丈夫结实的肩头紧贴着她的,于是,她在半睡半醒间一下子缩成一团,依偎在丈夫怀里。她睡得不熟,晃晃悠悠仿佛在水里漂流。不知不觉中紧紧抓住丈夫的肩膀,好像那是她最安全的避风港。她在说话,可嘴里发不出声音。她在说话,可她自己也听不清说些什么,她只感到马塞尔身上的温暖。二十多年来,夜夜如此,永远只有他们俩,他的体温,甚至在病中、旅途中,就像现在……再说,若是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又能做些什么呢?没有孩子!她缺少的不正是孩子吗?她不知道。她跟着马塞尔,仅此而已,因为感到有人需要她而心满意足。除了让她知道他少不了她之外,他没有给过她别的乐趣。可以肯定,他并不爱她。爱情,即便是充满着恨的爱情,也不会是那种老绷着的脸。他的脸什么样?他们总是在黑暗里摸索着相爱,谁也看不见谁。除了黑暗中的爱情,难道还有大白天里大叫大嚷的爱情?她不知道,但她知道他需要她,她也需要这种需要,日夜赖此为生,特别是在夜里,每天夜里,当他不愿孤独,不愿衰老,不愿死去的时候。那时候他有一种执拗的表情,她有时也在别的男人脸上认出这种表情。男人都是疯子,这是他们唯一共同的表情。平日里他们装出通情达理的样子,到时候就发起疯来,绝望地扑向一个女人,为了在女人身上埋藏他们的因孤独、黑夜而产生的恐惧。其实他们并没有欲望。 马塞尔动了动,像是为了离她远一点。不,他不爱她,他只是害怕除她以外别的东西罢了。她和他早该分开了。孤眠独宿直到老死。但是谁能总一个人睡呢?某些人这样做,他们离群索居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或曾遭受不幸,于是就与死亡同床共枕。马塞尔,特别是他,是永远也做不到的。他是个软弱的、没有防卫能力的孩子,见了痛苦就害怕。他正是她的孩子,他需要她。恰在这时,马塞尔发出一声呻吟。她把身子贴得更紧一些,一只手搁在他的胸脯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4页 -
您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死人更公正、更宽宏大量吗?原因很简单!对他们没有义务。他们让我们更自由,我们可以从容不迫,把尊敬穿插在鸡尾酒和可爱的情妇之间,在闲暇之中。如果他们强迫我们什么,那就是怀念他们。然而我们却是健忘的。 不,在我们的朋友中,我们爱的是刚刚死去的人,痛苦的死者,我们的悲恸,最后是我们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沉沦·流放与王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沉沦·流放与王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沉沦·流放与王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不忠的女人》——真正的“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我们在平常说一个女人是不忠的,那我们必然是处于道德层面说的,这是基于传统婚姻下女方对于男方的依附关系而考虑的。而在加缪的短篇小说《不忠的女人》中,这种不忠则另有含义。 故事的主人公雅尼娜和他的法国丈夫已经过了二十五年日复一日的生活,生活早已全然没有激情。... (展开)
《约拿斯或画家在工作中》:在“烦”和“沉沦”中反抗荒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则常有烦恼。他/她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希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海德格尔... (展开)

在流放的途中 找到那王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的时候 很喜欢 上网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最喜欢《流放与王国》《不贞的妻子》 《来客》三篇。 但我对最后一篇《生长的石头》 没有看懂 不明白后面发生什么了。。。 求指点。。。 自由与奴役的抗争 作者:邝 姗 关键词:加缪 流放与王国 自由与奴役 摘 要:加... (展开)
浅析《流亡与独立王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名《流亡与独立王国》并非短篇集中的某一篇,这几个字眼也没有出现在六篇中的任何一篇里,但读完整本书会略有感觉,“流亡”与“独立王国”正是贯穿全书的主题。加缪的任何作品都离不开”荒诞“以及“对荒诞的反抗”,把握住这两点对于解读其作品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流亡可以... (展开)
《流放与王国》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口气就能看完的书,想一口气看完的书,与实际一口气看完的书,总有着些许出入。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的,原来想读加缪的鼠疫,看到了这本,就先拿来看,这本书是一个小说合集,除了流放与王国外,还有局外人和堕落两篇故事,不得不说,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得到了极其愉悦的阅... (展开)
贯穿《局外人》、《堕落》、《西西弗神话》的线
> 更多书评 6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2分 1692人读过
-
Vintage (2007)8.3分 4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1)8.7分 127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9分 119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经典(上海译文 精装版) (Anatole)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译文经典·文学类(持续更新中) (上海译文文学室)
- 文新思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沉沦·流放与王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鴉片馬克思 2023-03-30 21:16:46 广东
「我越是自审自责就越有权利审判你们。更有甚者,我挑动你们自我审判,我由此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宽慰!」
1 有用 顾城 2023-08-08 20:18:24 黑龙江
有一定阅读门槛,一脸懵逼的读完
1 有用 桂花糖芋苗 2023-04-03 16:53:25 江苏
荒谬存在,但存在是模糊的,在无法逃脱的无意义世界痛苦中,坚定而勇敢前行而非一跃而下——多么典型的加缪式西西弗斯神话。
3 有用 活着为了吃饭 2024-02-22 22:35:14 广东
沉沦让我更游离在法官忏悔者等等名词里不得其法,流放与王国读起来更令我着迷,除了故事以外,热烈滚烫的太阳,树叶宽大而粗砺,法国房子高大的窗户里照进来的阳光,轰隆隆的不息的河流让我嗅到故事里的空气。我发现加缪的故事中的痛苦不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它们真实地存在,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屈从与不忍;茫然与封闭;接受与反思……我们在被流放的人生旅途中寻找生命中自己的王国,加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结局里快要碰到了,... 沉沦让我更游离在法官忏悔者等等名词里不得其法,流放与王国读起来更令我着迷,除了故事以外,热烈滚烫的太阳,树叶宽大而粗砺,法国房子高大的窗户里照进来的阳光,轰隆隆的不息的河流让我嗅到故事里的空气。我发现加缪的故事中的痛苦不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它们真实地存在,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屈从与不忍;茫然与封闭;接受与反思……我们在被流放的人生旅途中寻找生命中自己的王国,加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结局里快要碰到了,或许不是他们碰到了,而是读者碰到了,总是留有希望,留有余地。 (展开)
0 有用 无限粒子 2023-09-25 22:02:38 河南
这个系列加缪的书八成一般